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85315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其中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的喷淋泵关闭,且控制换热器风机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还涉及一种干湿换热器、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环境内温度的波动,会带来运算速度的减慢,同时有可能带来计算数据丢失等问题;而现有的冷却塔系统,通常只有干态区或湿态区,非独立空间同时存在,即湿态区通常为原有的干态区增加外部水冷却循环而变为湿态区,停止供水,变回干态区状态;结构比较简单,控制需要考虑因素较少,通常不考虑装置切换带来的短时间温度波动。
[000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三、四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分别应用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一种干湿换热器、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
[0008]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的喷淋泵关闭,且控制换热器风机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0009]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
[0010]在换热器应用上述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时,当换热器换热需求上升为第二预设值时,不再是单一的开启喷淋泵,同时需要控制风机的转速下降至第三转速,以弥补喷淋泵开启所带来的换热效率激增。进而很好的实现从干态到湿态过渡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稳步提升,以大大的降低温度波动,提高换热质量。综上所述,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001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速为风机的最高转速。
[0012]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泵速为所述喷淋泵的最低泵送速度。
[001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
速运行时的换热量相等。
[0014]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差值不大于5%。
[0015]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等。
[001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之后,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按第二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泵速与第二泵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喷淋泵的泵速增大,所述第二泵速大于所述第一泵速;且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三对应关系在第三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三转速。
[001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包括:
[0018]所述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增加为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换热量变化率提高转速至第一泵速,同步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二换热量变化率降速至第三转速运行,且所述第一换热量变化率与所述第二换热量变化率相等或差值大于0且不大于5%。
[0019]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当监测到换热需求增加且当前低级换热装置按最高换热效率运行,则控制高级换热装置启动运行,并控制低级换热装置降低换热效率运行;其中所述高级换热装置的换热能力强于所述低级换热装置。其中一组高级换热装置和低级换热装置分别如上述喷淋泵和上述风机。其中另一组高级换热装置和低级换热装置分别如机械制冷装置和水冷装置。
[0020]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该干湿换热器包括风机、喷淋泵、换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换热模块处风体流动,所述喷淋泵用于向所述换热模块的全部或局部喷淋可蒸发液体;所述控制模块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执行控制步骤。由于上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使用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干湿换热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21]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被配置为能够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步骤。由于上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使用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模块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22]为了达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由于上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使用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9]换热器1、储液器2、驱动泵3、止回阀4、蒸发器5、并联通道6、压缩机7;
[0030]喷淋泵11、风机12、湿态换热器13、干态换热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该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干湿态切换时出现温度波动的问题。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如果是,则控制换热器的喷淋泵关闭,且控制换热器风机按第一对应关系在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风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是否为第二预设值时,如果是,控制所述喷淋泵开启并按第一泵速运行,控制所述风机按小于所述第二转速的第三转速运行,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第一预设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速为风机的最高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速为所述喷淋泵的最低泵送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二转速且所述喷淋泵停机时形成的换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风机运行于所述第三转速且所述喷淋泵按第一泵速运行时的换热量差值不大于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干湿换热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之后,在判断所述当前换热器换热需求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喷淋泵按第二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泵速与第二泵速之间调速运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换热器换热量要求增大,所述喷淋泵的泵速增大,所述第二泵速大于所述第一泵速;且控制所述风机按第三对应关系在第三转速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斌刘翔陈云伟吴刚吴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