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2592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一种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包括驳载运输机构,内舱捕捉机构和外舱捕捉机构;所述驳载运输机构运输、装载和卸载所述内舱捕捉机构;所述内舱捕捉机构释放和回收所述外舱捕捉机构;所述外舱捕捉机构在水中运输、释放和回收待收放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海洋无人航行器岸基仓库储存,码头跳板登船,船舱内储存、转运、布放、回收,船舱外释放、对接、捕捉的问题。捕捉的问题。捕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无人航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人装备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越发成熟,各分支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从国内外的资料上看,具有向无人装备间协同配合,组合完成既定任务的方向发展趋势。根据任务复杂度的不同,组合形式可包含:多型水下功能器具协同,多型水面功能器具协同,以及多型水面、水下功能器具协同等方式。
[0003]现有情况下,无人水面艇的收放普遍采用母船原有的有人小艇收放系统,局部改装后执行收放、存储任务。当使用无人航行器作业时,由于无人航行器的造型、功能与小艇相差较大,使用小艇收放系统无法完成布放、回收、存储等作业环节。
[0004]进一步,现有的无人航行器收放系统,存在无人航行器的存储随意,造成空间浪费和存放安全的问题;无人航行器由于控制力弱、外壳体脆弱、吃水过深等原因无法顺利回收的问题;在母船周围释放回收无人航行器,被母船产生的不利水流影响收放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驳载运输机构,内舱捕捉机构和外舱捕捉机构;所述驳载运输机构运输、装载和卸载所述内舱捕捉机构;所述内舱捕捉机构释放和回收所述外舱捕捉机构;所述外舱捕捉机构在水中运输、释放和回收待收放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驳载运输机构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装卸装置,车架和移动装置,所述动力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装卸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动力系统为整个收放系统提供动力,所述控制系统操控整个收放系统的运行,所述装卸装置实现对所述内舱捕捉机构的装载和卸载,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驳载运输机构能够在船舱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包括油缸支座,伺服油缸,安装支架,销轴连杆结构和装卸臂,所述伺服油缸通过所述油缸支座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装卸臂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伺服油缸与所述装卸臂通过所述销轴连杆结构连接,所述装卸臂靠近所述内舱捕捉机构的一端设有电液接口,为所述内舱捕捉机构传输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舱捕捉机构包括内舱捕捉机构架体和设置在所述内舱捕捉机构架体上的内舱牵引装置,所述内舱捕捉机构和所述外舱捕捉机构通过所述内舱牵引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舱捕捉机构包括外舱捕捉机构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舱捕捉机构架体上的外舱牵引装置,动力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外舱捕捉机构通过所述外舱牵引装置与待收放设备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使所述外舱捕捉机构能自主在水面行驶,所述夹持装置将待收放设备夹紧在所述外舱捕捉机构架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清成贤达熊引航眭奕奕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绿洲镇江船舶辅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