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32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其包括:幕墙、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上连接节点包括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上限位连接件;下连接节点包括下承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件;上限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件均设置在幕墙上;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主体结构;上限位连接件和上限位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下承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幕墙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连接节点内部耗能性能和整体抗震性能。和整体抗震性能。和整体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建筑外装饰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设计对建筑幕墙的通透性、美学效果及独特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称为UHPC)墙板具有易于造型、外型美观、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建筑幕墙领域的推广应用倍受关注。UHPC幕墙技术在国外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尚属新兴起步阶段。
[0003]目前常见的UHPC幕墙有两种:一种较薄且尺寸较小,另一种较厚且尺寸较大,其高度往往同建筑层高。对于后一种UHPC幕墙,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方式是影响结构地震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UHPC幕墙与主体结构刚接的方式。采用这一连接方式时,幕墙与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共同变形,因此存在较大的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对主体结构抗震性能和损伤模式有明显影响,并使连接节点承受较大的内力,从而使得节点设计不经济。在工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这一相互作用引起的节点内力,仅考虑墙板承受的自重、风荷载和面外地震作用等局部荷载,因此可能会导致节点破坏以及墙板坠落等严重震害,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UHPC幕墙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提高了连接节点内部耗能性能和整体抗震性能。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11、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包括:幕墙、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上连接节点包括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上限位连接件;下连接节点包括下承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件;
[0007]上限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件均设置在幕墙上;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主体结构;上限位连接件和上限位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下承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
[0008]所述幕墙内置钢筋骨架,上限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件均连接所述钢筋骨架,上限位连接件伸出幕墙表面以连接上限位连接装置;下承重连接件伸出幕墙表面以连接下承重连接装置。
[0009]12、优选的,幕墙包括第一面板、基板和第二面板;基板夹持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基板采用内置钢筋骨架的UHPC板材;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与基板可拆卸配合。
[0010]13、优选的,基板上设有水平延伸的凹部,第二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凹部相配合的凸部;第二面板与基板通过凹部与凸部的配合形成卡合连接。
[0011]14、优选的,上限位连接装置上设有长轴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上限位长孔,上限位连接件为与基板无相对变形且垂直于基板表面的杆结构,上限位连接件穿过第一面板以及对
应的上限位长孔;
[0012]下承重连接装置上设有长轴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下限位长孔,下承重连接件为与基板无相对变形且垂直于基板表面的杆结构,下承重连接件穿过第一面板以及对应的下限位长孔。
[0013]15、优选的,上限位连接装置包括上层安装板,上限位长孔设置在上层安装板上;上限位连接件为一端预埋在基板中另一端伸出第一面板的螺杆结构;上限位连接件上套设有第一平滑件、第二平滑件和第三紧固螺母;上层安装板夹持在第一平滑件和第二平滑件之间,第三紧固螺母位于第一面板朝向第二平滑件的一侧;上层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平滑件和第二平滑件光面接触;上限位连接件的端部设有第一紧固螺母。
[0014]16、优选的,下承重连接装置包括下层安装板,下限位长孔设置在下层安装板上;下承重连接件为螺杆结构,其一端基板上的预埋套筒螺纹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面板;下承重连接件上套设有第三平滑件、第四平滑件和第四紧固螺母;下层安装板夹持在第三平滑件和第四平滑件之间,第四紧固螺母位于第一面板朝向第四平滑件的一侧;下层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平滑件和第四平滑件光面接触;下承重连接件远离预埋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二紧固螺母
[0015]17、优选的,上限位连接装置包括上层梁预埋件和上层连接部,上层梁预埋件预埋在上层梁中;上层连接部包括上层连接筒和上层L型件;上层连接筒与上层梁预埋件焊接,上层L型件的水平板与上层连接筒紧固连接,上层L型件的竖直板作为上层安装板。
[0016]18、优选的,下承重连接装置包括下层梁预埋件和下层连接部,下层梁预埋件预埋在下层梁中;下层连接部包括下层连接筒和下层L型件;下层连接筒与下层梁预埋件焊接,下层L型件的水平板与下层连接筒紧固连接,下层L型件的竖直板作为下层安装板;下层L型件的两侧还设有加肋板。
[0017]19、优选的,上限位长孔为闭合长孔,下限位长孔为上端开口的开口长孔。
[0018]优选的,幕墙上设有两个上限位连接件和两个下承重连接件;两个上限位连接件和两个下承重连接件四者的中心轴线分布在幕墙表面的设定矩形的四个角点上;位于设定矩形同一长边上的上限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件上下位置对应,两个上限位连接件位于设定矩形的同一短边上;上限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件均为圆杆结构。
[001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技术中,幕墙和主体结构之间通过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形成软连接,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上限位连接件的配合以及下承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件的配合形成一个具有矩形分布的四点连接方式;由于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上限位连接件的滑动配合,下承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件滑动配合,使得地震时,UHPC幕墙可相对于主体结构产生平面内转动变形,降低了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主体结构与幕墙之间连接节点的内力,有利于降低主体结构和幕墙的地震损伤。
[0021](2)本技术中,上限位连接件与幕墙内置的钢筋骨架焊接,或者与焊接在钢筋骨架上的结构螺纹连接;下承重连接件与幕墙内置的钢筋骨架焊接,或者与焊接在钢筋骨架上的结构螺纹连接。如此,保证了上限位连接件、下承重连接件与幕墙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
[0022](3)本技术中,幕墙有第一面板、基板和第二面板构成,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均与基板可拆卸连接。基板为幕墙的支撑结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采用功能板,例如保温板、隔音板、防水板、装饰板等。功能板相对于基板易老化,该幕墙结构有利于灵活更换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降低幕墙更新成本,实现基板的持续利用。
[0023](4)本技术中,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基板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便于基板与各种功能配合使用,根据环境需要实现各种幕墙结构,适用场景广泛。
[0024](5)本技术中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上限位连接件的配合以及下承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件的配合均采用长孔和圆杆配合的方式。孔杆配合标准设置时,孔直径大杆直径10%左右,可见本技术中长孔的短直径和圆杆的直径设置只需要常规加工即可,降低了加工成本。
[0025](6)本技术中,设置在幕墙上的上限位连接件和下承重连接件采用杆结构,便于幕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1)、上连接节点和下连接节点;上连接节点包括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上限位连接件(21);下连接节点包括下承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件(31);上限位连接件(21)和下承重连接件(31)均设置在幕墙(1)上;上限位连接装置和下承重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主体结构;上限位连接件(21)和上限位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下承重连接件(31)和下承重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幕墙(1)内置钢筋骨架,上限位连接件(21)和下承重连接件(31)均连接所述钢筋骨架,上限位连接件(21)伸出幕墙(1)表面以连接上限位连接装置;下承重连接件(31)伸出幕墙(1)表面以连接下承重连接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幕墙(1)包括第一面板(11)、基板(14)和第二面板(13);基板(14)夹持在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3)之间,基板(14)采用内置钢筋骨架的UHPC板材;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3)均与基板(14)可拆卸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基板(14)上设有水平延伸的凹部,第二面板(13)上设有与所述凹部相配合的凸部;第二面板(13)与基板(14)通过凹部与凸部的配合形成卡合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限位连接装置上设有长轴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上限位长孔(20),上限位连接件(21)为与基板(14)无相对变形且垂直于基板(14)表面的杆结构,上限位连接件(21)穿过第一面板(11)以及对应的上限位长孔(20);下承重连接装置上设有长轴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下限位长孔(30),下承重连接件(31)为与基板(14)无相对变形且垂直于基板(14)表面的杆结构,下承重连接件(31)穿过第一面板(11)以及对应的下限位长孔(3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幕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限位连接装置包括上层安装板,上限位长孔(20)设置在上层安装板上;上限位连接件(21)为一端预埋在基板(14)中另一端伸出第一面板(11)的螺杆结构;上限位连接件(21)上套设有第一平滑件(23)、第二平滑件(26)和第三紧固螺母(27);上层安装板夹持在第一平滑件(23)和第二平滑件(26)之间,第三紧固螺母(27)位于第一面板(11)朝向第二平滑件(26)的一侧;上层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平滑件(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利种迅沙慧玲蒋庆黄俊旗高俊冯晖赵鹏李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