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98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属于车载配件技术领域,以解决车载空调风口手动调节组件与风门板的连接与安装较为复杂,装配难度大的问题,包括顶壳与安装在顶壳下方的底壳,顶壳上开设出风口,底壳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顶壳内设置有左右导风件,底壳内设置有上下导风件,两者通过调节架连接;调节架包括主架,主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座与第二转座,第一转座与第二转座之间穿设有横轴,横轴上套设有转筒,转筒周侧上设置有摆臂和限位板,横轴上还设有摆座,摆臂底部通过摆杆与摆座连接,摆座底部设置有扇形摆齿,上下导风件的转轴端部通过齿轮与扇形摆齿啮合传动,左右导风件的转轴通过联动环与限位板卡合传动。合传动。合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配件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载空调风道是安装在汽车上用于汽车空调的出风口,一般分布在中控台上以及前排座椅背后,而空调风道上一般会设置有能够改变出风风向的调节块,用于改变通风口内导风板的摆动角度。
[0003]申请号为CN202111543823.5公开了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手动调节装置,通过手动调节调节杆转动风门板开启两侧侧部出风通道,并且通过上盖上设置的通孔使从车载空调吹出的冷热气流从两个侧部出风通道均匀的散发出来,达到无感吹风的目的;但由于手动调节组件与风门板的连接与安装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生产各个配件再进行组装,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不足。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以解决车载空调风口手动调节组件与风门板的连接与安装较为复杂,装配难度大,不便于生产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包括顶壳与安装在顶壳下方的底壳,所述顶壳上开设出风口,底壳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所述顶壳内设置有左右导风件,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上下导风件,且左右导风件与上下导风件通过调节架连接;
[0008]所述调节架包括设置在底壳与顶壳之间的主架,所述主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座与第二转座,第一转座与第二转座之间穿设有横轴,所述横轴上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周侧一端设置有摆臂,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横轴上还套设有摆座,所述摆臂底部通过摆杆与摆座连接,所述摆座底部设置有扇形摆齿,所述上下导风件的转轴端部通过齿轮与扇形摆齿啮合传动,所述左右导风件的转轴通过联动环与限位板卡合传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导风件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调节架两侧的导风组,所述导风组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平行安装在调节架一侧,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通过连杆联动,其中一个叶片的轴穿过侧板与联动环连接,所述联动环侧面部分卡设在限位板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导风件包括叶板,所述叶板一端固定设置在与齿轮连接的转轴上,且该转轴穿设在底壳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筒上设置有调节柄,所述调节柄延伸在顶壳出风口外。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进风口周侧设置有风口框。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导风件烟调节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所述调节架中部设置有分隔架,两组左右导风件通过分隔架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衬托座,所述衬托座位于第一转座和第二转座之间,所述衬托座用于支撑转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调节架的设置,驱动左右导风件的限位板与驱动上下导风件的摆臂同时设置在转筒上,转筒在横轴上滑动即可带动左右导风件摆动,而转筒在横轴上旋转即可带动上下导风件摆动,控制所需的零部件更少更简单,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安装时只需预先将横轴穿过转筒与摆座,再通过摆杆连接摆臂与摆座,之后将摆座放入调节架内与齿轮啮合,此时将横轴插入到第一转座与第二转座之间则完成了调节结构的安装,拆装便捷,对长期会被触碰的调节结构来说便于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的爆炸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左右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其他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5]1、顶壳;2、底壳;3、风口框;4、调节架;5、侧板;6、叶片;7、横轴;8、转筒;9、摆臂;10、限位板;11、摆杆;12、调节柄;13、联动环;14、齿套;15、摆座;16、扇形摆齿;17、齿轮;19、连杆;20、叶板;41、主架;42、第一转座;43、第二转座;44、衬托座;45、分隔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包括顶壳1与安装在顶壳1下方的底壳2,顶壳1上开设出风口,底壳2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顶壳1内设置有左右导风件,底壳2内设置有上下导风件,且左右导风件与上下导风件通过调节架4连接,车载空调产生的风经过进风口进入风道,通过左右导风件与上下导风件引导后从出风口吹出;
[0032]调节架4包括设置在底壳2与顶壳1之间的主架41,底壳2与顶壳1通过螺栓连接后,主架41刚好能够卡设安装在底壳2与顶壳1之间,或者螺栓直接连接底壳2、顶壳1以及主架41,主架4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座42与第二转座43,第一转座42与第二转座43之间穿设有横轴7,横轴7可拆卸设置在第一转座42与第二转座43之间;
[0033]横轴7上套设有转筒8,如图2和图7所示,转筒8周侧一端设置有摆臂9,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0,转筒8在在横轴7上旋转,同时也可在横轴7上随意移动,横轴7上还套设有摆座15,摆臂9底部通过摆杆11与摆座15连接,当转筒8在横轴7上旋转时,转筒8上的摆臂9则绕横轴7为圆心摆动,同时即可通过摆杆11带动摆座15同样绕横轴7摆动,而摆座15底部设置有扇形摆齿16,上下导风件的转轴端部通过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壳(1)与安装在顶壳(1)下方的底壳(2),所述顶壳(1)上开设出风口,底壳(2)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所述顶壳(1)内设置有左右导风件,所述底壳(2)内设置有上下导风件,且左右导风件与上下导风件通过调节架(4)连接;所述调节架(4)包括设置在底壳(2)与顶壳(1)之间的主架(41),所述主架(4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座(42)与第二转座(43),第一转座(42)与第二转座(43)之间穿设有横轴(7),所述横轴(7)上套设有转筒(8),所述转筒(8)周侧一端设置有摆臂(9),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0),所述横轴(7)上还套设有摆座(15),所述摆臂(9)底部通过摆杆(11)与摆座(15)连接,所述摆座(15)底部设置有扇形摆齿(16),所述上下导风件的转轴端部通过齿轮(17)与扇形摆齿(16)啮合传动,所述左右导风件的转轴通过联动环(13)与限位板(10)卡合传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空调通风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导风件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调节架(4)两侧的导风组,所述导风组包括两个侧板(5),两个所述侧板(5)平行安装在调节架(4)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俊杰徐强谭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臻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