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5344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CoO/BPNs发光探针是以黑磷和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氯化钴修饰合成黑磷纳米片制备得到的。利用CoO/BNPs发光探针的吸附性质,对TBZ进行原位富集,放大TBZ与Fe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发光探针
,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农药在保护农作物和提高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会导致食品和环境中的大量残留,从而威胁到公众健康。噻菌灵(TBZ)是一种苯并咪唑化合物,是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之一,也是常见的收获后杀虫剂,用于防止水果和蔬菜的腐败。作为一种系统性杀真菌剂,TBZ可以穿透角质层进入植物组织,并在6小时内作为农药残留物留在食物中。据报道,过度接触TBZ会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嗜睡和食欲不振。它具有肝脏毒性,高剂量时甚至可能致癌。各种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测定法,已被用于测定不同样品中的TBZ。然而,这些方法大多需要昂贵的仪器、复杂的分析程序和耗时的样品制备。因此,有必要开发简单、低成本但仍然准确、敏感和有选择性的分析方法或传感器来测定TBZ。
[0003]化学发光(CL)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光发射,由于具有反应快、灵敏度高、仪器简单、无需激发源等优点,已被发展为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化学发光的传感器,一个简单但必不可少的技术,在过去的40年里,由于具有低干扰、高灵敏度、快速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污染分析技术。它在环境评价、食品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越来越受欢迎。纳米材料参与CL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载体、催化剂和发光体,特别是基于非金属的CL系统。
[0004]目前,现有专利文献中未有以黑磷和氯化钴为原料监测水果中的TBZ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以黑磷和氯化钴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氧化钴功能化黑磷纳米片探针(CoO/BPNs探针)。该方法具有选择性高、检测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制备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该发光探针可用于检测水果中的TBZ,检测方法采用蠕动泵静态注射法进行检测,TBZ能够与FeO
42

溶液释放的活性氧作用,该探针可以放大TBZ与FeO
42

的CL强度从而成功构建了一种检测TBZ的化学发光探针。该方法具有选择性高、检测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所述CoO/BPNs发光探针是以黑磷和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氯化钴修饰的黑磷纳米片制备得到的。
[0007]前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08](1)将红磷作为前驱体置硅玻璃安瓶中,加入Sn和SnI4后,进行加热反应4

7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黑磷,即为A品;
[0009](2)取A品用热甲苯和热丙酮分别交替清洗2

4次后,在真空下25

35℃干燥4

6h后
至于研钵内,加入98%N

甲基吡咯烷酮研磨至均匀溶液,移至装有98%N

甲基吡咯烷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化钴,混匀,得到B品;
[0010](3)将1

10mg的氯化钴加入B品中,混匀,加入氢氧化钠份粉末调节pH值到11,在18

25℃下超声5

15min,充氮气25

35min后,在130

150℃条件下微波加热回流0.5

1.5h,回流时持续搅拌,即得C品;
[0011](4)取C品先低转速离心5

15min,取上清液后高转速离心5

15min,得到沉淀物加入丙酮,在18

25下超声洗涤5

15min后,再于高转速条件下离心5

15min,得到沉积物,置于28

3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

2.5h,将干燥后的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即得CoO/BPNs发光探针。
[0012]前述步骤(1)中,将500mg红磷作为前驱体置硅玻璃安瓶中,加入20mgSn和10mgSnI4后,923K加热反应5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黑磷,即A品。
[0013]前述步骤(2)中,取A品10mg用加热后的10mL甲苯和热后的10mL丙酮分别交替清洗3次后,在真空下30℃干燥5h后至于研钵内,加入2mL的98%N

甲基吡咯烷酮研磨至均匀溶液,移至装有98mL的98%N

甲基吡咯烷酮的圆底烧瓶中,得到B品。
[0014]前述步骤(3)中,将5mg的氯化钴加入B品中,混匀,加入氢氧化钠粉末调节pH值到11,在20℃、超声功率500W和频率40KHz的条件下超声10min后,充氮气30min后,在140℃条件下微波加热回流1h,回流时持续搅拌,即得C品。
[0015]前述步骤(4)中,取C品先在3000rpm条件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后在11000rpm条件下离心10min,得到沉淀物加入丙酮15mL,在20℃下超声洗涤10min,超声功率500W,频率40KHz,再于11000rpm条件下离心10min,离心后得到的沉积物,置于3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h,最终所得干燥固体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即可获得CoO/BPNs发光探针。
[0016]前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应用,所述CoO/BPNs发光探针用于检测水果中的噻菌灵。
[0017]具体的说,前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应用,所述水果为猕猴桃、梨子、桃子、苹果或荔枝。
[0018]前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应用,所述CoO/BPNs发光探针的检测方法是采用蠕动泵静态注射法进行检测。
[0019]前述CoO/BPNs发光探针的检测方法是先将800μL的CoO/BPNs发光探针与200μL的噻菌灵溶液混合于专用发光皿中,另将200μLFeO
42

溶液置于一次性塑料管中,随后启动蠕动泵将一次性塑料管中的FeO
42

溶液迅速注入到发光皿中,FeO
42

浓度控制为0.0005mol/L,同时,打开化学发光信号检测仪器收集光信号,检测特征波长为362nm。
[0020]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21]利用CoO/BNPs发光探针的吸附性质,放大TBZ与FeO
42

的CL强度,利用TBZ在362nm处的光信号实现TBZ的检测,该方法具有选择性高、检测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CoO/BPNs发光探针是以黑磷和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氯化钴修饰的黑磷纳米片制备得到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红磷作为前驱体置硅玻璃安瓶中,加入Sn和 SnI4后,进行加热反应4

7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黑磷,即为A品;(2)取A品用热甲苯和热丙酮分别交替清洗2

4次后,在真空下25

35℃干燥4

6h后至于研钵内,加入98%N

甲基吡咯烷酮研磨至均匀溶液,移至装有98%N

甲基吡咯烷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化钴,混匀,得到B品;(3)将1

10mg的氯化钴加入B品中,混匀,加入氢氧化钠份粉末调节pH值到11,在18

25℃下超声5

15min,充氮气25

35min后,在130

150℃条件下微波加热回流0.5

1.5h,回流时持续搅拌,即得C品;(4)取C品先低转速离心5

15min,取上清液后高转速离心5

15min,得到沉淀物加入丙酮,在18

25下超声洗涤5

15min后,再于高转速条件下离心5

15min,得到沉积物,置于28

3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

2.5h,将干燥后的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即得CoO/BPNs发光探针。3.如权利要求2所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500mg红磷作为前驱体置硅玻璃安瓶中,加入20mg Sn和10mg SnI4后,923K加热反应5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黑磷,即A品。4.如权利要求2所述检测噻菌灵的CoO/BPNs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取A品10mg用加热后的10mL甲苯和热后的10mL丙酮分别交替清洗3次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后静龚荟周玉娴赵大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