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油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635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油冷系统,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相对设置;以及,中心轴,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于第一轴承中,第二端设置于第二轴承中,中心轴内设有腔体,第一端开设有连通腔体进油孔;其中,中心轴邻近第一端处开设有连通腔体的第一出油孔,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朝向第一轴承方向;中心轴邻近第二端处开设有连通腔体的第二出油孔,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朝向第二轴承方向。上述电机油冷系统,冷却油可以从第一出油孔喷向第一轴承、从第二出油孔喷向第二轴承,从而实现主动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行直接冷却,且喷射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处的冷却油不容易堆积,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油冷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电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油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转速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电机的冷却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相关技术中,采用在空心中心轴开设出油孔对转子进行冷却,但是不能对轴承进行主动油冷冷却,或者分配至轴承的冷却油容易堆积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不利于对轴承的冷却,导致轴承处冷却效果较差。
[000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机转子轴承处冷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油冷系统。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油冷系统,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相对设置;以及,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所述中心轴内设有腔体,所述第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进油孔;其中,所述中心轴邻近所述第一端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轴承方向;所述中心轴邻近所述第二端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轴承方向。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
°/>~60
°
;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
°
~60
°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二端处设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一出油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所述第二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二集油槽上。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油孔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的分布与所述第二出油孔在所述第一集油槽上的分布相互错开。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包括设有所述第一集油槽的第一腔室、设有第二集油槽的第二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中间腔室,所述中间腔室邻
近所述第二腔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邻近所述中间腔室邻近所述第一腔室端的横截面积。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腔室开设有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第三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三出油孔环绕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分布在所述中间腔室上;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三出油孔连通的第三冷却油道,所述第三冷却油道分布在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的转子中。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腔室开设有连通所述中间腔室的第四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四出油孔环绕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分布在所述中间腔室上;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四出油孔连通的第四冷却油道,所述第四冷却油道分布在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的所述转子中。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油孔与所述第四出油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相对的两端,且所述第三出油孔在所述中间腔室上的分布与所述第四出油孔在所述中间腔室上的分布相互错开。
[0015]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上述电机油冷系统,冷却油可以从进油孔进入中心轴的腔体内,在中心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由于第一出油孔与腔体连通且开口朝向第一轴承方向、第二出油孔与腔体连通且开口朝向第二轴承方向,冷却油可以从第一出油孔喷向第一轴承、从第二出油孔喷向第二轴承,从而实现主动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行直接冷却,且喷射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处的冷却油不容易堆积,提高了冷却油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热交换效果,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地,上述电机油冷系统,用于对轴承进行冷却的结构简单,对电机油冷系统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电机油冷系统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油冷系统的剖视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电机油冷系统中的腔体体积模型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中电机油冷系统中的第一出油孔、第二出油孔在电机油冷系统横截面上的投影位置关系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中电机油冷系统中的第一出油孔、第三出油孔在电机油冷系统横截面上的投影位置关系图;
[0022]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油冷系统与转子的位置关系剖面图;
[0023]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油冷系统的冷却油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冷却路径图;
[0024]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油冷系统的冷却油对转子的冷却路径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10、第一轴承;120、第二轴承;200、中心轴;210、第一端;211、进油孔;220、第二端;230、腔体;231、第一腔室;232、第二腔室;233、中间腔室;241、第一出油孔;242、第一集
油槽;251、第二出油孔;252、第二集油槽;261、第三出油孔;262、第三冷却油道;271、第四出油孔;272、第四冷却油道;300、转子;310、平衡环;α、中间腔室的内壁与中心轴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0030]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油冷系统的剖视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油冷系统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相对设置;以及,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所述中心轴内设有腔体,所述第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进油孔;其中,所述中心轴邻近所述第一端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轴承方向;所述中心轴邻近所述第二端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轴承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
°
~60
°
;所述第二出油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的中轴线夹角为30
°
~60
°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一端处设有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腔体内邻近所述第二端处设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腔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中心轴同轴地分布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集油槽的槽截面为弧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1个~5个,所述第一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清陈彦龙崔嵘赵生亮徐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