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插中立柱内引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94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插中立柱内引纠偏装置,钻孔上部设置护筒,护筒的轴心处悬吊中立柱,钻孔的坑口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安置插管机,所述插管机与钻孔及中立柱同轴;插管机顶部设置顶板,顶板环绕钻孔的周向均匀设置4个前后移动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绞座;绞线的一端与中立柱底部对应方向边缘连接,绞线的另外一端绕过支撑座前端支杆上的定滑轮后与绞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需要调整中立柱的垂直度或中立柱的位置时,在孔口通过调节绞线实现中立柱底部的偏移量以确保中立柱的垂直度;通过中立柱内部牵引的方式可避免传统调垂方法通过支撑孔壁影响桩径以及对钢筋笼的扰动。笼的扰动。笼的扰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插中立柱内引纠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是一种中立柱的垂直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伴随城市地铁建设高速发展,大直径中立柱与盾构施工组合应用逐渐变得频繁,中立柱的准确定位及垂直度对于后续盾构施工以及修建地铁地下站台梁板的衔接至关重要;现有技术有很多方法,如采用气囊调整的方法,该方法精确度较低,不适用长度较大的中立柱施工;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673776公开了一种基于一柱一桩后插法的孔壁反力导向纠偏和钢管柱调直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在护筒内设置液压推杆的方法进行中立柱的垂直度调整,该方法不仅造价高,而且由于液压调整装置设置在护筒底部,施工时非常容易与中立柱下沉时发生干涉,使得施工非常困难;此外,中立柱固定后,护筒的拆除也比较困难,容易造成液压调整装置损坏;另外一种现有技术采用利用插管机的两个夹头进行径向推动,而由于插管机的两个夹头间轴向位置较近,而中立柱一般长度达到几十米,直径达到2米以上,因此,上端两个夹头的径向位移会被放大很多,造成中立柱下端的调整不准确,且由于调整时力臂较小,阻力力臂较大,非常容易造成中立柱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插中立柱内引纠偏装置,钻孔上部设置护筒,护筒的轴心处悬吊中立柱,钻孔的坑口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安置插管机,所述插管机与钻孔及中立柱同轴;插管机顶部设置顶板,顶板环绕钻孔的周向均匀设置4个前后移动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绞座;绞线的一端与中立柱底部对应方向边缘连接,绞线的另外一端绕过支撑座前端支杆上的定滑轮后与绞座连接。
[0004]所述顶板上端设置导轨,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支撑座的后端与液压缸的活塞连接,液压缸固定在顶板上。
[0005]所述顶板固定在插管机的机架上方。
[0006]还包括可视化调垂装置,所述可视化调垂装置悬吊于中立柱轴心,用于观测中立柱底部靶心。
[0007]所述液压缸及绞座的电机均与控制中心连接。
[0008]绞盘的收线轮由电机通过涡轮蜗杆装置驱动。
[0009]本技术的优点是:调整时利用插管机夹紧中立柱最上端,而绞线与中立柱最下端的固定环连接,因此,采用了绞线拽拉的方法,不仅调整方便,而且由于中立柱的长径比较大,因此,调整精度较高;调整时阻力较小;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在施工时可以将调整好垂直度的中立柱位置锁定,然后进行中立柱下部的混凝土覆盖施工,因此,施工方便;而拆除时仅仅需要将绞线从绞座上拆除即可,简单方便;施工时,护筒内壁没有障碍物,因此,利用起吊装置来进行中立柱的下沉时,不会有任何阻碍。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2]图中,1为钻孔,2为护筒,3为中立柱,4为钢筋笼,5为支撑板,6为插管机,61为下夹头组,62为上夹头组,63为夹头上下移动用液压缸,7为绞线,8为顶板,9为导轨,10为支撑座,11为液压缸,12为前端支杆,13为绞座,14为定滑轮,15为收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钻孔1上部设置护筒2,护筒2的轴心处悬吊中立柱3,钻孔的坑口设置支撑板5,支撑板上安置插管机6,所述插管机6与钻孔1及中立柱3同轴;插管机顶部设置顶板8,顶板8环绕钻孔的周向均匀设置4个前后移动支撑座10,支撑座10上方设置绞座13;绞线7的一端与中立柱底部对应方向边缘上的固定环连接,绞线7的另外一端绕过支撑座10前端支杆12上的定滑轮14后与绞座13的收线轮15连接。
[0014]为保证精度,所述顶板8上端设置导轨9,支撑座10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支撑座的后端与液压缸11的活塞连接,液压缸固定在顶板上。这里的“支撑座的后端”指远离钻孔1的一端。
[0015]所述顶板固定在插管机的机架上方。
[0016]还包括可视化调垂装置,所述可视化调垂装置悬吊于中立柱轴心,用于观测中立柱底部靶心。所述可视化调垂装置设置在圆环型支板上。可视化调垂装置可采用CN217083762U所公开的产品。
[0017]所述液压缸及绞座的电机均与控制中心连接。
[0018]绞盘的收线轮由电机通过涡轮蜗杆装置驱动。
[0019]为实现远程控制,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控制中心连接。
[0020]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调整时利用插管机夹紧中立柱最上端,而绞线与中立柱最下端的固定环连接,因此,采用了绞线拽拉的方法,不仅调整方便,而且由于中立柱的长径比较大,因此,调整精度较高;调整时阻力较小;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功能,在施工时可以将调整好垂直度的中立柱位置锁定,然后进行中立柱下部的混凝土覆盖施工,因此,施工方便;而拆除时仅仅需要将绞线从绞座上拆除即可,简单方便;施工时,护筒内壁没有障碍物,因此,利用起吊装置来进行中立柱的下沉时,不会有任何阻碍。调整完毕,可以利用液压缸将调整座向远离钻孔的方向移动,腾出钻孔上方的空间。
[0021]插管机是现有市购产品。该产品具有上下两组夹头,而且上端一组夹头设置在下端一组夹头上,利用液压装置可上下移动,使用时两组夹头分别边下压边交替夹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插中立柱内引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钻孔上部设置护筒,护筒的轴心处悬吊中立柱,钻孔的坑口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安置插管机,所述插管机与钻孔及中立柱同轴;插管机顶部设置顶板,顶板环绕钻孔的周向均匀设置4个前后移动支撑座,支撑座上方设置绞座;绞线的一端与中立柱底部对应方向边缘连接,绞线的另外一端绕过支撑座前端支杆上的定滑轮后与绞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插中立柱内引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端设置导轨,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支撑座的后端与液压缸的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艳军戴武奎张丙吉杨建军赵忠亮张健丁立岩郭然朱绍通张本壮宋宪松郑伟刘子伟邢德通郑博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