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沿形筋、加强筋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立筋,立筋上铸一个凸台,凸台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作为与上底板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之间,接着沿形筋铸一个横筋,两条立筋的外侧,接着沿形筋,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斜筋。其反侧效果较好,材料使用得最少,加工和研配的工作量最小,成本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适用于油压机和包边机 上的机械式压合模具。技术背景通常的终压合镶块有几种形式,如图4、图5、图6。其中图4、图5为铸 态终压合镶块的形式。图4形式对于有侧向力的压合来说,反侧效果好,但靠 背面很大,加工和研配都需要很大工作量,需要的材料较多。图5形式为铸态 终压合镶块常用的形式,适合于比较平缓、侧向力很小的压合区域,对于比较 陡峭、、侧向力很大的压合区域反侧效果不好。图6—般为锻态终压合镶块常用 的形式,反侧效果好,镶块重量轻为优点,但拆卸镶块时有时需要先拆相临的 镶块,镶块的加工型面比铸态镶块大(比较图2和图6),由于侧把螺钉,保证 螺钉孔的可加工性,在镶块与上底板之间需要追加铸件安装座,加大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反侧效果较好,材料使用得最少,加工和研配的工作量最小,成本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沿形筋、加强筋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立筋,立筋上铸一个凸台,凸台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作为与上底板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之间,接着沿形筋铸一个横筋,两条立筋的外侧,接着沿形筋,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斜筋。所述的横筋和斜筋为15 mm厚。所述的立筋为20mm厚。3所述的斜筋与安装面b之间保持5-10mffl距离。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通过最少的材料增加,最少的加工面积a,达到反 侧效果,降低了模具成本;利用转动支点前移的方法,增加有侧向力的镶块的 稳定性,降低靠背面的面积,从而达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反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下模俯视图2为本技术的A-A示意图3为本技术三维示意图4-6为通常的终压合镶块的几种形式示意图; 1、上底板,2、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2.1、安装板,2.2、沿形筋,2.3、 加强筋,2.4、立筋,2.5、横筋,2.6、斜筋,2.7、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卜3所示,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2.1、沿形筋2.2、加强筋2.3组成,其特征在于 接着沿形筋2. 2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20腿厚的 立筋2.4,立筋上铸一个凸台2.7,凸台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加工,作为 与上底板l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2.4之间,接着沿形筋2.2铸一个15mm厚 的横筋2.5,加强上部压合工作区的强度,两条立筋的外侧,接着沿形筋2.2, 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15 mm厚的斜筋2. 6,斜筋2. 6与安装面b之间保持 5-IO咖距离。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2是由2.1、安装板,2.2、沿形筋,2.3、加强 筋,2.4、立筋,2.5、横筋,2.6、斜筋,2.7、凸台构成,是一个整体的铸造 镶块。工作时,侧向力使得镶块受到旋转力矩的作用,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的结构样式,使得镶块转动支点前移从Y到X,如图2所示,降低了力的距离, 从而降低了力矩,增加有侧向力的镶块的稳定性,在螺钉的作用力下,平衡了 力矩。侧向力通过靠背面c,传递到上底板。权利要求1、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2.1)、沿形筋(2.2)、加强筋(2.3)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2.2)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立筋(2.4),立筋(2.4)上铸一个凸台(2.7),凸台(2.7)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作为与上底板(1)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2.4)之间,接着沿形筋(2.2)铸一个横筋(2.5),两条立筋(2.4)的外侧,接着沿形筋(2.2),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斜筋(2.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横筋(2.5)和斜筋(2.6)为15 mm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立筋(2.4)为20mm厚。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斜筋(2.6)与安装面(b)之间保持5-10mm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沿形筋、加强筋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立筋,立筋上铸一个凸台,凸台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作为与上底板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之间,接着沿形筋铸一个横筋,两条立筋的外侧,接着沿形筋,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斜筋。其反侧效果较好,材料使用得最少,加工和研配的工作量最小,成本低。文档编号B30B15/02GK201405538SQ20092009369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险峰, 琼 林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侧向力的铸态终压合镶块,由安装板(2.1)、沿形筋(2.2)、加强筋(2.3)组成,其特征在于:接着沿形筋(2.2)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即加强筋的另一侧,铸两条立筋(2.4),立筋(2.4)上铸一个凸台(2.7),凸台(2.7)在侧向力方向(A)指向的一侧作为与上底板(1)的靠背面(c),在两条立筋(2.4)之间,接着沿形筋(2.2)铸一个横筋(2.5),两条立筋(2.4)的外侧,接着沿形筋(2.2),靠近安装面(b)方向铸两条斜筋(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琼,李险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