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53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5
一种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包含有用于对固液混合体进行过滤处理滤布输送机(3)、用于对滤布输送机(3)进行容纳安装的罐壳(1)、设置在滤布输送机(3)和罐壳(1)之间的排气装置(7),通过滤布输送机(3),实现了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平铺输送,通过罐壳(1)和排气装置(7),实现了对位于滤布输送机(3)上的平铺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吹除处理,实现了由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解决了对由真空区间对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析出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带式过滤装置的使用效果。因此提高了带式过滤装置的使用效果。因此提高了带式过滤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过滤机是一种固液分离设备,由一条首尾相连的环形滤布缠绕在一系列顺序排列、大小不等的托辊上,利用滤布上/下面的压力差,而将物料中的水分脱除的过滤设备,滤布上/下表面的压差越大,滤饼中水分的脱除效率越高,因此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固液分离装置,在现有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中,还都是真空带式过滤机机负压型,其滤布上/下面的压力差是通过在滤布的下表面通过真空设备抽取真空,使滤布的上/下表面形成一个“负压力差”,此压力差最大为一个大气压即约

0.1MPa,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真空度的限制,很难达到

0.1MPa,从而影响了带式过滤装置的使用效果,
[0003]本技术通过由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的技术特征,对由真空区间对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0004]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12月26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
[0006]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因此提高了带式过滤装置的使用效果。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包含有用于对固液混合体进行过滤处理滤布输送机、用于对滤布输送机进行容纳安装的罐壳、设置在滤布输送机和罐壳之间的排气装置。
[0008]由于设计了滤布输送机、罐壳和排气装置,通过滤布输送机,实现了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平铺输送,通过罐壳和排气装置,实现了对位于滤布输送机上的平铺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吹除处理,实现了由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解决了对由真空区间对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析出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带式过滤装置的使用效果。
[0009]本技术设计了,按照由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的方式把滤布输送机、罐壳和排气装置相互联接。
[0010]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对平铺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吹除处理的方式把罐壳和排气装置与滤布输送机联接。
[0011]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由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液
分离处理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使用方法的
中应用,实现了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的液体进行析出处理,对固液混合体在风流状态下进行干燥处理。
[0012]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进气装置。
[0013]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滤布输送机与罐壳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皮带输送机。
[0014]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进料装置和排料装置。
[0015]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压力安全阀。
[0016]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二手动阀门。
[0017]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上,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
[0018]以上六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设计了,在罐壳中设置有皮带输送机,在罐壳上分别设置有进料装置、进气装置、排料装置、压力安全阀、第一手动阀门、第二手动阀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在皮带输送机和罐壳之间分别设置有滤布输送机和排气装置。
[00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罐壳、皮带输送机、滤布输送机、进料装置、进气装置、排气装置、排料装置、压力安全阀、第一手动阀门、第二手动阀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组成了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技术的技术问题。
[0021]本技术设计了,滤布输送机设置为包含有传送滤布带部、压紧辊部和随动辊部并且压紧辊部的端头和随动辊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支座与罐壳联接,传送滤布带部分别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随动辊部环绕式联接并且位于上部的传送滤布带部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压紧辊部接触式联接,位于上部的传送滤布带部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内部设置为与进料装置联接并且位于上部的传送滤布带部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排料装置相对应分布,传送滤布带部设置为环形过滤布带并且压紧辊部和随动辊部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压紧辊部和随动辊部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罐壳上的支座转动式联接。
[00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体料物和液体进行隔离处理,实现了滤布进行分离处理。
[0023]本技术设计了,罐壳设置为其中一个侧面部具有检修人孔体的横罐状体并且罐壳设置为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进气装置联接,罐壳的上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进料装置联接并且罐壳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压力安全阀、第一手动阀门和压力表联接,罐壳的下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第二手动阀门联接并且罐壳的下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排料装置联接,罐壳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排气装置联接并且罐壳的内壁分别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和滤布输送机联
接。
[00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高压气体储存处理。
[0025]本技术设计了,排气装置设置为收集盒部、排气管部、第二自动阀门部和气液分离装置并且在排气管部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部,排气管部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收集盒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排气管部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气液分离装置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收集盒部的前后侧面部设置为与罐壳联接并且收集盒部的上端敞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和滤布输送机联接,排气管部设置为与罐壳贯串式联接并且收集盒部设置为上端敞口内壁上具有容纳槽体的矩形箱状体,排气管部设置为管状体并且第二自动阀门部设置为电动控制阀门,第二自动阀门部的控制接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联接并且气液分离装置设置为气液分离器。
[002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液体的饱和气体的外排处理。
[0027]本技术设计了,进气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管部和第一自动阀门部并且在管部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部,管部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罐壳连通式联接并且管部的外端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对固液混合体进行过滤处理滤布输送机(3)、用于对滤布输送机(3)进行容纳安装的罐壳(1)、设置在滤布输送机(3)和罐壳(1)之间的排气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按照由高压气体流对固液混合体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的方式把滤布输送机(3)、罐壳(1)和排气装置(7)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平铺固液混合体进行液体吹除处理的方式把罐壳(1)和排气装置(7)与滤布输送机(3)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进气装置(6),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滤布输送机(3)与罐壳(1)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皮带输送机(2),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1)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进料装置(4)和排料装置(8),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压力安全阀(91),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1)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手动阀门(92)和第二手动阀门(93),或,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罐壳(1)上,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压力传感器(94)和压力表(9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在罐壳(1)中设置有皮带输送机(2),在罐壳(1)上分别设置有进料装置(4)、进气装置(6)、排料装置(8)、压力安全阀(91)、第一手动阀门(92)、第二手动阀门(93)、第一压力传感器(94)和压力表(95),在皮带输送机(2)和罐壳(1)之间分别设置有滤布输送机(3)和排气装置(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滤布输送机(3)设置为包含有传送滤布带部(31)、压紧辊部(32)和随动辊部(33)并且压紧辊部(32)的端头和随动辊部(3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支座与罐壳(1)联接,传送滤布带部(31)分别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2)随动辊部(33)环绕式联接并且位于上部的传送滤布带部(31)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压紧辊部(32)接触式联接,位于上部的传送滤布带部(31)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内部设置为与进料装置(4)联接并且位于上部的传送滤布带部(31)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排料装置(8)相对应分布,传送滤布带部(31)设置为环形过滤布带并且压紧辊部(32)和随动辊部(33)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压紧辊部(32)和随动辊部(33)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罐壳(1)上的支座转动式联接,或,罐壳(1)设置为其中一个侧面部具有检修人孔体的横罐状体并且罐壳(1)设置为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进气装置(6)联接,罐壳(1)的上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进料装置(4)联接并且罐壳(1)的上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压力传感器(94)、压力安全阀(91)、第一手动阀门(92)和压力表(95)联接,罐壳(1)的下端端面的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第二手动阀门(93)联接并且罐壳(1)的下端端面的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排料装置(8)联接,罐壳(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排气装置(7)联接并且罐壳(1)的内
壁分别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2)和滤布输送机(3)联接,或,排气装置(7)设置为收集盒部(71)、排气管部(72)、第二自动阀门部(73)和气液分离装置(74)并且在排气管部(72)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部(73),排气管部(72)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收集盒部(71)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排气管部(72)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气液分离装置(74)的输入端口部联接,收集盒部(71)的前后侧面部设置为与罐壳(1)联接并且收集盒部(71)的上端敞口部设置为与皮带输送机(2)和滤布输送机(3)联接,排气管部(72)设置为与罐壳(1)贯串式联接并且收集盒部(71)设置为上端敞口内壁上具有容纳槽体的矩形箱状体,排气管部(72)设置为管状体并且第二自动阀门部(73)设置为电动控制阀门,第二自动阀门部(73)的控制接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联接并且气液分离装置(74)设置为气液分离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正压处理的带式过滤装置,其特征是:进气装置(6)设置为包含有管部(61)和第一自动阀门部(62)并且在管部(61)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部(62),管部(61)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罐壳(1)连通式联接并且管部(6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高压气源联接,管部(6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自动阀门部(62)设置为电动控制阀门,第一自动阀门部(62)的控制接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联接,或,皮带输送机(2)设置为包含有传送带部(21)、从动辊部(22)和驱动辊部(23)并且从动辊部(22)的端头和驱动辊部(23)的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支座与罐壳(1)联接,位于驱动辊部(23)的端头的气动马达设置为与罐壳(1)和支座联接并且传送带部(21)分别设置为与从动辊部(22)和驱动辊部(23)环绕式联接,位于上部的传送带部(21)的横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滤布输送机(3)联接并且位于上部的传送带部(21)的横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排气装置(7)联接,位于上部的传送带部(21)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设置为与进料装置(4)相对应分布并且位于上部的传送带部(21)的横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设置为与排料装置(8)相对应分布,传送带部(21)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环形橡胶带并且从动辊部(22)和驱动辊部(23)分别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从动辊部(22)和驱动辊部(23)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罐壳(1)上的支座转动式联接并且位于驱动辊部(23)的气动马达的控制接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联接,或,进料装置(4)设置为包含有进料管部(41)、布料盒部(42)、第三自动阀门部(43)、第四自动阀门部(44)和第一料位传感器部(10)并且进料管部(41)的下端头设置在布料盒部(42)中,在进料管部(41)的外端头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部(43)并且在进料管部(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杨玉华夏祥坤郜红莉杨述贞刘彦伟邓杰张瀚文亓鑫姚福江范维明唐绍彬耿欣任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能源装备集团鲁中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