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平台水平井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3713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平台水平井设计方法,包括:建立构造模型、建立岩相模型、建立属性模型、确定多口水平井井位坐标、建立设计剖面图、首口井轨迹设计、大平台多井轨迹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大平台水平井部署方法,以三维地质建模为基础,在三维模型中参考井海拔偏移量的准确计算,在三维空间上优选水平井轨迹,实现水平井设计的三维可视化。同时考虑到了岩性变化、物性变化,在一个平台下进行多口井坐标设计,多口井轨迹设计,在平台上部署第一口井少时可进行井位优选,多口井设计时参考邻井是钻情况,新钻井轨迹设计依据更充分。有效解决了页岩油水平井储层变化快,井位筛选,水平井可视化的轨迹设计难题。水平井可视化的轨迹设计难题。水平井可视化的轨迹设计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平台水平井设计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油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平台水平井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平井作为一种目前实现石油有效开发的方法,在内外国致密油开发中获得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为了节省成本,降低地面投资,油田开发过程中开始规模使用工厂化作业,一个平台上钻多口井,可以降低单井的搬迁成本,共用泥浆池、循环使用钻井液,降低钻遇非储层的风险。
[0003]水平井地质设计目前有连井剖面设计法、井组设计法和三维地质建模的设计方法。在多井连井剖面中设计轨迹,方法简单,比较适合于一口水平井的设计,但是准确性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参考井不在水平井及延长线附件,需要将邻井做海拔偏移,移到该位置上,但偏移量多少缺少依据;二是将不在设计轨迹上的井平移到水平井及延长线位置,并未考虑储层的变化,特别是横向有多口井,储层变化较大时,设计难度增加,且储层的变化不能体现到设计剖面上。井组设计法可以进行多井的分析,在设计轨迹位置用虚拟井计算出油层厚度,但是简单的插值方法,存在相同的问题,比如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平台水平井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构造模型,所述构造模型为将井点分层数据作为约束立而建立;建立岩相模型,所述岩相模型根据先获取多井对比砂岩连通性结果,确定砂岩连通性结果中砂岩的砂层是否连通,再以连通结果为约束建立;建立属性模型,所述属性模型以所述岩相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测井数据差值建立泥质含量模型、孔隙度模型、伽马模型、解释结论模型;确定多口水平井井位坐标,所述多口水平井井位坐标为根据实测的井口坐标,通过靶前距、水平井井距、水平段长度而生成;建立设计剖面图,选择所述多口水平井井位坐标中一口井坐标,在二维窗口建立过井垂直剖面,将附近相邻水平井坐标添加到所述垂直剖面中,根据所述井点分层数据设计相邻水平井构造,并选择相邻水平井构造对应的预设模型为设计剖面图,所述预设模型为泥质含量模型或者解释结论模型;首口井轨迹设计,所述井轨迹设计为根据属性模型,选择储层稳定的油气层段,建立水平井轨迹,并调整靶点构造到最佳位置,所述最佳位置即靶点位于油气层范围内;大平台多井轨迹设计,重复建立所述属性模型并更新模型,重复建立设计剖面图,重复首口井轨迹设计,根据首口井轨迹进行大平台除首口井之外其他井的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平台水平井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点分层数据包括:已完钻定向井、水平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良丙王娟何右安杨倬李彦录王博薛婷魏红芳李良李士祥李桢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