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炉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18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炉炉门,用于密封炭化室,焦炉炉门包括炉门本体、炉门腹板、内部砖槽和耐火衬里;炉门腹板设置在炉门本体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内部砖槽设置在炉门腹板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内部砖槽通过炉门腹板与炉门本体固定连接;耐火衬里设置在炉门腹板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包覆在内部砖槽的外部,且耐火衬里的部分表面与炉门腹板接触连接,以使内部砖槽密封于炉门腹板与耐火衬里之间;本申请的焦炉炉门通过将内部砖槽密封于炉门腹板和耐火衬里之间,实现了对内部砖槽的保护,隔离了内部砖槽与炭化室内部环境,使得内部砖槽与炭化室内的气体不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外部热量对内部砖槽的影响,减少了高温导致的内部砖槽烧熔的情况的发生。的情况的发生。的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炉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焦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炉门。

技术介绍

[0002]焦炉的炭化室的两侧设有焦炉炉门,焦炉炉门在炼焦生产过程中起着密封和隔热的作用,焦炉炉门包括炉门本体、砖槽、炉门衬里、炉门腹板和密封刀边,密封刀边刚性压紧在炭化室的炉门框的密封面上,炉门密封刀边、炉门腹板、炉门框和砖槽形成封闭的空间,煤在炭化室内干馏的过程中部分高温荒煤气和烟尘聚集在此空间中。常规的焦炉炉门,砖槽为金属结构件,由于其砖槽裸露在外,与高温荒煤气和烟尘直接接触,当焦炉炉门处产生局部高温时,易发生砖槽烧熔的生产事故。
[0003]热回收焦炉包括立式热回收焦炉和卧式热回收焦炉,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微负压状态,在炭化室负压作用下,外部空气通过炭化室两侧的焦炉炉门密封面被吸入到炭化室,被吸入的空气在焦炉炉门密封面附近与炭化室内的荒煤气发生燃烧现象,并在燃烧的局部区域产生高温,相较于普通焦炉更易发生砖槽烧熔等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炉门,以减少高温导致的砖槽烧熔的情况的发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焦炉炉门,用于密封炭化室,所述焦炉炉门包括炉门本体、炉门腹板、内部砖槽和耐火衬里;所述炉门腹板设置在所述炉门本体靠近所述炭化室的一侧;所述内部砖槽设置在所述炉门腹板靠近所述炭化室的一侧,所述内部砖槽通过所述炉门腹板与所述炉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耐火衬里设置在所述炉门腹板靠近所述炭化室的一侧,包覆在所述内部砖槽的外部,且所述耐火衬里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炉门腹板接触连接,以使所述内部砖槽密封于所述炉门腹板与所述耐火衬里之间。
[00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砖槽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或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
[0007]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炉门腹板与所述炉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侧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侧板向所述炭化室所在方向延伸;
[0008]所述两个侧板和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门本体的高度方向一致。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焦炉炉门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内部砖槽和耐火衬里的导热系数;
[0010]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间隔空间内。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火衬里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内部砖槽的安装空间;
[0012]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内部砖槽装配后的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板相互远离的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结构;所
述内部砖槽的底板和两个侧板形成截面为π形的结构;
[0014]所述耐火衬里的安装空间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凹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凹陷结构内。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面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砖槽还包括两个辅助板,所述两个辅助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或所述两个辅助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
[0017]所述两个辅助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两个辅助板向所述炭化室所在方向延伸;
[0018]所述两个辅助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门本体的高度方向垂直;
[0019]所述两个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两个辅助板和所述耐火衬里共同构成用以容纳所述隔热层的容纳空间。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砖槽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炉门本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火衬里包括多个耐火砖,所述多个耐火砖沿所述炉门本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0022]相邻的所述内部砖槽之间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耐火砖对应一个所述内部砖槽。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砖槽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炉门本体和所述炉门腹板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孔中,以使所述内部砖槽、所述炉门腹板和所述炉门本体固定连接。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益效果:
[0025]本申请的焦炉炉门用于密封炭化室,焦炉炉门包括炉门本体、炉门腹板、内部砖槽和耐火衬里;炉门腹板设置在炉门本体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内部砖槽设置在炉门腹板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内部砖槽通过炉门腹板与炉门本体固定连接;耐火衬里设置在炉门腹板靠近炭化室的一侧,包覆在内部砖槽的外部,且耐火衬里的部分表面与炉门腹板接触连接,以使内部砖槽密封于炉门腹板与耐火衬里之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砖槽裸露在外,与高温荒煤气和烟尘直接接触的焦炉炉门,本申请的焦炉炉门通过将内部砖槽密封于炉门腹板和耐火衬里之间,实现了对内部砖槽的保护,隔离了内部砖槽与炭化室内部环境,使得内部砖槽与炭化室内的气体不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外部热量对内部砖槽的影响,减少了高温导致的内部砖槽烧熔的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焦炉炉门与炭化室的装配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炉门腹板、内部砖槽、耐火衬里和托槽的连接关系图;
[0029]图3为图1中的砖槽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0]图4为图1中的砖槽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0031]图5为图3的主视图;
[0032]图6为图3的侧视图;
[0033]图7为图3的仰视图;
[0034]图8为图3的A

A剖视图;
[0035]图9为图1中的耐火衬里的截面图;
[0036]图10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砖槽的仰视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焦炉炉门10;炭化室20;炉门框21;炉门本体100;内部砖槽200;底板210;侧板220;凸起结构221;连接孔230;辅助板240;耐火衬里300;耐火砖301;凹陷结构310;隔热层400;夹角α;密封刀边500;炉门腹板600;加强筋700;螺钉800;托槽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炼焦工业是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的基础工业,为钢铁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料(焦炭)。常规焦炉是重要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和粉尘等。随着钢铁行业产能趋于饱和以及环境保护日趋严格,炼焦工业的节能减排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用于密封炭化室(20),所述焦炉炉门包括:炉门本体(100)、炉门腹板(600)、内部砖槽(200)和耐火衬里(300);所述炉门腹板(600)设置在所述炉门本体(100)靠近所述炭化室(20)的一侧;所述内部砖槽(200)设置在所述炉门腹板(600)靠近所述炭化室(20)的一侧,所述内部砖槽(200)通过所述炉门腹板(600)与所述炉门本体(100)固定连接;所述耐火衬里(300)设置在所述炉门腹板(600)靠近所述炭化室(20)的一侧,包覆在所述内部砖槽(200)的外部,且所述耐火衬里(300)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炉门腹板(600)接触连接,以使所述内部砖槽(200)密封于所述炉门腹板(600)与所述耐火衬里(30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砖槽(200)包括底板(210)和两个侧板(220);所述两个侧板(220)与所述底板(210)固定连接,或所述两个侧板(220)与所述底板(210)为一体结构;所述底板(210)通过所述炉门腹板(600)与所述炉门本体(100)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侧板(220)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侧板(220)向所述炭化室(20)所在方向延伸;所述两个侧板(220)和所述底板(2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炉门本体(100)的高度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炉门还包括隔热层(400);所述隔热层(400)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内部砖槽(200)和耐火衬里(300)的导热系数;所述隔热层(400)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220)和所述底板(210)之间的间隔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衬里(300)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内部砖槽(200)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隔热层(400)与所述内部砖槽(200)装配后的结构的形状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文宝汪仕民王鹏菲朱行健李彬赵楠楠贾楠王奇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