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65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和方法,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转窑筒体和换热机构,所述回转窑筒体的两端均设有轮带,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液储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回转窑筒体的所述轮带之间并通过换热液与所述回转窑筒体换热,所述换热液储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循环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以回收所述换热液的余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具备散热效率高、换热液泄露风险低的优点。换热液泄露风险低的优点。换热液泄露风险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是一种高耗能设备,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废气热耗占干法窑的30%左右,筒体辐射热耗占干法窑的6%左右。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下,回收回转窑废气余热的项目普遍展开,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比如余热发电项目的配置。而回转窑筒体表面温度大部分居于230~350℃之间,并且直径有3

5米,生产过程中还以每分钟1圈左右的转数旋转,余热利用难度较大。热量以辐射的方式和自然对流方式散失到环境中。目前,此部分热量基本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即使有少量利用,也不是很完善。相关技术中存在不足,直接辐射加热一般在温度高于600℃时换热系数较高,但筒体温度只有230

350℃,换热系数很低,余热利用率低,回收的余热只能用作生活热水。热风余热利用结构流程相对简单,但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燃煤逐渐被燃气替代,燃气进风温度较高会导致NOx排放量超标,因此热风余热利用将会受到较大限制。同时设备统一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窑筒体,所述回转窑筒体的两端均设有轮带;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液储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回转窑筒体的所述轮带之间并喷淋换热液于所述回转窑筒体的外表面,所述换热液储罐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循环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以回收所述换热液的余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串联或并联安装于所述轮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喷淋换热器,所述喷淋换热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机械密封,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法兰、喷淋管路和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法兰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导流板关于上壳体对称设置,所述喷淋管路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二法兰、换热液出口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法兰设于所述下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二导流板关于下壳体对称设置,所述换热液出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路包括多个相连通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有换热液入口和多个间隔分布的喷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知翔徐党旗薛宁姬海民雷雨王勃石礼龙温寒健韩键平薛璐李亮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