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454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球藻培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池塘水样过滤后与BG11培养液混合,密封培养小球藻,分离、纯化后得到自养型小球藻;将自养型小球藻接种到自养培养基中自养培养2~5d,然后再接种到异养培养基中异养培养,得到异养型小球藻;将异养型小球藻、灭菌池塘水和异养培养基混合后进行管道培养,得到原位培养的小球藻;将原位培养获得的小球藻分流,一份流入池塘中应用,另一份回流至步骤(3)管道培养入口,作为异养型小球藻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原位培养的小球藻,更适合现场的水产养殖条件。将小球藻培养好后,部分直接投加至池塘中,一部分回流作为藻种进行接种繁殖,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投加。投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球藻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球藻属于卵囊科小球藻属,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小球藻也是第一个被人工培养的微藻,可作为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也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小球藻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水质和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的功能,同时在异养生长过程中能降低水体中的CODcr等有机无机污染物,而且能够提高水体的氧含量,能够控制藻种的比例,抑制蓝藻的生长。小球藻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幼体存活率,同时能减少投喂过程中的饵料消耗,减少成本投入,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0003]小球藻的大规模培养研究从最先的开放式水池培养到后来的密闭和半密闭反应器培养,传统的产业化微藻培养多利用开放的水池,微藻以光合自养的模式生长。采用透明容器或玻璃管道设计的半密闭和密闭光照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进行培养,藻类细胞的密度提高了4~6倍,总体积相对减少,分离成本极大的降低,各种生长因子及工艺均可以采用自动化、集约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避免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污染。但是其存在光反应器一次性投资大、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问题。近年来,小球藻的高密度异养发酵培养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小球藻的生长速度,使小球藻异养培养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然而存在异养代谢过程同自养代谢或混养代谢有很大差异、对设备要求高、投资大等不足之处,普遍水产养殖企业不愿意高投资进行小球藻生产,而且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比较复杂,难以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培养方法能够将自养的小球藻转化为异养小球藻的培养,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培养密度和最终的单位数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池塘水样过滤后与BG11培养液混合,密封培养小球藻,分离、纯化后得到自养型小球藻;
[0008](2)将自养型小球藻接种到自养培养基中自养培养2~5d,然后再接种到异养培养基中异养培养,得到异养型小球藻;
[0009](3)将异养型小球藻、灭菌池塘水和异养培养基混合后进行管道培养,得到原位培养的小球藻;
[0010](4)将原位培养获得的小球藻分流,一份流入池塘中应用,另一份回流至步骤(3)管道培养入口,作为异养型小球藻循环。
[001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池塘水样与BG11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00:1~3。
[0012]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密封培养的条件为:时间72~120h、温度25~32℃、光照强度5000~10000lx;
[0013]密封培养后将培养液中的小球藻转接到新的BG11培养液继续密封培养,所述转接时小球藻的接种量为培养液体积的3~6%,所述转接的次数为2~4次。
[0014]优选的,步骤(2)中制备所述自养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尿素8~13份,硫酸镁14~18份,氯化铵25~30份,硫酸亚铁0.3~0.6份,碳酸氢钠38~43份,磷酸二氢钾1~3份,水50000~60000份;
[0015]在接种时向自养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0.001~0.005g/L的氯霉素。
[001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自养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5~30℃,摇床转速100~150r/min,光照强度8000~12000lx。
[0017]优选的,步骤(2)中制备所述异养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尿素1.5~4份,硫酸镁4~6份,氯化铵6~9份,硫酸亚铁0.05~0.2份,碳酸氢钠8~15份,磷酸二氢钾0.2~1份,葡萄糖65~80份,水15000~20000份;
[0018]在接种时向异养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0.001~0.005g/L的氯霉素。
[0019]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接种到异养培养基时小球藻的接种量为5~10%。
[002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异养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5~30℃,摇床转速100~150r/min,光照强度500~1000lx;
[0021]所述异养培养的时间为4~7d。
[0022]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灭菌池塘水与异养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00:1~3;所述异养小球藻的接种量为5~10%。
[0023]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自然温度和光照,当温度超过35℃时,遮盖遮阳网,当小球藻数量达到5
×
108~1
×
109个/L时进行分流。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①
原位培养小球藻,更适合现场的水产养殖条件。减少小球藻在适应过程的死亡率,可减少投加量;
[0026]②
将水产养殖的池塘水作为藻类培养的营养液,极大的降低培养成本,不需要配制专用的培养基;
[0027]③
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将原位培养好的小球藻一部分直接投加至池塘中,一部分回流作为藻种进行接种繁殖,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不需要现场对藻种进行保存;
[0028]④
实现小球藻自养到异养的高密度培养,将自养的小球藻转化为异养小球藻的培养,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培养密度和最终的单位数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自养培养与异养培养得到的小球藻藻液图片;
[0030]图2为自养培养与异养培养小球藻镜检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培养方法得到的小球藻藻液图和镜检图;
[0032]图4为2022年8月6日长寿池塘现场照片;
[0033]图5为2022年8月8日长寿池塘现场照片;
[0034]图6为2022年8月9日长寿池塘现场照片;
[0035]图7为2022年8月11日长寿池塘现场照片;
[0036]图8为2022年7月29日九龙坡区池塘现场照片;
[0037]图9为2022年8月4日九龙坡区池塘现场照片;
[0038]图10为2022年8月8日九龙坡区池塘现场照片;
[0039]图11为2022年8月10日九龙坡区池塘现场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1)池塘水样过滤后与BG11培养液混合,密封培养小球藻,分离、纯化后得到自养型小球藻;
[0042](2)将自养型小球藻接种到自养培养基中自养培养2~5d,然后再接种到异养培养基中异养培养,得到异养型小球藻;
[0043](3)将异养型小球藻、灭菌池塘水和异养培养基混合后进行管道培养,得到原位培养的小球藻;
[0044](4)将原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培养小球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水样过滤后与BG11培养液混合,密封培养小球藻,分离、纯化后得到自养型小球藻;(2)将自养型小球藻接种到自养培养基中自养培养2~5d,然后再接种到异养培养基中异养培养,得到异养型小球藻;(3)将异养型小球藻、灭菌池塘水和异养培养基混合后进行管道培养,得到原位培养的小球藻;(4)将原位培养获得的小球藻分流,一份流入池塘中应用,另一份回流至步骤(3)管道培养入口,作为异养型小球藻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池塘水样与BG11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00: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密封培养的条件为:时间72~120h、温度25~32℃、光照强度5000~10000lx;密封培养后将培养液中的小球藻转接到新的BG11培养液继续密封培养,所述转接时小球藻的接种量为培养液体积的3~6%,所述转接的次数为2~4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制备所述自养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尿素8~13份,硫酸镁14~18份,氯化铵25~30份,硫酸亚铁0.3~0.6份,碳酸氢钠38~43份,磷酸二氢钾1~3份,水50000~60000份;在接种时向自养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0.001~0.005g/L的氯霉素。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邬昌辉王光明杨青雷中念杨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融极浩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