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90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包括壳体和纱夹;壳体内部开设有一容置腔,容置腔还包括开设于壳体上端的安装口,并且壳体的上端位于安装口处,还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朝下开设有夹纱缺口,壳体的侧面上还前后贯通开设有操作孔;纱夹安装于容置腔内,并且纱夹还包括夹尾和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夹头,两个夹头分别通过一开合臂连接在夹尾上,夹尾与壳体相连接;夹头上还设置有夹纱面;夹纱面上还开设有拢纱槽,当左右两个夹纱面相抵接配合时,两道拢纱槽拼合形成一拢纱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侧的拢纱槽能够组合形成拢纱孔来对复合纱线进行环箍固定,确保在纱夹对复合纱线进行夹取引线过程中纱线不会散开。程中纱线不会散开。程中纱线不会散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


[0001]本技术涉及织机的片梭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

技术介绍

[0002]片梭又称片状夹纬器,片梭作为片梭织机内的关键零件,其主要作用是将纬纱引入梭口,而现有市面上的片梭一般都有剑鞘状的片梭壳体和纱夹装配形成,在使用过程中片梭织机内的触发件压动纱夹使其夹头分开,并在将纬纱抵至纱夹夹头处后松开对纱夹的挤压,使其夹头将纬纱夹住,从而实现在织布过程中由片梭来牵引纬纱。
[0003]其中专利号为ZL201520166920.0的中国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织机引纬片梭,包括铆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梭夹和梭壳,所述梭夹伸入梭壳内,且梭夹和梭壳通过铆钉铆合连接,在梭夹内设置有用于张钳器插入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置有钳口,所述张钳器通过圆孔后插入钳口,将钳口打开。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片梭结构复杂,梭壳和梭夹固定连接不够牢固,影响了片梭织机的正常工作,同时钳口没有相应的保护,张钳器插入钳口后,钳口张开距离太大,容易导致钳口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合牢固,钳口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的织机引纬片梭”。
[0004]但包括上述专利中所记载的方案,现有市面上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都存在一个问题,便是由于片梭内纱夹的夹头处用于夹紧纬纱的区域为平面,因此当遇到需要夹取由多股纱线缠绕形成的复合纱线时,纱夹的夹头会把复合纱线给夹散,使得原本缠绕在一起的多股纱线分开,并在后续引导纬纱穿梭编织的过程中,复合纱线会进一步出现散开的情况,导致编织出来的织布出现松散甚至破洞的情况,因此现有市面上缺少一种能够适用于躲过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片梭无法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包括:
[0007]壳体,其内部开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端的安装口,并且所述壳体的上端位于所述安装口处,还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朝下开设有夹纱缺口,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还前后贯通开设有操作孔;
[0008]纱夹,其安装于所述的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纱夹还包括夹尾和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夹头,两个所述夹头分别通过一开合臂连接在所述的夹尾上,所述夹尾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夹头位于所述的夹纱缺口处,而所述开合臂则通过操作孔露出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上;
[0009]所述夹头上还设置有夹纱面,两个所述的夹头在所述开合臂的作用下相合拢,从
而使得左右两个所述的夹纱面形成抵接配合,并且通过对露出于操作孔处的所述开合臂施压能够使左右两个开合臂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左右两个夹纱面的抵接配合解除;
[0010]所述夹纱面上还开设有拢纱槽,所述拢纱槽贯通所述夹头的上下端,当左右两个夹纱面相抵接配合时,两道所述的拢纱槽拼合形成一拢纱孔。
[0011]所述拢纱槽和拢纱孔的形状结构进一步,所述拢纱槽为截面呈半圆形的弧形槽,而由左右两道拢纱槽拼合而成的拢纱孔则呈圆孔状。
[0012]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夹头夹取多股复合纱线时,纱线会被夹紧于所述的拢线孔内,由于纱线位于圆孔状的拢线孔内,因此纱线不会因为两侧所述夹纱面的左右而被夹扁散开,从而使所述纱夹夹取和引导纱线的过程中多股复合纱线不会散开。
[0013]所述拢纱槽内的防滑结构进一步,所述拢纱槽内沿着其延伸方向还密布开设有呈网状的防滑纹路。
[0014]左右两侧所述夹头之间的配合方式进一步,所述夹头上朝向前后侧均凸设有加强筋,并且所述夹纱面上还凸设有若干排咬合齿,所述咬合齿沿着所述夹头的上下端方向等距排列分布,当左右两个夹纱面相抵接配合时,左右两侧的所述咬合齿形成咬合。
[0015]所述纱夹的夹尾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前后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容置腔的锁扣孔,而所述纱夹的夹尾上则相对应贯通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并且所述的壳体上穿设有若干子锁扣和母锁扣,所述的子锁扣和母锁扣分别通过所述壳体前侧和后侧上的锁扣孔插接至所述的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的母锁扣插接配合在所述的连接孔内,而所述的子锁扣则同样插入至所述的连接孔内并与所述母锁扣形成连接。
[0016]所述子锁扣和母锁扣的连接方式进一步,所述母锁扣上开设有一插接槽,所述子锁扣能够插接配合在所述的插接槽内,并且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上还开设有若干道锁定槽,所述锁定槽包括位于所述插接槽槽口处的插入口,而所述的子锁扣侧壁上凸设有若干个锁定块,所述锁定块能够通过插入口插接配合至所述的锁定槽内,并且所述子锁扣能够相对于所述的母锁扣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锁定块沿着所述的锁定槽滑动并与锁定槽形成锁定配合。
[0017]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纱夹安装至所述的壳体的过程中,首先将所述的纱夹夹尾朝下插接至所述的容置腔内,当插接至所述的连接孔与锁扣孔相对准后,便可先将母锁扣安装至所述壳体后侧的锁扣孔内,随后将所述子锁扣上的锁定块对准已经安装到位的所述母锁扣上的插入口,再将所述子锁扣安装至所述壳体前侧的锁扣孔内,使得所述子锁扣下端插接配合至所述插接槽内的同时,所述锁定块得以插接至所述的锁定槽内,最后通过转动所述子锁扣使得所述锁定块沿着锁定槽滑动从而形成锁定配合,至此所述纱夹便与所述的壳体实现固定安装。
[0018]本技术的夹纱方式:当本片梭在织机内使用时,首先织机内的触发机构通过操作孔处挤压纱夹的开合臂,使两侧的开合臂相互远离,从而带动纱夹的两侧夹头相互分开,此时织机内的递纱机构便将纬纱的头部递送至两侧夹头的中间,随后触发机构解除对开合臂的挤压,纱夹的夹头便在开合臂带动下复位,使得两侧的夹纱面恢复至抵接状态,此时纬纱便被夹紧于两侧的夹头之间,并且纬纱穿设于所述的拢纱孔内,并不会因为夹头的挤压而导致多股复合的纱线散开。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通过在纱夹夹头的夹纱面上开设拢纱槽,使得在两侧夹纱面抵接对多股复合纱线进行夹取时,两侧的拢纱槽能够组合形成拢纱孔来对复合纱线进行环箍固定,确保在纱夹对复合纱线进行夹取引线过程中纱线不会散开,有效提高了织出产品的合格率;
[0021]2、拢纱孔呈圆孔状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由多股复合而成的纱线不会在夹取过程中散开,并且通过拢纱孔内壁上的防滑纹路还能够增加纱线与拢纱孔之间的摩擦,确保对于纱线夹取的牢固程度;
[0022]3、采用子锁扣和母锁扣的形式来连接壳体和纱夹,使得壳体与纱夹之间的拆装更加方便,并且子锁扣和母锁扣之间还能通过锁定块与锁定槽的配合实现相互锁定,确保了壳体与纱夹之间连接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7]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包括:壳体(1),其内部开设有一容置腔(2),所述容置腔(2)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端的安装口(3),并且所述壳体(1)的上端位于所述安装口(3)处,还沿着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朝下开设有夹纱缺口(4),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还前后贯通开设有操作孔(5);纱夹(6),其安装于所述的容置腔(2)内,并且所述纱夹(6)还包括夹尾(7)和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夹头(8),两个所述夹头(8)分别通过一开合臂(9)连接在所述的夹尾(7)上,所述夹尾(7)与所述的壳体(1)相连接,所述夹头(8)位于所述的夹纱缺口(4)处,而所述开合臂(9)则通过操作孔(5)露出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夹头(8)上还设置有夹纱面(10),两个所述的夹头(8)在所述开合臂(9)的作用下相合拢,从而使得左右两个所述的夹纱面(10)形成抵接配合,并且通过对露出于操作孔(5)处的所述开合臂(9)施压能够使左右两个开合臂(9)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左右两个夹纱面(10)的抵接配合解除;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纱面(10)上还开设有拢纱槽(11),所述拢纱槽(11)贯通所述夹头(8)的上下端,当左右两个夹纱面(10)相抵接配合时,两道所述的拢纱槽(11)拼合形成一拢纱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其特征在于:所述拢纱槽(11)为截面呈半圆形的弧形槽,而由左右两道拢纱槽(11)拼合而成的拢纱孔(12)则呈圆孔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股复合纱线夹取的片梭,其特征在于:所述拢纱槽(11)内沿着其延伸方向还密布开设有呈网状的防滑纹路(13)。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玮廷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依兰布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