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08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于上汽车上的自行车车载装置,其中,包括在汽车上固定安装有的框架、在框架上设有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和在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上设有的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及在第二折叠提升结构的端部上设有托住自行车的托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和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及适用人群广泛的效果。及适用人群广泛的效果。及适用人群广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辅助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于上汽车上的自行车车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和自行车虽然都属于代步的交通工具,但是各有优缺点,譬如像一些比较狭窄的道路或者人员比较密集的街区,踩自行车就会显得很方便。因此,现在有很多家用汽车都装备有自行车,为了节省占空间和装备方便运输,会将自行车设计成折叠的结构;然而,不是所有的自行车都适用折叠的结构,譬如山地自行车或者比赛用的自行车,如果一旦设计成折叠的结构,骑行过程就会出现稳固性差的缺陷,尤其是在折叠位置处容易出现松动,影响使用的安全性。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结构是将不可折叠的自行车直立固定于汽车顶部的行旅架上,之后利用绑带和支撑杆将其支撑稳固;由于这种结构比较传统,而且费时费力,还存在稳固性差和不安全的缺点。由此,出现一种应用于汽车顶部上,专门用于固定直立状态自行车的结构,就是在汽车顶部设计一个中心轴,这个中心轴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可以吸住汽车顶部的吸盘,之后在中心轴设计两个直立的固定杆,专门用于固定自行车保持直立的状态;使用时,是将自行车绑定于固定杆上就可以。由于上述专门的固定结构在安装和使用时都比较麻烦,需要爬到车顶部利用吸盘先将带有固定杆的中心轴固定安装到汽车顶部上,之后才将自行车整体抬到汽车顶部安装到固定杆上,这个过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是体力弱小的人可以完成的,所以仍存在安装麻烦,且费时费力,还有适用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和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及适用人群广泛的自行车车载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车载装置,其中,包括在汽车上固定安装有的框架、在框架上设有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和在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上设有的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及在第二折叠提升结构的端部上设有托住自行车的托架结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包括在框架上设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块、在第一延伸块一侧设有的第一伸缩电机、在第一伸缩电机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延伸块一侧的第一连接柱和在第一延伸块上设有横向贯穿第一连接柱的第一插销,及在第一伸缩电机上设有端部与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连接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一伸缩杆整体以第一插销的位置为基点上下旋转。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包括在与第一伸缩杆伸缩长度位置相应的框架上设有的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上活动连接的提升臂、在提升臂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块、在第二延伸块一侧设有的第二伸缩电机、在第二伸缩电机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至第二延伸块一侧的第二连接柱和在第二延伸块上设有横向贯穿第二连接柱的第二插销,及在第二伸缩电机上设有端部与托架结构连接的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杆整体以第二插销的位置为基点上下
旋转。托架结构包括在提升臂的端部上设有与提升臂活动连接的第三连接件、在第三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竖直支撑杆、在与第二伸缩杆伸缩长度位置相应的竖直支撑杆上设有的第三延伸块、在第三延伸块上设有横向贯穿第二伸缩杆端部的第三插销、在竖直支撑杆的端部上设有的凸块,及在凸块两侧分别设有与凸块连接的托板。在与所述的第一伸缩杆伸缩长度位置相应的提升臂上设置有的第四延伸块。所述的第四延伸块上设置有横向贯穿第一伸缩杆端部的第四插销。在需要放置自行车时,托板是放下来几乎与地面接触的,目的是力量小的人群方便使用。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升臂为L形弯杆。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分别与凸块固定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的长度大于自行车前轮或者后轮直径的长度。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板为条形板块。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条形板块外缘上设置有避免自行车的前轮或者后轮滑脱的U形挡板。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安装和使用方便,而且省时省力,及适用人群广泛的效果。由于改进后的结构在安装时,只需要将自行车车载装置整体固定安装到汽车尾箱上即可,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爬到车顶去安装,因此安装十分方便。使用时,只需将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分别移放到托板上,之后利用绑带将自行车的三角架位置绑于竖直支撑杆上,目的是保证放置的自行车保持直立和平衡的状态,这个过程与现有技术的安装方式相比较几乎不费什么力。自行车放置好后,同时启动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第一伸缩电机驱动第一伸缩杆向上提升提升臂,并且以第一插销的位置为基点上下旋转;与此同时,第二伸缩电机也同步驱动第二伸缩杆向下弯折竖直支撑杆,且以第二插销的位置为基点上下旋转;其中弯折的位置就是第三连接件与提升臂端部活动连接的位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自行车在提升过程,总是一边提升一边弯折使自行车保持竖直的状态,而不是在提升过程持续保持倾斜向外的状态,对周围的人或者物造成安全隐患。提升的整个过程,直至框架、提升臂和托板,及托板弯折成“几”字形的状态即可。如此,实现了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的效果,还有体力弱小的人都可以完成上面的操作,适用的人群比较广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升状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放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放下单车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放下单车使用状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

6所示,一种自行车车载装置,包括在汽车的车尾箱上固定安装有的框架01、在框架01上设有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02和在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02上设有的第二节
折叠提升结构03,及在第二折叠提升结构的端部上设有托住自行车04的托架结构05。上述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02、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03和托架结构05之间均为活动连接。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02包括在框架01上设有与框架0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1、在第一连接件2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块22、在第一延伸块22一侧设有的第一伸缩电机23、在第一伸缩电机23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延伸块22一侧的第一连接柱24和在第一延伸块22上设有横向贯穿第一连接柱24的第一插销25,及在第一伸缩电机23上设有端部与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03连接的第一伸缩杆26。第一伸缩电机23和第一伸缩杆26整体以第一插销25的位置为基点上下旋转。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03包括在与第一伸缩杆26伸缩长度位置相应的框架01上设有的第二连接件31、在第二连接件31上活动连接的提升臂32、在提升臂32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块33、在第二延伸块33一侧设有的第二伸缩电机34、在第二伸缩电机34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至第二延伸块33一侧的第二连接柱35和在第二延伸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汽车上固定安装有的框架、在框架上设有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和在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上设有的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及在第二折叠提升结构的端部上设有托住自行车的托架结构;所述的第一节折叠提升结构包括在框架上设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块、在第一延伸块一侧设有的第一伸缩电机、在第一伸缩电机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延伸块一侧的第一连接柱和在第一延伸块上设有横向贯穿第一连接柱的第一插销,及在第一伸缩电机上设有端部与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的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一伸缩杆整体以第一插销的位置为基点上下旋转;所述的第二节折叠提升结构包括在与第一伸缩杆伸缩长度位置相应的框架上设有的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连接件上活动连接的提升臂、在提升臂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块、在第二延伸块一侧设有的第二伸缩电机、在第二伸缩电机的底部上设有向下延伸至第二延伸块一侧的第二连接柱和在第二延伸块上设有横向贯穿第二连接柱的第二插销,及在第二伸缩电机上设有端部与托架结构连接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的第二伸缩电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肖磊刘书麟许锐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超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