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81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独轮平衡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安装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平衡车配件的装配部;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装配部相背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纳部及所述第二容纳部内均开设有空腔;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用于容纳车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缩减车身尺寸、车体型材空间利用最大化、便于安装模块化零部件的优点。块化零部件的优点。块化零部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独轮平衡车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
[0003]电动平衡车电池模组及减震机构在安装时,由于部件体积较大,一般通过车壳包裹,而车壳功能单一,一般仅起收纳及保护作用,功能性并不强,且市面上车壳普遍使用ABS材质,在行驶在极端环境下对车体中的零部件保护有限,产生碰撞时容易使各零部件受损,若针对两者另设包裹机构,则额外设计的容置空间往往会增加平衡车的重量和尺寸,影响其体积,为使用者带来不便,也使平衡车的外观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不仅提供了对部件的包覆作用,也进一步利用型材空间的特点,具有使车体部件模块化安装、车体型材空间利用最大化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结构,包括:
[0006]安装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平衡车配件的装配部;
[0007]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装配部相背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纳部及所述第二容纳部内均开设有空腔;
[0008]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用于容纳车架。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装配部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踏板机构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装配部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扶杆机构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竖直方向分布。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支撑机构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竖直方向分布。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设有隔断,形成围合设置的第一舱体、第二舱体、第三舱体及第四舱体;
[0014]所述第一舱体与所述第二舱体比邻,用于插设平衡车的握把机构,并为所述第二舱体提供缓冲减震;
[0015]所述第四舱体与所述第三舱体比邻,并为所述第三舱体提供缓冲减震;
[0016]所述第二舱体与所述第三舱体用于插设平衡车电池模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舱体与所述第四舱体内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一一配对形成用于连接平衡车外壳的第一定位锁腔。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舱体及所述第三舱体相背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一一配对形成用于连接所述平衡车外壳的第二定位锁腔。
[0019]一种平衡车,包括车轮组件,设于所述车轮组件上方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驱动系统,还包括上述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轮组件的两侧。
[0020]上述一种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平衡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其一,装配结构上的容置空间可供电池模组放置,保障车身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不以牺牲续航里程为代价;
[0022]其二,装配结构的凹槽能最大限度地消化平衡车减震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并能对减震机构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3]其三、装配结构不仅提供了对部件的包覆作用,也进一步利用自身作为媒介,通过各安装孔为电动平衡车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四安装孔的位置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的位置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8]图5是减震机构、电池模组、握把机构连接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装配结构与平衡车的安装示意图。
[0030]图中:1、安装基座;2、装配部;3、第一容纳部;4、第二容纳部;6、容置空间;7、第一安装孔;8、第二安装孔;9、第三安装孔;10、第四安装孔;11、第一舱体;12、第二舱体;13、第三舱体;14、第四舱体;16、第一定位锁腔;17、第二定位锁腔;18、壳体;19、车轮组件;21、减震机构;22、踏板机构;23、扶杆机构;24、支撑机构;25、握把机构;26、电池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在独轮平衡车的
内,减震机构21及电池模组26作为平衡车的重要部件,其收纳的位置往往会影响车体的后续的整体设计,现有的独轮平衡车在设计时,减震机构21和电池模组26一般会设置在车壳内,而车壳的功能单一,且普遍使用ABS材质,仅能起到一般的收纳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设置有用于安装平衡车配件的装配部;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装配部相背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纳部及所述第二容纳部内均开设有空腔;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用于容纳车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减震机构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装配部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踏板机构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装配部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扶杆机构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竖直方向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支撑机构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竖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丛林狼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