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29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具有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内设有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单元,第一加强单元呈工字形,第一加强单元两侧形成插入槽,两个插入槽内分别插接有一个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具有保护部件主体,保护部件主体右侧固设有一个插接部件,插接部件上下方的保护部件主体的右侧壁各形成一个第一限位面,插接部件从上至下并列形成多个开口向右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设有至少一根信号传输部件,两侧保护部件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一加强单元的侧壁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衰减小、施工方便、抗拉和抗压性能好、保护单元可分离、可光电同传、隔热效果好等有益效果。隔热效果好等有益效果。隔热效果好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蝶形引入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蝶形引入光缆。

技术介绍

[0002]蝶形光缆是一种常用的入户光缆,在组建智能大楼、数字小区、校园网、局域网等网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如现有技术中,如CN215641973U公开了一种铠装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套、光纤单元、加强件、阻水层、铠装层及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为蝶形护套,若干数量的光纤单元设置在所述蝶形护套的中心,两所述加强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蝶形护套的左右两端;所述阻水层、所述铠装层及所述第二护套从里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护套的外围;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内部分布有气泡;所述引入光缆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工字型结构,两所述固定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护套的上下侧,且所述固定架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护套的腰部及所述阻水层的内表面接触。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拉力通过蝶形护套内的加强件提供抗拉性能,蝶形单元上下两侧无抗拉能力,光缆受力相对不均匀;光缆抗压能力差,受力时无法保持光缆外形;光缆在施工时需要剥离第一护套、阻水层、铠装层及第二护套等,施工不方便;剥离第一护套、阻水层、铠装层需要破坏第一护套、阻水层、铠装层;蝶形护套为紧套结构,光纤衰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具有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内设有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单元,第一加强单元由位于上方的第一横向加强部件、位于下方的第二横向加强部件,和位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之间的纵向加强部件构成,第一加强单元呈工字形,纵向加强部件与纵向加强部件左侧的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的形成一个第一插入槽,纵向加强部件与纵向加强部件右侧的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形成一个第二插入槽,第一插入槽和第二插入槽分别插接有一个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具有保护部件主体,保护部件主体的左侧壁形成一个第二弧形面,保护部件主体右侧固设有一个插接部件,插接部件上方的保护部件主体的右侧壁形成一个第一限位面,插接部件下方的保护部件主体的右侧壁也形成一个第一限位面,插接部件从上至下并列形成多个开口向右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设有至少一根信号传输部件,左侧保护部件的插接部件的上方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的左侧壁贴合,左侧保护部件的插接部件的下方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二横向加强部件的左侧壁贴合,右侧保护部件的插接部件的上方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的右侧壁贴合,右侧保护部件的插接部件的下方的第一限位面与第二横向加强部件的右侧壁贴合。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至对应的第一容纳
槽的开口处的距离大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部件的左右两侧壁的上部各固设有一个外端向下弧形弯曲的弹性限位部件,第二横向加强部件左右两侧壁的下部各固设有一个外端向上弧形弯曲的弹性限位部件,第二弧形面的上部和下部各形成一个与第二弧形面同心且半径小于第二弧形面的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的右端面与对应的第一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两个第一弧形面的弧度之和小于第二弧形面的弧度,第一弧形面与对应的弹性限位部件的内侧壁贴合。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左侧的弹性限位部件的内壁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的左侧壁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斜面,第二横向加强部件左侧的弹性限位部件的内壁与第二横向加强部件的左侧壁之间也设有一个第二斜面,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右侧的弹性限位部件的内壁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的右侧壁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斜面,第二横向加强部件右侧的弹性限位部件的内壁与第二横向加强部件的右侧壁之间也设有一个第二斜面,左侧的两个第二斜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左侧的两个第二斜面的右端之间的距离,右侧的两个第二斜面的右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右侧的两个第二斜面左端之间的距离,第一限位面与对应的第一弧形面之间设有一个与对应的第二斜面贴合第一斜面。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部件为光纤或光纤带或电单元。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左侧的保护部件的第一容纳槽内的信号传输部件为光纤或光纤带,右侧的保护部件的第一容纳槽内的信号传输部件为电单元。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主体内形成一个第二加强件容腔,第二加强件容腔内设有第二加强单元。
[0013]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平行放置,且长度相同,纵向加强部件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垂直。
[0014]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部件上形成一个开口向上并向下延伸至纵向加强部件内的第四容纳槽,第二横向加强部件上形成一个开口向下并向下延伸至纵向加强部件内的第四容纳槽。
[0015]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容纳槽内设有光纤或光纤带或电单元。
[0016]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0017]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的材料为阻燃聚烯烃。
[0018]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单元为钢丝。
[0019]上述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的材料为阻燃聚烯烃。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没有采用蝶形引入光缆常用的紧套结构,避免了光纤外的保护结构在加工冷却后产生的应力对光纤的影响,造成衰减过大。
[0021]2.保护部件和第一加强单元相互插接形成对信号传输部件的保护,取用信号传输部件时只需从第一加强单元内拔出保护部件即可,施工更加方便。
[0022]3.工字型的第一加强单元,既提高了光缆的抗压性能又提高了光缆的抗拉性能,还起到了光缆定型的作用,同时受拉时,拉力分布在工字型的第一加强单元内,使光缆受的拉力更加均匀。
[0023]4.第一加强单元两侧设有弹性限位部件,可以对保护部件进行固定,当外护层遭到破坏时,保护部件不会随之与第一加强单元分离,从而不会使内部的光纤受到损坏,同时还避免了生产过程中使用扎纱等固定用的材料,节省了成本,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4]5.弹性限位部件具有弹性,当用力向外拉扯保护部件时,可将保护部件取出,张开弹性限位部件可将保护部件复位并固定,不用破坏缆芯,方便施工。
[0025]6.当上下两侧受到压力时,由于左侧保护部件的第一限位面位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的左侧,右侧保护部件的第一限位面位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的右侧,第一横向加强部件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的端部不会挤压到第一容纳槽,使光缆具有更高的抗侧压性能。
[0026]7.光缆的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具有外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内设有一个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单元(3),第一加强单元(3)由位于上方的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位于下方的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和位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之间的纵向加强部件(33)构成,第一加强单元(3)呈工字形,纵向加强部件(33)与纵向加强部件(33)左侧的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的形成一个第一插入槽(32),纵向加强部件(33)与纵向加强部件(33)右侧的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和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形成一个第二插入槽(35),第一插入槽(32)和第二插入槽(35)分别插接有一个保护部件(2);保护部件(2)具有保护部件主体(21),保护部件主体(21)的左侧壁形成一个第二弧形面(210),保护部件主体(21)右侧固设有一个插接部件,插接部件上方的保护部件主体(21)的右侧壁形成一个第一限位面(28),插接部件下方的保护部件主体(21)的右侧壁也形成一个第一限位面(28),插接部件从上至下并列形成多个开口向右的第一容纳槽(23),第一容纳槽(23)内设有至少一根信号传输部件,左侧保护部件(2)的插接部件的上方的第一限位面(28)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的左侧壁贴合,左侧保护部件(2)的插接部件的下方的第一限位面(28)与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的左侧壁贴合,右侧保护部件(2)的插接部件的上方的第一限位面(28)与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的右侧壁贴合,右侧保护部件(2)的插接部件的下方的第一限位面(28)与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的右侧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2)的材料为阻燃聚烯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部件(31)的左右两侧壁的上部各固设有一个外端向下弧形弯曲的弹性限位部件(36),第二横向加强部件(34)左右两侧壁的下部各固设有一个外端向上弧形弯曲的弹性限位部件(36),第二弧形面(210)的上部和下部各形成一个与第二弧形面(210)同心且半径小于第二弧形面(210)的第一弧形面(29),第一弧形面(29)的右端面与对应的第一限位面(28)位于同一平面,两个第一弧形面(29)的弧度之和小于第二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王俊斐杨陈浩潘静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