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92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对纤维素中部分羟基进行保护,将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接枝在纤维素结构中剩余的C3位的羟基上,将抗菌剂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通过点击化学反应接枝在纤维素上,接着利用氢氟酸对纤维素C2位上的硅醚保护基进行选择性脱出,露出活性位点,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将另外两种复配抗菌剂共同接枝在C2为的羟基上,制备得到一种双亲性的抗菌纤维素;最后将抗菌纤维素与纤维素复配制备得到抗菌无纺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较高的拉伸强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为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医疗、卫生、日用品、工业等领域。在医用领域中,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吸水性、透气性、过滤性和柔软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用口罩、手术衣、手术巾、敷料等医用耗材。然而,由于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纺布被应用与医用领域。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纤维素悬浮分散在二甲基乙酰胺中,在120

125℃下搅拌2

3h;冷却至100

105℃加入氯化锂搅拌30

45min;冷却至室温搅拌12

24h,加入咪唑搅拌1

2h,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搅拌1

2h,加热至70

75℃搅拌4

5h,继续加热至100

105℃搅拌24h,冷却至室温倒入pH为6.8

7.2的缓冲溶液中,过滤,洗涤,纯化,得到硅氧烷改性纤维素;
[0008]S2:将硅氧烷改性纤维素和四丁基溴化铵加入四氢呋喃中冰浴搅拌1

2h,加入烯丙氧基聚乙二醇碘化物室温下搅拌5

6d,淬灭,倒入pH为6.8

7.2的缓冲溶液中,过滤,洗涤,纯化,得到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
[0009]S3:将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和9

硼双环[3.3.1]壬烷加入四氢呋喃中,在75

80℃下搅拌3

4h,冷却至0

5℃滴加纯水直至无气泡产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双氧水,旋蒸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纯水,过滤,洗涤,纯化,得到羟基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
[0010]S4:将羟基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溶解于四氯化碳中,加入二甲基乙酰胺和三苯基膦在90

95℃下搅拌18

24h,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纯化,得到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
[0011]S5:将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加入二甲基乙酰胺和叠氮化钠在80

85℃下搅拌18

24h,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纯化,得到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
[0012]S6:将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加入四氢呋喃中,依次加入二甲基乙酰胺、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在室温下搅拌4

5d;在70

75℃下搅拌24

36h,沉淀,洗涤,干燥,得到季铵盐改性纤维素;
[0013]S7:将季铵盐改性纤维素加入到乙腈中,加入5wt%氢氟酸搅拌3

5h,洗涤,过滤,干燥,得到部分去保护纤维素;将部分去保护纤维素加入到离子液体[AMIm]Cl中,在80

85
℃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冰浴避光条件下加入甲苯和2

溴异丁酰溴,常温下搅拌24

36h,沉淀,洗涤,过滤,干燥,得到2

溴异丁酰溴改性纤维素;
[0014]S8:将2

溴异丁酰溴改性纤维素加入四氢呋喃中,在氮气氛围、65

70℃下加入二甲基苯甲基
‑2‑
甲基丙烯酸乙胺酯氯化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正十六烷基

二甲基氯化铵和催化剂,75

80℃下恒温反应12

16h,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抗菌纤维素;
[0015]S9:将抗菌纤维素和纤维素加入到N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

水合物中,通过熔喷装置成网加工处理,得到抗菌无纺布。
[0016]进一步的,所述硅氧烷改性纤维素中,催化剂为氯化锂和咪唑的混合物,纤维素:氯化锂:咪唑: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的质量比为(2

3):(6

8):(4

6):(10

12);
[0017]进一步的,所述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中,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硅氧烷改性纤维素:四丁基溴化铵:烯丙氧基聚乙二醇碘化物的质量比为(2

3):(0.2

0.3):(20

30);
[0018]进一步的,所述羟基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中,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9

硼双环[3.3.1]壬烷的质量比(1.5

2):(18

30);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中,催化剂为三苯基膦,羟基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三苯基膦的质量比为(1

2):(0.13

0.15)。
[0020]进一步的,所述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中,氯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叠氮化钠的质量比为(4

8):(5

6);
[0021]进一步的,所述季铵盐改性纤维素中,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的质量比为(4

5):(9

12)。
[0022]进一步的,所述2

溴异丁酰溴改性纤维素中,季铵盐改性纤维素:2

溴异丁酰溴的质量比为(2

3):(3

8),其中,氢氟酸浓度为5

6wt%;
[0023]进一步的,所述抗菌纤维素中,2

溴异丁酰溴改性纤维素:二甲基苯甲基
‑2‑
甲基丙烯酸乙胺酯氯化物: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正十六烷基

二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

2):(2

8):(2

8)。
[0024]进一步的,所述抗菌无纺布中,抗菌纤维素: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

3):(7

9)
[0025]进一步的,所述烯丙氧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将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通过点击化学反应接枝在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上,得到季铵盐改性纤维素;S2:将季铵盐改性纤维素与氢氟酸反应去除部分硅醚后,与2

溴异丁酰溴反应,得到2

溴异丁酰溴改性纤维素;2

溴异丁酰溴改性纤维素与二甲基苯甲基
‑2‑
甲基丙烯酸乙胺酯氯化物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正十六烷基

二甲基氯化铵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备得到抗菌纤维素;S3:将抗菌纤维素和纤维素加入到N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

水合物中,通过熔喷装置成网加工处理,得到抗菌无纺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盐改性纤维素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加入四氢呋喃中,依次加入二甲基乙酰胺、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和催化剂,在室温下搅拌4

5d;在70

75℃下搅拌24

36h,沉淀,洗涤,干燥,得到季铵盐改性纤维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叠氮丙氧基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的质量比为(4

5):(9

12);所述催化剂为五水硫酸铜和抗坏血酸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将炔丙基溴和N,N

二甲基甘氨酸乙酯加入四氢呋喃,室温下搅拌24

36h,过滤,干燥,得到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型医用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盐丙炔基溴化物中,炔丙基溴:N,N

二甲基甘氨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5

4):(4.7

5),炔丙基溴浓度为15

25mmol,N,N

二甲基甘氨酸乙酯浓度为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建敏林超鲍承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