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96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以及与带轮连接并可用于将带轮限位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之间的限位组件;所述带轮可绕所述限位组件相对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旋转,且所述带轮与第一检测板或第二检测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所述带轮的最大端跳误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检测带轮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是否发生干涉进而判断带轮端跳是否合格,操作便捷,便于使用者判断带轮是否合格。判断带轮是否合格。判断带轮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轮端跳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皮带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皮带轮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进而判断此皮带轮是否属于合格品。其中,皮带轮的端面跳动的幅度为皮带轮一项所需测量的参数。对于端跳合格的皮带轮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中,而对于端跳不合格的皮带轮则需进行手工整形的方式使其端跳符合需求。
[0003]现有的对于皮带轮端跳进行检测的方式是首先要将皮带轮放在专用的检验工装上,采用螺丝将皮带轮锁紧于该检验工装;转动皮带轮,靠百分表上变化的数据来反映出皮带轮转动过程中变形程度即皮带轮的端跳。现有的方式需要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密切关注百分表的变化,在大批量的检测过程中需要人员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度,增加人员负担,且可能出现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其可通过检测带轮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是否发生干涉进而判断带轮端跳是否合格,操作便捷,便于使用者判断带轮是否合格。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以及与带轮连接并可用于将带轮限位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之间的限位组件;所述带轮可绕所述限位组件相对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旋转,且所述带轮与第一检测板或第二检测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所述带轮的最大端跳误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第一检测板连接的第一限位组件以及与第二检测板连接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均与所述带轮抵接并可对带轮进行限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带轮套设于所述连接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板设置有第一台阶面,所述连接轴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面抵接,另一端与带轮抵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检测板抵接,第一轴承的内圈与连接轴抵接,且所述连接轴可通过第一轴承相对于第一检测板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与带轮抵接的限位柱以及与第二检测板连接的第二轴承;所述限位柱的一端穿设于第二轴承并可通过第二轴承相对于第二检测板转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检测板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底座滑动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二检测板运动;当滑动座与限位板抵接时,所述第二检测板与带轮之间的最小间距为所述带轮的最大端跳误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底座还设置有滑条,所述滑动座设置有与滑条配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条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装置可通过驱动杆驱动滑动座以及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的第二检测板运动。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通过设置于带轮之间的间距为带轮的最大端跳误差的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使得人员仅需在转动带轮时观察带轮是否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干涉摩擦,即可判断带轮端跳时候合格,操作简单且便于使用者判断带轮是否合格。
[0018]2、通过设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实现与连接轴以及限位柱连接的带轮可相对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转动转动;并且,通过设置与第一轴承相抵的第一台阶面,对第一轴承进行限位以实现对于第一轴承抵接的带轮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柱的定位部对带轮进行限位,以实现对带轮的定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带轮端跳检测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A圈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2在移除带轮和限位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1带轮端跳检测装置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限位组件的平面剖视图;
[0025]图7为图2中B圈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图2、图7所示,对应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与底座1连接的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以及与带轮5连接并可用于将带轮5限位于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之间的限位组件4。带轮5可绕限位组件4相对于第一检测
板2和第二检测板3旋转,且带轮5与第一检测板2或第二检测板3之间的最小间距D为带轮5的最大端跳误差。当带轮5转动时,如带轮5的端跳在所需规格内,则带轮5跳动的最大幅度小于带轮5与第一检测板2或第二检测板3之间的最小间距D,即带轮5与第一检测板2或第二检测板3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若带轮5的端跳超出所需规格,则带轮5跳动的最大幅度大于带轮5与第一检测板2或第二检测板3之间的最小间距D,即带轮5与第一检测板2或第二检测板3之间会产生干涉摩擦。
[0028]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6,限位组件4包括与第一检测板2连接的第一限位组件41以及与第二检测板3连接的第二限位组件42。第一限位组件41和第二限位组件42均与带轮5抵接并可将带轮5限位于第一检测板2以及第二检测板3之间以实现对带轮5的定位。
[0029]第一检测板2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检测板3与底座1滑动连接。当需要安装带轮5时,第二检测板3可沿远离第一检测板2的方向滑动;当带轮5安装于第一检测板2后,第二检测板3可朝向第一检测板2滑动并与带轮5抵接。具体的,底座1设置有滑条12;第二检测板3固定连接有滑动座31,滑动座31设置有与滑条12配接的滑块311。滑块311可与滑条12滑动连接并可使得第二检测板3相对于底座1滑动。
[0030]为了便于第二检测板3的定位,底座1还设置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可与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1)、与所述底座(1)连接的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以及与带轮(5)连接并可用于将带轮(5)限位于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之间的限位组件(4);所述带轮(5)可绕所述限位组件(4)相对于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旋转,且所述带轮(5)与第一检测板(2)或第二检测板(3)之间的最小间距(D)为所述带轮(5)的最大端跳误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与第一检测板(2)连接的第一限位组件(41)以及与第二检测板(3)连接的第二限位组件(42),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1)和第二限位组件(42)均与所述带轮(5)抵接并可对带轮(5)进行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1)包括连接轴(411),所述连接轴(411)设置有连接部(4111),所述带轮(5)套设于所述连接部(4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板(2)设置有第一台阶面(21),所述连接轴(411)套设有第一轴承(412);所述第一轴承(412)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面(21)抵接,另一端与带轮(5)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轮端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12)的外圈与第一检测板(2)抵接,第一轴承(412)的内圈与连接轴(411)抵接,且所述连接轴(411)可通过第一轴承(412)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雷任小喜邱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罗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