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376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分析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并自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中提取出目标过程;步骤2: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并将变化结果作为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能值;步骤3:基于能值计算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能量值作为实际能量值;步骤4:汇总整个建筑的建筑建材的实际能量值作为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步骤5:比较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与标准建筑温室效应能量值,以判定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是否合格。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且全面地评估建筑温室效应影响,能够为建筑设计决策和建筑减排措施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和建筑减排措施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和建筑减排措施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温室效应评价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要实现建筑行业的温室效应影响的有效治理,则首先需要准确评估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是否合格,是否需要优化。目前,存在一些相关评价方法,通过统计建筑的碳排放量来进行温室效应评估,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全面,并不能准确计算出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及方法,能够准确评估建筑温室效应影响,评估全面且精准,能够为建筑设计决策和建筑减排措施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指导优化建筑设计方案。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基础方案:
[0006]方案一
[0007]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分析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并自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中提取出目标过程;所述目标过程为化学组成中生成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化学变化过程;
[0009]步骤2: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并将变化结果作为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能值;
[0010]步骤3:基于步骤2中的能值,计算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能量值作为实际能量值;
[0011]步骤4:汇总整个建筑的建筑建材的实际能量值作为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
[0012]步骤5:比较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与标准建筑温室效应能量值,以判定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是否合格。
[0013]方案二
[0014]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应用于如方案一所述的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包括分析模块、计算模块、汇总模块和比较模块;
[0015]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并自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中提取出目标过程;所述计算模块用于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并将变化结果作为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能值,以及,基于计算得到的能值,计算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能量值作为实际能量值;所述汇总模块用于汇总整个建筑的建筑建材的实际能量值作为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所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与标准建筑温室效应能量值,以判定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是否合格。
[0016]其中,温室效应影响因子具体指建筑在全生命周期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导致温室效应的影响因素。
[001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以能量学的角度,突破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法的温室效应评价方案。本方案通过分析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直接追踪在建筑建材全生命周期中会产生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化学变化过程,以化学变化中的化学能变化值来作为数值比较依据,可以更直观地对建筑温室效应做出量化表示,便于比较分析。通过汇总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能量值,得到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该值即为建筑实际温室效应影响的量化的表示,再与标准建筑温室效应能量值进行数值比对,即可快速完成对建筑温室效应影响的合格与否的评价判断,整体评价过程直观且高效;能够为建筑设计决策和建筑减排措施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指导优化建筑设计方案。
[0019]特别的是,本方案首先发现了现有建筑温室效应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维度欠缺,并较好地填补了这一评价维度缺陷。在现有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中,评价主要基于碳排放的核算,进一步的,碳排放核算也主要针对于二氧化碳进行。但实际上,二氧化碳仅仅只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并不能全面代表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存在较大的影响统计误差;尤其是在如今更高的环境环保要求下,这种误差则更为突出。
[0020]本方案则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采用能量法的计算原理,以化学能来代替单位体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基于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能量分析。在质量守恒原则的大前提下,不仅能全方位地将所有建材的所有相关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计算在内,突破了常规的碳排放核算局限,将对建筑温室效应的评价真真正正落实全面,能够获得统计全面的、完整的建筑温室效应信息,补足现有碳排放估计温室效应的计算方法中,对于其他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空缺。而且能够利用守恒原则,在庞大的建材用量以及种类计算情况下,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准度,进而保证达到较高的评价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系统及方法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分析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并自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中提取出目标过程;所述目标过程为化学组成中生成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化学变化过程。
[0025]温室效应影响因子具体指建筑在全生命周期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导致温室效应的影响因素。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室效应影响因子包括二氧化碳能值、甲烷能值、氧化亚氮能值、全氟碳化物能值、氢氟碳化物能值、六氟化硫能值。影响因子设定全面,具备一定普适性。
[0026]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中的拆除回收阶段为例,进行此阶段内
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
[0027]例如,若建筑建材为木材,其化学组成包括碳、氢、氧、氮等;在木材的全生命周期中其化学组成会生成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过程(即目标过程)主要发生在建筑的拆除回收阶段;对应的化学变化过程则为木材燃烧销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包括C+O2=点燃=CO2等;该化学组成中易于生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为二氧化碳能值。
[0028]若建筑建材为水泥,其化学组成包括C3S、C2S、C3A、C4AF等;在水泥的全生命周期中其化学组成会生成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过程(即目标过程)主要发生在水泥制造阶段;对应的化学变化过程则为水泥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包括29C+8S+2A+F==C3S+2C2S+C3A+C4AF+29CO2等;该化学组成中易于生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为二氧化碳能值。
[0029]步骤2: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并将变化结果作为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能值。
[0030]在此步骤中,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时,以此过程的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值作为化学能值,并基于化学能值计算得到每单位的建筑建材产生的能量值,并以此能量值作为变化结果。
[0031]例如,当建筑建材为木材时,则统计木材燃烧销毁过程中化学能变化情况,以1kg碳单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情况作为其化学能值,由此可以得出该反应中每千克木材产生的能量值q
i
,该数据即表示木料的二氧化碳能值。
[0032]步骤3:基于步骤2中的能值,计算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能量值作为实际能量值。在此步骤中,计算建筑建材的实际能量值时,实际能量值=步骤2中的能值
×
建材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分析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并自建筑建材的化学组成中提取出目标过程;所述目标过程为化学组成中生成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化学变化过程;步骤2: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并将变化结果作为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的能值;步骤3:基于步骤2中的能值,计算建筑建材的温室效应影响因子能量值作为实际能量值;步骤4:汇总整个建筑的建筑建材的实际能量值作为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步骤5:比较实际温室效应能量值与标准建筑温室效应能量值,以判定建筑的温室效应影响是否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效应影响因子包括二氧化碳能值、甲烷能值、氧化亚氮能值、全氟碳化物能值、氢氟碳化物能值、六氟化硫能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计算建筑建材的实际能量值时,实际能量值=步骤2中的能值
×
建材用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时,以此过程的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值作为化学能值,并基于化学能值计算得到每单位的建筑建材产生的能量值,并以此能量值作为变化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能量法的建筑温室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统计目标过程中的化学能变化情况时,基于BIM技术,构建与每单位建筑建材的目标过程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并采用该数字孪生模型进行目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小燕何沭贤黄学勤林威徐二曼王可成李炫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