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47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变频泵、流量计、粗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灭菌器;培养反应系统,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和U型接头,多个培养反应器由上至下均匀平行排列,相邻的培养反应器通过U型接头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和补料口;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与进液管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问题与小球藻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设备,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过程中,因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大多数都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模式,苗种放养过量,大量投加饲料等,导致残留饵料、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养殖水体底部沉淀物、各种有机无机肥料等富营养因子共处一个水体,进而引发水体的恶化,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同时水体中的CODcr、总磷等污染物会持续升高,进而引发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持续加剧水产养殖的水体持续恶化。
[0003]因此,急需一种设备可使小球藻等有益微生物连续性对水体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包括:
[0006]依次连通的变频泵、流量计、粗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灭菌器;
[0007]培养反应系统,所述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和U型接头,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U型接头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由上至下均匀平行排列,相邻的所述培养反应器通过所述U型接头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
[0008]所述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联接阀与所述灭菌器连通;所述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和补料口;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培养反应器内设置有混合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反应器上设置有排气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混合器均为透明材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回液管上还设置有回流泵和在线计数器,所述回流泵设置于所述回流阀与所述排料口之间,所述在线计数器设置在所述排料口远离所述回流泵的一侧。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培养反应器支架,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排列在所述培养反应器支架上,所述培养反应器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问题与小球藻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设备,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
[0016]2、本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的池塘水作为藻类培养的营养液,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水的效果,不需要配制专用的培养基,降低了培养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变频泵;2、流量计;3、粗过滤器;4、精密过滤器;5、灭菌器;6、接种口;7、补料口;8、混合器;9、培养反应器;10、U型接头;11、培养反应器支架;12、在线计数器;13、回流泵;14、联接阀;15、回流阀;16、排料口;17、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参照图1,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包括:
[0022]依次连通的变频泵1、流量计2、粗过滤器3、精密过滤器4和灭菌器5;
[0023]培养反应系统,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9和U型接头10,培养反应器9和U型接头1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培养反应器9由上至下均匀平行排列,相邻的培养反应器9通过U型接头10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
[0024]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联接阀14与灭菌器5连通;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6和补料口7;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15与进液管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16。
[0025]本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问题与小球藻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采用“全动态”的连续性培养设备,使一部分小球藻直接投加至池塘中,一部分回流作为藻种进行接种繁殖,实现连续边培养边投加,避免了单独对藻种进行保存。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详细设置。
[002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培养反应器9内均设置有混合器8;
[0029]其中一个培养反应器9上设置有排气口17;
[0030]培养反应器9和混合器8均为透明材质;
[0031]回液管上还设置有回流泵13和在线计数器12,回流泵13设置于回流阀15与排料口16之间,在线计数器12设置在排料口16远离回流泵13的一侧;
[0032]还包括培养反应器支架11,多个培养反应器9排列在培养反应器支架11上,培养反应器支架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33]实施例3
[0034]在本实施例中,小球藻的培养方法如下:
[0035]1.藻种准备
[0036]所采用的藻种可以购买商品藻种也可以自行分离;
[0037]1.1小球藻的筛选及分离
[0038]在池塘采集泛绿的水样,将所采样品经纱布滤掉肉眼可见的沙石和浮游生物,然后倒入装有BG11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并封口膜密封,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天手动摇匀3~5次,以底部和内壁不产生沉淀为宜。观察锥形瓶内培养物的颜色、浊度、气味、pH变化
情况。待锥形瓶内培养基颜色出现深绿色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转接两次。
[0039]通过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出自养型的小球藻,然后鉴定、保存备用。
[0040]小球藻是一个活体的藻种,生产出来后必须在0~4℃条件下保存,但也不能结冰,如果高于4℃,小球藻会很活跃,2~3天就会发黑发臭然后死亡。
[0041]本技术通过将水产养殖的池塘水作为藻类培养的营养液,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水的效果,不需要配制专用的培养基,降低了培养成本。
[0042]1.2自养到异养转化培养
[0043]1.2.1自养培养基转化
[0044]自养培养基比例:尿素8~13%;硫酸镁14~18%;氯化铵25~30%;硫酸亚铁0.3~0.6%;碳酸氢钠38~43%;磷酸二氢钾1~3%;氯霉素0.002g/L,pH=7~7.5,其中氯霉素在接种时投加。
[0045]优选比例:尿素11%;硫酸镁17%;氯化铵28%;硫酸亚铁0.5%;碳酸氢钠42%;磷酸二氢钾1.5%;氯霉素0.002g/L,pH=7~7.5
[0046]优选为:尿素0.2g;硫酸镁0.31g;氯化铵0.51g;硫酸亚铁0.009g;碳酸氢钠0.76g;磷酸二氢钾0.027g;氯霉素0.002g/L,无菌水1L,pH=7~7.5,在恒温摇床中光照培养2~5天,温度在25~30℃,摇床转速120r/min,光照强度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变频泵、流量计、粗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灭菌器;培养反应系统,所述培养反应系统包括培养反应器和U型接头,所述培养反应器和所述U型接头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培养反应器平行排列,相邻的所述培养反应器通过所述U型接头连接,并形成具有多个迂回结构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蛇形管的下端连接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联接阀与所述灭菌器连通;所述进液管上依次设置有接种口和补料口;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阀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排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培养水产养殖所用的小球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反应器内均设置有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邬昌辉王光明杨青雷中念杨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融极浩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