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40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碳源与造孔剂混合,置于通入混合气体的管式炉中进行煅烧;步骤2,将步骤1中所得产物进行酸洗后水洗至中性烘干;步骤3,将步骤2所得产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后得到多孔碳基体;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置于回转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和硅源气体的混合气在多孔碳基体内部沉积纳米硅,得到生长纳米硅的多孔碳基体;步骤5,将步骤4所得产物置于回转炉中,在保护气体和有机气源的混合气氛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对纳米硅生长的多孔碳基体进行软碳包覆,得到硅基负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多孔碳为原料,解决了现有硅碳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材料
,涉及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多孔化后的碳材料由于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可调孔结构、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近年来,多孔碳材料逐渐被应用于制备硅碳负极材料。多孔骨架结构可有效抑制硅颗粒的尺寸并提供电子传输的快速通道,相比传统砂磨法制备的硅碳材料,这种新型硅碳材料可有效抑制Li
+
脱/嵌入过程中Li
15
Si4相的生成,因此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更低的膨胀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中采用多孔碳为原料,解决了现有硅碳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Li
15
Si4相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1,将碳源与造孔剂混合,置于通入混合气体的管式炉中进行煅烧;
[0006]步骤2,将步骤1中所得产物进行酸洗后水洗至中性烘干;
[0007]步骤3,将步骤2所得产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后得到多孔碳基体;
[0008]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置于回转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和硅源气体的混合气在多孔碳基体内部沉积纳米硅,得到生长纳米硅的多孔碳基体;
[0009]步骤5,将步骤4所得产物置于回转炉中,在保护气体和有机气源的混合气氛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对纳米硅生长的多孔碳基体进行软碳包覆,得到硅基负极材料。
[0010]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1]步骤1中,碳源为沥青基、煤基、树脂基、生物质基中的一种;造孔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碳源与造孔剂的混合质量比为1:1

1:4。
[0012]步骤1中,混合气体为氢气和氮气混合,或者为氢气和氩气混合,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1

1:9,混合气体流量为30L/min

120L/min。
[0013]步骤1中,煅烧温度为700℃

1100℃,煅烧时间为0.5h

5h。
[0014]步骤3中,煅烧温度为200℃

1000℃,煅烧时间为0.5h

5h。
[0015]步骤4中,保护气体和硅源气体的混合体积比为1:1

9:1,混合气体流量为10L/h

50L/h,加热温度为500℃

900℃,保温时间为4h

10h。
[0016]步骤4中,所述步骤4中,保护气体为氢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硅源气体为硅烷、二硅烷、三硅烷、四硅烷、氯硅烷和六氯硅烷中的一种。
[0017]步骤5中,保护气体和有机气源的混合体积比1:1

9:1,混合气体流量为10L/h

50L/h,加热温度为500℃

900℃,保温时间为2h

6h。
[0018]步骤5中,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中的一种,有机气源为乙炔、丙烷、环己烷、甲烷和
苯中的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碱活化造孔过程中引入一定量的氢气,通过对氢气合理的气流量和比例控制,可有效减缓活化过程中对碳源的刻蚀速率,制备出的多孔碳材料孔径更小,孔径分布呈现窄的单峰状。相比商业活性碳材料,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孔径小,孔径分布集中,颗粒表面光滑平整。制备硅碳材料的过程中,以氢气为硅烷载气,可有效将硅烷引入小孔径内,最终制成的硅碳材料在循环测试中生成的Li
15
Si4相更少,在电化学循环测试中具有更低的体积膨胀,更利于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实施例1和对比例1

3多孔碳的扫描电镜(SEM)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实施例1多孔碳的孔径分布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实施例1的电压—dQ/dV曲线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对比例2的电压—dQ/dV曲线图;
[0025]图6(a)~(c)是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实施例1的截面能谱(EDS)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8]步骤1,将碳源进行粉碎后与造孔剂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置于通入混合气体的管式炉中进行煅烧;
[0029]具体步骤包括:碳源先进行破碎筛分,然后与造孔剂置于研钵中研磨混合均匀,置于烧舟中在混合气体气氛下进行煅烧。
[0030]其中,碳源为沥青基、煤基、树脂基、生物质基中的一种,造孔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优选氢氧化钾,混合气体为氢气和氮气或氢气和氩气,优选氢气和氮气,氢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1

1:9,流量为30L/min

120L/min,碳与造孔剂的混合质量比为1:1

1:4,煅烧温度700℃

1100℃,煅烧时间0.5h

5h。
[0031]步骤2,将步骤1中煅烧好的物料进行酸洗后水洗至中性烘干;
[0032]具体步骤包括:将步骤1中完成煅烧的物料溶于稀盐酸溶液中搅拌,待溶液没有明显气泡产生后水洗物料至中性后抽滤,放入烘箱干燥。
[0033]其中,酸洗使用的盐酸浓度为1M。
[0034]步骤3,将步骤2中的烘干料置于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后得到多孔碳材料。
[0035]其中,煅烧温度200

1000℃,煅烧时间0.5

5h。
[0036]步骤4,将步骤3中多孔碳基体置于回转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和硅源气体的混合气在多孔碳基体内部沉积纳米硅,得到生长纳米硅的多孔碳基体;
[0037]其中,保护气体和硅源气体的混合体积比为1:1

9:1,混合气体流量为10L/h

50L/h,加热温度为500℃

900℃,保温时间为4h

10h,保护气体为氢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优选氢气,硅源气体为硅烷、二硅烷、三硅烷、四硅烷、氯硅烷和六氯硅烷中的一种,优选硅烷。
[0038]步骤5,将步骤4所得的纳米硅生长的多孔碳基体置于回转炉中,在保护气体和有机气源的混合气氛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对纳米硅生长的多孔碳基体进行软碳包覆,得到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碳源与造孔剂混合,置于通入混合气体的管式炉中进行煅烧;步骤2,将步骤1中所得产物进行酸洗后水洗至中性烘干;步骤3,将步骤2所得产物进行煅烧后得到多孔碳基体;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置于回转炉中,通入混合气在多孔碳基体内部沉积纳米硅,得到生长纳米硅的多孔碳基体;步骤5,将步骤4所得产物置于回转炉中,在混合气氛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对纳米硅生长的多孔碳基体进行软碳包覆,得到硅基负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碳源为沥青基、煤基、树脂基、生物质基中的一种;造孔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碳源与造孔剂的混合质量比为1:1

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气体为氢气和氮气混合,或者为氢气和氩气混合,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1

1:9,混合气体流量为30L/min

120L/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煅烧温度为700℃

1100℃,煅烧时间为0.5h

5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祥薛孟尧张长安曹新龙屈涛宋骞
申请(专利权)人: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