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145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壳体内底部中心设有沉淀容器,壳体顶部设有进水斗,沉淀容器上部设有溢流管,壳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和人工湿地区,人工湿地区内填充有湿地基质,人工湿地区上部设有集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无隔仓的立式全容积结构,利用进水重力流,使水流依次进各工艺区,水位随进水量增加而升高,水位达到集水管管底高度时开始排水,集水管至壳体顶部空间设置湿地植物固定层,设备空间内全部充满水、填料和基质,实现设备空间全部有效利用。水流无能耗,低成本实现污水从预处理到生化处理再到深度处理的三级处理工艺,得到高标准出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目前中小规模污水处理项目的常用设备。因其设备工厂化制作,比传统建筑式污水处理设施更加紧凑集约。设备到项目地现场安装调试即可,工程施工简便,周期短而被市场广泛应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采用碳钢,玻璃钢,塑料等耐水耐腐蚀材料制成箱体(筒体),并将箱体(筒体)分隔成若干隔仓,一般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或活性污泥法,按工艺流程,将设备空间分隔成不同功能区。各功能区水质不同,串联或并联联接。每个功能区水位必须低于隔板上沿而不能漫过隔板自由联通。因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实际容积总是比有效容积高出约20

30%。也就是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总是有一定的空间是相对浪费的。这部分空间材料成本和安装运输成本,以及占用安装空间的成本对于工艺功能是无效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底部中心设有沉淀容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水斗,所述进水斗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沉淀容器连通,所述沉淀容器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壳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和人工湿地区,所述溢流管一端延伸至所述厌氧区下部,所述兼氧区内设有兼氧区填料,所述好氧区内部设有好氧区填料,所述好氧区下部设有曝气管,所述人工湿地区内填充有湿地基质,所述人工湿地区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湿地基质上位于所述集水管至所述壳体顶部之间设有湿地植物固定层,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植物,所述植物根系生长在所述湿地植物固定层下方的湿地基质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底端设于所述厌氧区下部,所述排泥管底端设有与所述沉淀容器底端连通的支管,所述排泥管顶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0006]优选地,所述进水斗内设有可拆卸的格栅。
[0007]优选地,所述人工湿地区底部设有湿地承载网。
[0008]优选地,所述好氧区填料为纤维填料。
[0009]优选地,所述湿地植物固定层的填料为石英砂、砾石和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优选地,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气提回流装置,所述气提回流装置上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向下延伸至所述厌氧区。
[0011]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专利技术的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为立式全容积结构,该污水处理设备进水
斗在设备顶部,出水口低于设备顶部,利用进水重力流,使水流依次进沉淀、厌氧、兼氧、好氧、人工湿地各工艺区,水位随进水量增加而升高,水位达到集水管管底高度时开始排水,集水管至壳体顶部空间设置湿地植物固定层,设备空间内全部充满水、填料和基质,实现设备空间全部有效利用,在有效空间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设备体积,节约成本。并且整个工艺流程水流无能耗而且布水均匀,各工艺段生物反应无死角,低成本地实现了污水从预处理到生化处理再到深度处理的三级处理工艺,得到高标准的出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
壳体,2

沉淀容器,3

进水斗,4

进水管,5

溢流管,6

厌氧区,7

兼氧区,8

好氧区,9

人工湿地区,10

兼氧区填料,11

好氧区填料,12

曝气管,13

湿地基质,14

湿地承载网,15

植物,16

集水管,17

排泥管,18

支管,19

气泵,20

格栅,21

气提回流装置,22

回流管,23

湿地植物固定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底部中心设有沉淀容器2,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进水斗3,所述进水斗3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与所述沉淀容器2连通,所述沉淀容器2上部设有溢流管5,所述壳体1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厌氧区6、兼氧区7、好氧区8和人工湿地区9,所述溢流管5一端延伸至所述厌氧区6下部,所述兼氧区7内设有兼氧区填料10,所述好氧区8内部设有好氧区填料11,所述好氧区8下部设有曝气管12,曝气管12连接有气泵19,所述人工湿地区9内填充有湿地基质13,人工湿地区9底部设有湿地承载网14,用于承载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区9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集水管16,所述集水管16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湿地基质13上位于所述集水管16至所述壳体1顶部之间设有湿地植物固定层23,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植物15,所述植物15根系生长在所述湿地植物固定层23下方的湿地基质13上,湿地植物固定层23用于覆盖固定植物根部,进而对植物15进行固定,所述壳体1内设有排泥管17,所述排泥管17底端设于所述厌氧区6下部,所述排泥管17底端设有与所述沉淀容器2底端连通的支管18,所述排泥管17顶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
[0019]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为立式结构,污水从壳体1顶部的进水斗3进入,经过进水管4进入沉淀容器2,沉淀容器2仅通过沉淀容器2上部的溢流管5与壳体1内部空间连通,污水进入沉淀容器2后,经过初步沉淀实现泥水分离,随着沉淀容器2内水位的上升,上清液和少部分沉淀物经过溢流管5进入厌氧区6。
[0020]沉淀容器2内溢出的含磷污水通过溢流管5进入厌氧区6,聚磷菌以有机物为营养,聚磷水解为可溶性正磷酸盐,达到释磷作用。厌氧区6内,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
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0021]随着进水量的增加,壳体1内水位逐步超过厌氧区6,抬升到兼氧区7,接近曝气管12并与含氧回流水会合。在兼氧区7,回流带入大量的NO3

N,反硝化细菌将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实现脱氮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隔仓的全容积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底部中心设有沉淀容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水斗,所述进水斗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沉淀容器连通,所述沉淀容器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壳体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和人工湿地区,所述溢流管一端延伸至所述厌氧区下部,所述兼氧区内设有兼氧区填料,所述好氧区内部设有好氧区填料,所述好氧区下部设有曝气管,所述人工湿地区内填充有湿地基质,所述人工湿地区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湿地基质上位于所述集水管至所述壳体顶部之间设有湿地植物固定层,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植物,所述植物根系生长在所述湿地植物固定层下方的湿地基质上,所述壳体内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底端设于所述厌氧区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传钱从彪
申请(专利权)人:以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