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74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反应罐内有活性污泥;反应罐底部有布水器一;布水器一包括若干圈环形布水管布水总管,进水管;环形布水管直径不同且同轴设置,环形布水管上设有若干个支路一,支路一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布;进水管一端与布水总管连通,另一端与储液罐连通;反应罐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顶部设有与气液分离器连通导气管;气液分离器顶部有沼气排放管,底部有回流管,回流管下端连通有布水器二;布水器二包括通过旋转接头与回流管连通的旋转管,与旋转管连通的分配盒,支路二;支路二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其上有若干个支路三;旋转管上有驱动装置;反应罐上方侧壁有出水管,底部设有排泥管。设有排泥管。设有排泥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透液即垃圾渗滤水,当垃圾在堆放或者填埋的过程中受到挤压、垃圾本身的分解作用以及地表水作用产生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常用装置,其具有处理复合高、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需要处理的废水进入到反应器底部后,污水通过污泥床后,然后在经过三相分离器实现对水、气和泥的分离,最终处理后的水从反应器排出装置。
[0003]在厌氧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器,用于实现利用进水对与污泥和水进行混合,因此布水器的设置方式需要达到能够混合活性污泥和水,并尽量降低出现布水死区的可能,使得布水更加均匀,否则会造成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大大折扣,但是现有的反应器在底部设置的布水装置一般采用一管多点或一管一点形式布水,该种布水装置设置虽然简单,但是布水不均且难以起到水力搅拌混合物料的作用;另外,在厌氧反应中,反应器内会产生较多的气泡,气泡容易附着在污泥表面造成其浮力增大,使得反应器的上方形成浮泥,堵塞上部的三相分离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内填充有活性污泥;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器一;所述布水器一包括若干圈环形布水管,分别与所述环形布水管连通的布水总管,以及进水管;所述环形布水管直径不同且同轴设置,环形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路一,同一个环形布水管上的支路一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布;所述进水管一端与布水总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水泵与储液罐连通;所述反应罐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层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顶部设有与反应罐外的气液分离器连通导气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设有沼气排放管,其底部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延伸至布水器一的上方,且其下端连通有布水器二;所述布水器二包括通过旋转接头与回流管连通的旋转管,位于旋转管下端的与旋转管连通的分配盒,以及均匀分布在分配盒上的支路二;所述支路二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其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路三;所述旋转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反应罐位于三相分离器的上方侧壁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套装在旋转管上的主动锥齿轮,与反应罐转动连接的水平转动轴,以及套装在水平转动轴上的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水平转动轴与设置在反应罐外的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内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与旋转接头之间设置有两列依次交错的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相应对的两端固定在反应罐的内壁上,且其另外两端与反应罐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两列折流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两列折流挡板在其正投影方
向上有部分重叠;所述回流罐依次贯穿所述折流挡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挡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尖刺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内位于三相分离器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溢流堰之间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返液管,所述返液管与所述储液罐之间连通;所述返液管上连通有取样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路一呈水平设置或者倾斜向下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路一与环形布水管连通点所在的切平面与该支路的出水方向所在的平面之间夹角为45
°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配盒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片。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锥齿轮和所述从动锥齿轮外罩设有保护罩;所述水平转动轴和所述旋转管均与所述保护罩之间转动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器一和布水器二,布水器一由若干圈环形布水管组成,其其上的若干个支路一的出水方向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布,当污水从支路一中喷出,由于支路一的倾斜方向一致,因此污水喷出后形成了同方向旋转的水流,使得底部的水力搅拌能力增强,同时有效防止反应罐底部形成死区;另外本技术设置有布水器二,气液分离器中分离的液体,通过回流管流入到分配盒内,再由分配盒从各个支路三流出,且当电机转动时,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旋转管随之转动,支路二和支路三也随之转动,实现了液体回流的同时,又能起到机械搅拌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反应罐底部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程度;另外,本技术在罐体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挡板,当气泡夹带污泥上浮时,触碰到折流挡板时,上升的混合物由于受到折流挡板的阻力而失去上升的动力,使得污泥回落至罐体的底部或者悬浮在罐体内,气体则继续上升,另外本技术的折流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尖刺部,因此当气泡碰触尖刺部更容易发生破裂,使得其内夹带的污泥回落,避免其随着气泡上升而发生跑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布水器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布水器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反应罐;2、三相分离器;3、气液分离器;4、沼气排放管;5、导气管;6、回流管;7、折流挡板;8、旋转接头;9、从动锥齿轮;10、主动锥齿轮;11、水平转动轴;12、电机;13、进水泵;14、储液罐;15、返液管;16、取样管;17、旋转管;18、分配盒;19、支路二;20、支路三;21、环形布水管;22、布水总管;23、支路一;24、进水管;25、保护罩;26、搅拌叶片;27、溢流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1

3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以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该技术方案的内容。
[0021]实施例1:
[0022]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内填充有活性污泥;所述反应罐1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层三相分离器2,三相分离器2顶部设有与反应罐1外的气液分离器3连通导气管5;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顶部设有沼气排放管4,其底部设有回流管6。本实施例中的沼气排放管可以与沼气存储装置连通或者与火炬系统连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沼气的后续处理形式。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气液分离器其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公开,此处不详述。所述反应罐1位于三相分离器2的上方侧壁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反应罐1内位于三相分离器2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27,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溢流堰27之间连通。
[0023]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器一;所述布水器一包括若干圈环形布水管21,分别与所述环形布水管21连通的布水总管22,以及进水管24;所述环形布水管21直径不同且同轴设置,环形布水管2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路一23,同一个环形布水管21上的支路一23的出水方向与环形布水管的夹角一致,且呈顺时针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内填充有活性污泥;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器一;所述布水器一包括若干圈环形布水管(21),分别与所述环形布水管(21)连通的布水总管(22),以及进水管(24);所述环形布水管(21)直径不同且同轴设置,环形布水管(2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路一(23),同一个环形布水管(21)上的支路一(23)呈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布;所述进水管(24)一端与布水总管(22)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水泵(13)与储液罐(14)连通;所述反应罐(1)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层三相分离器(2),三相分离器(2)顶部设有与反应罐(1)外的气液分离器(3)连通导气管(5);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顶部设有沼气排放管(4),其底部设有回流管(6),所述回流管(6)延伸至布水器一的上方,且其下端连通有布水器二;所述布水器二包括通过旋转接头(8)与回流管(6)连通的旋转管(17),位于旋转管(17)下端的与旋转管(17)连通的分配盒(18),以及均匀分布在分配盒(18)上的支路二(19);所述支路二(19)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其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路三(20);所述旋转管(1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反应罐(1)位于三相分离器(2)的上方侧壁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套装在旋转管(17)上的主动锥齿轮(10),与反应罐(1)转动连接的水平转动轴(11),以及套装在水平转动轴(11)上的与主动锥齿轮(10)啮合的从动锥齿轮(9);所述水平转动轴(11)与设置在反应罐(1)外的电机(12)的输出轴之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冬刘利彬杨志勇张京京黄伟宋恩来赵路闵虹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公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