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01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它解决了现有内孔夹具会使工件产生形变等技术问题。包括设置在工件内且具有油腔的油缸筒,油缸筒周向通过弹性活动机构活动设有若干活塞定位销,油缸筒内设有卸油推杆,油缸筒连接有能与卸油推杆内部相连通的夹紧供油机构,在活塞定位销内端与卸油推杆设有弹性保压机构,且油缸筒连接有能与油腔相连通且能使卸油推杆轴向移动从而使活塞定位销外端在弹性活动机构作用下回缩至油缸筒内的释放供油机构。优点在于:前置轴延长夹具安装位置,这样能保证一次装夹,零件内孔外圆一次加工出来;通过弹性保压机构和弹性支撑组件能够使活塞定位销在夹紧工件时呈保压状态,能够有效保护工件。能够有效保护工件。能够有效保护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内孔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加工常用的夹持工件内孔的夹具主要为复合式液压三爪卡盘、薄壁套夹具等。其中薄壁零件的毛坯,内孔外圆,椭圆变形量大,使用现有的复合式液压三爪卡盘或者薄壁套夹具在对工件夹紧过程中,容易将工件产生形变,且使用现有的夹具在对工件进行松开时,由于工件内应力的问题,容易导致工件回弹或者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加工位置椭圆度变大,以至于达不到图纸要求,提高生产成本,生产效率较低。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内撑夹具[201822179827.X],其包括:柱状主体,柱状主体内设置有供油道、回油道和多个活塞腔,活塞腔沿柱状主体的轴向和周向排布,活塞腔与供油道和回油道连通;分油端盖,设置于柱状主体的一端,分油端盖内设置有分油道,分油道通过换向阀与供油道和回油道择一连通,分油端盖用于与外部油管连通;活塞,每个活塞腔中对应设置一个活塞,活塞的外端用于伸出柱状主体,支撑工件内孔;活塞腔端盖,每个活塞腔的外端口对应密封设置一个活塞腔端盖。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内孔夹具容易在夹紧过程中时工件产生形变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该内撑夹具没有在松开工件时能够减缓零件回弹的结构,该内撑夹具在松开工件时还是会是工件产生回弹或者产生变形,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包括设置在工件内且具有油腔的油缸筒,所述的油缸筒周向通过弹性活动机构活动设有若干径向贯穿油缸筒的活塞定位销,所述的油缸筒内轴向活动设有内部与油腔相连通的卸油推杆,所述的油缸筒连接有能与卸油推杆内部相连通从而使活塞定位销外端伸出至油缸筒外侧的夹紧供油机构,在活塞定位销内端与卸油推杆设有弹性保压机构,且所述的油缸筒连接有能与油腔相连通且能使卸油推杆轴向移动从而使活塞定位销外端在弹性活动机构作用下回缩至油缸筒内的释放供油机构。
[0007]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油腔轴向形成于油缸筒内,且所述的油缸筒一端封闭且另一端设有与油腔相连通的敞口端,所述的油缸筒的敞口端可拆连接有前置轴。
[0008]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夹紧供油机构包括轴向设置在卸油推杆内的推杆油道,所述的卸油推杆周向外侧设有若干与推杆油道相连通的出油孔,所述的卸油推杆靠近前置轴的一端具有延伸至油缸筒敞口端外侧且延伸至前置轴内的连接轴,
所述的前置轴内轴向穿设有供油杆且所述的供油杆内轴向设有夹紧供油通道,且所述的推杆油道延伸至连接轴内且与夹紧供油通道相连通。
[0009]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油缸筒的敞口端周向内侧设有推杆限位压盖,且所述的卸油推杆具有连接轴的一端抵靠设在推杆限位压盖一侧且所述的连接轴活动穿设有推杆限位压盖内,所述的推杆限位压盖远离卸油推杆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前置轴靠近油缸筒的一端周向内侧的进油杆支撑套,且进油杆支撑套一侧设有与前置轴相连的孔用弹性挡圈,所述的供油杆一端穿设在进油杆支撑套周向内侧。
[0010]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供油杆靠近卸油推杆的一端周向内侧设有与夹紧供油通道相连通的活动槽,所述的连接轴一端穿设于活动槽内,且所述的连接轴周向外侧设有与活动槽内壁密封的连接轴密封圈,所述的卸油推杆周向外侧设有与油腔内侧密封的推杆密封圈,在卸油推杆外侧设有与油腔内侧接触的导条。
[0011]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释放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供油杆周向外侧和前置轴周向内侧的释放供油通道,且所述的释放供油通道与连接轴周向外侧相连通且在卸油推杆具有连接轴的一端端面具有与释放供油通道相连通的释放受压面。
[0012]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弹性活动机构包括若干径向贯穿油缸筒的活塞孔,所述的活塞孔位于油缸筒外侧的外端设有安装凹槽,且所述的安装凹槽内设有活塞限位压盖,所述的活塞定位销活动穿设于活塞限位压盖内,且所述的活塞定位销与活塞限位压盖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组件。
[0013]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弹性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活塞定位销内端周向外侧的活塞限位部,所述的活塞限位部周向外侧设有与活塞孔密封的活塞密封圈,且所述的活塞限位部和活塞限位压盖之间设有套设在活塞定位销上的支撑弹簧。
[0014]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弹性保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塞孔位于油缸筒内侧的内端设有将活塞孔和油腔相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的连接通道内活动设有轴承钢球,所述的活塞限位部一端具有凹槽,且所述的凹槽和轴承钢球之间设有保压弹簧,所述的卸油推杆呈柱状且周向外侧具有与轴承钢球相抵靠的保压外侧面,在卸油推杆外侧设有若干分别与轴承钢球相对应且凸出于保压外侧面的环形凸起,所述的环形凸起一侧分别通过导向斜面与保压外侧面相连,且当轴承钢球与保压外侧面相抵靠时,所述的活塞孔通过连接通道和油腔相连通,且当卸油推杆轴向移动时,所述的轴承钢球与环形凸起外侧相抵靠且轴承钢球朝向活塞限位部移动从而将连接通道和油腔阻隔。
[0015]在上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中,所述的活塞定位销周向均匀或者以不规则分布设置在油缸筒外侧,所述的活塞定位销外端具有若干夹爪且所述的夹爪呈花瓣形分布设置。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通过弹性保压机构和弹性支撑组件能够使活塞定位销在夹紧工件时呈保压状态,能够有效保护工件。
[0018]2、通过释放供油机构和卸油推杆能够使活塞定位销进行夹紧到松动状态的转换。
[0019]3、活塞定位销采用多点接触的方式,能够使夹持工件时根据稳定。
[0020]4、前置轴延长夹具安装位置,这样能保证一次装夹,工件内孔外圆一次加工出来,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弹性保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弹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夹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松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工件1、油缸筒2、油腔21、卸油推杆22、推杆密封圈221、导条222、敞口端23、前置轴24、推杆限位压盖25、进油杆支撑套26、孔用弹性挡圈27、弹性活动机构3、活塞孔31、安装凹槽32、活塞限位压盖33、活塞定位销4、夹爪41、夹紧供油机构5、推杆油道51、出油孔52、连接轴53、连接轴密封圈531、供油杆54、活动槽541、夹紧供油通道55、弹性保压机构6、连接通道61、轴承钢球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包括设置在工件(1)内且具有油腔(21)的油缸筒(2),所述的油缸筒(2)周向通过弹性活动机构(3)活动设有若干径向贯穿油缸筒(2)的活塞定位销(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筒(2)内轴向活动设有内部与油腔(21)相连通的卸油推杆(22),所述的油缸筒(2)连接有能与卸油推杆(22)内部相连通从而使活塞定位销(4)外端伸出至油缸筒(2)外侧的夹紧供油机构(5),在活塞定位销(4)内端与卸油推杆(22)设有弹性保压机构(6),且所述的油缸筒(2)连接有能与油腔(21)相连通且能使卸油推杆(22)轴向移动从而使活塞定位销(4)外端在弹性活动机构(3)作用下回缩至油缸筒(2)内的释放供油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腔(21)轴向形成于油缸筒(2)内,且所述的油缸筒(2)一端封闭且另一端设有与油腔(21)相连通的敞口端(23),所述的油缸筒(2)的敞口端(23)可拆连接有前置轴(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供油机构(5)包括轴向设置在卸油推杆(22)内的推杆油道(51),所述的卸油推杆(22)周向外侧设有若干与推杆油道(51)相连通的出油孔(52),所述的卸油推杆(22)靠近前置轴(24)的一端具有延伸至油缸筒(2)敞口端(23)外侧且延伸至前置轴(24)内的连接轴(53),所述的前置轴(24)内轴向穿设有供油杆(54)且所述的供油杆(54)内轴向设有夹紧供油通道(55),且所述的推杆油道(51)延伸至连接轴(53)内且与夹紧供油通道(55)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筒(2)的敞口端(23)周向内侧设有推杆限位压盖(25),且所述的卸油推杆(22)具有连接轴(53)的一端抵靠设在推杆限位压盖(25)一侧且所述的连接轴(53)活动穿设有推杆限位压盖(25)内,所述的推杆限位压盖(25)远离卸油推杆(22)的一侧设有固定在前置轴(24)靠近油缸筒(2)的一端周向内侧的进油杆支撑套(26),且进油杆支撑套(26)一侧设有与前置轴(24)相连的孔用弹性挡圈(27),所述的供油杆(54)一端穿设在进油杆支撑套(26)周向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自适应内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杆(54)靠近卸油推杆(22)的一端周向内侧设有与夹紧供油通道(55)相连通的活动槽(541),所述的连接轴(53)一端穿设于活动槽(541)内,且所述的连接轴(53)周向外侧设有与活动槽(541)内壁密封的连接轴密封圈(531),所述的卸油推杆(22)周向外侧设有与油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飞赖韬陈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智鲸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