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65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光缆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多根光纤带(2)、外护套(5),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两个相同的折叠部件(1),折叠部件由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至第七折叠段构成,相邻的折叠段之间具有折叠槽(10),相邻的折叠段可相对弯折,每个折叠段内都具有容置孔,光纤带位于容置孔内,两个折叠部件的第四及第五折叠段的下表面分别相对设置;每个折叠部件弯折成两个正方形结构及正方形截面的内腔;二个折叠部件形成正方形横截面的缆芯体,外护套包覆在缆芯体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更简单、制造更方便、需要的制造设备要求更少、场地更小、纤芯密度更高、更易取放光导纤维带。更易取放光导纤维带。更易取放光导纤维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缆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室外光缆通常分为层绞式、中心束管式、骨架式,层绞式光缆是将多根内有光纤或光纤带的松套管围绕中心加强件绞合,形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覆一层或多层保护层构成的,松套管上需缠绕包扎纱线,这样才能使松套管结构稳定;中心束管式光缆是将光纤或光纤带放在松套管内,松套管外包覆至少一层保护层形成的;骨架式光缆是将光纤或光纤带放置在骨架的骨架槽中,然后在骨架外包覆至少一层保护层形成的。现有技术中,层绞式光缆需要复杂的绞合设备,而且在绞合过程中会损伤松套管及内部的光纤或光纤带,包扎纱线会扎坏松套管,在温度变化时,由于松套管的材料与包扎纱线的膨胀系数不同,也会扎裂或扎伤松套管;中心束管式光缆要开剥整根松套管,实际在某处使用时只需一部分,故会造成对于不使用部分的影响。骨架式光缆由于骨架尺寸相对较大,故纤芯密度仍有待提高,而且,骨架的生产需要专业的骨架制造设备,旋转的骨架槽的合格率一直是相对较低的。
[0003]CN210166542U公开了一种区域分隔式扁平光缆,包括:阻燃外护套、非金属芳纶加强件、玻璃纤维增强芯和若干光纤单元;光纤单元包括一根多芯光纤带;在光纤单元和阻燃外护套之间填充有非金属芳纶加强件;若干光纤单元并排排列于阻燃外护套内,每两根光纤单元之间都设置有光纤单元间隔段,在间隔段处外护套内壁设置有一对加强凸筋,加强凸筋内嵌设有一根玻璃纤维增强芯。该光缆的结构更加巧妙合理,光缆在移动、弯折时光纤带更不易产生来回交叉和缠绕,同时光缆的抗压性更强。
[0004]然而,上述公开的文献并不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多根光纤带、外护套,光纤带由多根光纤、将多根光纤包覆住的粘结层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两个相同的折叠部件,折叠部件由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折叠段、第二折叠段、第三折叠段、第四折叠段、第五折叠段、第六折叠段、第七折叠段构成,相邻的折叠段之间具有折叠槽,在未弯折时,所有的折叠段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相邻的折叠段可沿相邻的折叠段之间的折叠槽相对弯折,第一折叠段内具有第一容置孔,第二折叠段内具有第二容置孔,第三折叠段内具有第三容置孔,第四折叠段内具有第四容置孔,第五折叠段内具有第五容置孔,第六折叠段内具有第六容置孔,第七折叠段内具有第七容置孔,第一至第七容置孔内都具有光纤带,两个折叠部件的第四折叠段的下表面相对设置,两个折叠部件的第五折叠段的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个折叠部件中:第三折叠段与第四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二折叠段与第
三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一折叠段与第二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六折叠段与第五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七折叠段与第六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弯折后,第一折叠段的左端位于第四折叠段与第五折叠段之间的折叠槽的正上方,第七折叠段的右端位于第一折叠段与第二折叠段之间的折叠槽的右方,第一折叠段、第二折叠段、第三折叠段、第四折叠段四者围成中空的第一内腔,第一折叠段、第五折叠段、第六折叠段、第七折叠段四者围成中空的第二内腔;第二个折叠部件中:第三折叠段与第四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二折叠段与第三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一折叠段与第二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六折叠段与第五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七折叠段与第六折叠段相对弯折成直角,弯折后,第一折叠段的左端位于第四折叠段与第五折叠段之间的折叠槽的正下方,第七折叠段的右端位于第一折叠段与第二折叠段之间的折叠槽的右方,第一折叠段、第二折叠段、第三折叠段、第四折叠段四者围成中空的第三内腔,第一折叠段、第五折叠段、第六折叠段、第七折叠段四者围成中空的第四内腔;二个折叠部件形成正方形横截面的缆芯体,外护套包覆在缆芯体之外。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 两个折叠部件的第四折叠段的下表面通过粘胶相紧贴,两个折叠部件的第五折叠段的下表面通过粘胶相紧贴。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 折叠部件的第四折叠段与第五折叠段相连结处的下表面上具有凸出的凸棱,凸棱沿折叠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凸棱是间断分布的,相邻的凸棱之间具有间隙,凸棱上具有沿折叠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凸棱的凸棱孔,凸棱的长度不大于间隙的长度;其中一个折叠部件的凸棱嵌入到另一个折叠部件的间隙内, 连接部件穿过所有凸棱孔将二个折叠部件的凸棱固定住。
[000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更简单、制造更方便、需要的制造设备要求更少、场地更小、纤芯密度更高、更易取放光导纤维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施实例1的缆芯体的一段在展开状态时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去除下面的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去除光纤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图4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图3放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实施实例2的缆芯体的一段在展开状态时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图7中使用的折叠部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实施实例2中使用的折叠部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图9放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为实施实例1中的一个折叠部件折叠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为实施实例1中的二个折叠部件折叠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缆芯体在折叠状态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为了使所在
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及实施本专利,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中的标记作详细说明。
[0025]图中:1—折叠部件、2—光纤带、21—光纤、22—粘结层、3—输电部件、31—导体、32—绝缘层、4—光导纤维带、41—光导纤维、42—粘结护层、5—外护套、6—连接部件、10—折叠槽、11—第一折叠段、12—第二折叠段、13—第三折叠段、14—第四折叠段、15—第五折叠段、16—第六折叠段、17—第七折叠段、111—第一容置孔、112—第二容置孔、113—第三容置孔、114—第四容置孔、115—第五容置孔、116—第六容置孔、117—第七容置孔、18—凸棱、180—凸棱孔、19—间隙、L—凸棱的长度、D—间隙的长度、100—第一内腔、101—第二内腔、102—第三内腔、103—第四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实例1
[0026]请见图1至图6,并参考图11至图14,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多根光纤带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折叠部件的光纤带光缆,具有多根光纤带(2)、外护套(5),光纤带(2)由多根光纤(21)、将多根光纤(21)包覆住的粘结层(22)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两个相同的折叠部件(1),折叠部件(1)由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折叠段(11)、第二折叠段(12)、第三折叠段(13)、第四折叠段(14)、第五折叠段(15)、第六折叠段(16)、第七折叠段(17)构成,相邻的折叠段之间具有折叠槽(10),在未弯折时,所有的折叠段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相邻的折叠段可沿相邻的折叠段之间的折叠槽(10)相对弯折,第一折叠段(11)内具有第一容置孔(111),第二折叠段(12)内具有第二容置孔(112),第三折叠段(13)内具有第三容置孔(113),第四折叠段(14)内具有第四容置孔(114),第五折叠段(15)内具有第五容置孔(115),第六折叠段(16)内具有第六容置孔(116),第七折叠段(17)内具有第七容置孔(117),第一至第七容置孔内都具有光纤带(2),两个折叠部件(1)的第四折叠段(14)的下表面相对设置,两个折叠部件(1)的第五折叠段(15)的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个折叠部件(1)中:第三折叠段(13)与第四折叠段(14)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二折叠段(12)与第三折叠段(13)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一折叠段(11)与第二折叠段(12)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六折叠段(16)与第五折叠段(15)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七折叠段(17)与第六折叠段(16)相对弯折成直角,弯折后,第一折叠段(11)的左端位于第四折叠段(14)与第五折叠段(15)之间的折叠槽(10)的正上方,第七折叠段(17)的右端位于第一折叠段(11)与第二折叠段(12)之间的折叠槽(10)的右方,第一折叠段(11)、第二折叠段(12)、第三折叠段(13)、第四折叠段(14)四者围成中空的第一内腔(100),第一折叠段(11)、第五折叠段(15)、第六折叠段(16)、第七折叠段(17)四者围成中空的第二内腔(101);第二个折叠部件(1)中:第三折叠段(13)与第四折叠段(14)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二折叠段(12)与第三折叠段(13)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一折叠段(11)与第二折叠段(12)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六折叠段(16)与第五折叠段(15)相对弯折成直角, 第七折叠段(17)与第六折叠段(16)相对弯折成直角,弯折后,第一折叠段(11)的左端位于第四折叠段(14)与第五折叠段(15)之间的折叠槽(10)的正下方,第七折叠段(17)的右端位于第一折叠段(11)与第二折叠段(12)之间的折叠槽(10)的右方,第一折叠段(11)、第二折叠段(12)、第三折叠段(13)、第四折叠段(14)四者围成中空的第三内腔(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国玺马春平苗东川林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