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扭矩传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36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扭矩传动器,包括控制器、扭矩传递轴、前端盖、圆锥滚子轴承、轴套,所述扭矩传动端设有扭矩中心孔,扭矩中心孔内壁设有一组沉孔,沉孔的轴向沿孔的径向设置,沉孔内装配复位弹簧、圆柱卡键,所述轴套的内壁沿周向开设一圈圆槽,所述扭矩中心孔内设有一个顶针,顶针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应力贴片采集轴套的扭矩,当扭矩达到设定载荷,即可快速切断扭矩传递,防止紧固件破坏,实现精确调整,可有效保护紧固件免受破坏,根据需要,在轴体齿牙上套上一驱动手柄进行手动驱动,也可通过链条、齿轮等传力组件与智能扭矩传动器进行自动化集成,应用到智能生产线上。智能生产线上。智能生产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扭矩传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扭矩传动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设定扭矩并的智能扭矩传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现实生活中,螺丝等紧固件无处不在,通常这些紧固件都有额定扭矩的要求,过紧和过松都会影响紧固效果,因此,紧固件加载时有必要防止扭矩过载。随着工业4.0的普及,自动化生产线上则还需要可集成、可远程通讯和控制的智能扭矩传动器。另外,在一些科研和扭矩校准工作中,还常需要对扭矩进行远程在线实时监测,以研究材料的加载特性或扭矩输出的真实性。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式扭矩限制器,可以大致设定载荷值,精确度相对较差,也不能实时监测加载扭矩。一些电子式扭力扳手可以显示载荷状态,但无法远程控制或自动化集成。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准确设定扭矩、实时对外通信并能够自动限制扭矩超载的智能扭矩传动器。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320327107.8的《数字化扭力扳手》,其特征是通过安装在主体上的传感器采集扭矩数据并进行管理,但该专利的主体中没有设置输出控制单元,不具备扭矩限制功能。专利号为201510081975.6的《扭矩限制器》采用机械方式限制扭矩过载,但该专利的不能连续设定扭矩值,且无法完成扭矩的实时监测。专利号为201310744267.7的《电子式扭力扳手及其扭力量测装置》虽然能够实时测量扭矩值,但是无法进行扭矩限制和远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所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涉及一种智能扭矩传动器。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扭矩传动器,包括控制器、扭矩传递轴、前端盖、圆锥滚子轴承、轴套,所述扭矩传递轴的头部为扭矩输出端,扭矩传递轴的尾部为扭矩传动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轴套内,扭矩传动端设有扭矩中心孔,扭矩中心孔内壁设有一组沉孔,沉孔的轴向沿扭矩中心孔的径向设置,沉孔内装配复位弹簧、圆柱卡键,所述轴套的内壁沿周向开设一圈圆槽,所述圆槽用于与圆柱卡键配合,所述扭矩中心孔内设有一个顶针,顶针通过直线轴承固定在轴套内,顶针与驱动机构连接,轴套的后端面上设有应力贴片。
[0006]优选地,所述扭矩输出端设有一个磁性接头,用于连接螺栓。
[0007]优选地,所述轴套的外壁沿周向均匀设有齿牙,应力贴片贴在齿牙的后端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衔铁、静衔铁,所述顶针的尾部与动衔铁固定连接,顶针沿扭矩中心孔轴向滑动,静衔铁设在轴套内,位于动衔铁的后方,静衔铁固定在后端盖上,后端盖装配在轴套的后端,静衔铁上缠绕有线圈,静衔铁与动衔铁之间设有衔铁复位弹簧。
[0009]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采用微型电动推杆。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在扭矩传递轴、轴套、圆柱卡键、顶针等结构的配合下,利用应力贴片采集轴套的扭矩,当扭矩达到设定载荷,即可快速切断扭矩传递,防止紧固件破坏,实现精确调整,可有效保护紧固件免受破坏,根据需要,在轴体齿牙上套上一驱动手柄进行手动驱动,也可通过链条、齿轮等传力组件与智能扭矩传动器进行自动化集成,应用到智能生产线上。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手动扭矩加载手柄。
[0015]图5为本技术的扭矩自动加载方式。
[0016]图中1扭矩传递轴,2前端盖,3圆锥滚子轴承,4轴套,5复位弹簧,6圆柱卡键,7应力贴片,8顶针,9控制器,10静衔铁,11线圈,12衔铁复位弹簧,13后端盖,14电源,15动衔铁,16圆槽,17齿牙,18触摸屏,19通信装置,20磁性接头,21直线轴承,22手柄,23齿圈,24驱动齿轮,25传动带,26扭矩传动端,27扭矩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智能扭矩传动器,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器,所述机械部分包括扭矩传递轴1、前端盖2、圆锥滚子轴承3、轴套4、圆柱卡键6,所述扭矩传递轴1的头部为扭矩输出端,设有一个磁性接头20,扭矩传递轴1的尾部为扭矩传动端26,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固定在轴套4内,扭矩传动端26设有扭矩中心孔27,扭矩中心孔27内壁设有一组沉孔,沉孔的轴向沿扭矩中心孔27的径向设置,沉孔内装配复位弹簧5、圆柱卡键6,所述轴套4的内壁沿周向开设一圈圆槽16,所述圆槽16用于与圆柱卡键6配合,轴套1的外壁沿周向均匀设有齿牙17,用于连接外部的驱动装置,所述扭矩中心孔27内设有一个顶针8,顶针8通过直线轴承21固定在轴套4内,顶针8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连接外部的驱动装置,其工作过程中,所述圆柱卡键6位于扭矩传递轴1内部,在顶针8和复位弹簧5作用下可径向运动,当圆柱卡键6被顶针压入轴套4的圆槽16时,轴套4的扭矩可传递至扭矩传递轴1,顶针8抽出时,圆柱卡键6脱离轴套4的圆槽16,扭矩传递中止;
[0019]包括应力贴片7,应力贴片7紧密贴合在轴套4的齿牙的后端面上。
[0020]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衔铁15、静衔铁10,所述顶针8的尾部与动衔铁15固定连接,顶针8沿扭矩中心孔27轴向滑动,静衔铁10设在轴套10内,位于动衔铁的后方,静衔铁10固定在后端盖13上,后端盖13装配在轴套4的后端,静衔铁10上缠绕有线圈11,静衔铁10与动衔铁15之间设有衔铁复位弹簧12,智能扭矩传动器工作时,衔铁复位弹簧12推动动衔铁15和带动顶针8嵌入扭矩传递轴1尾部中心孔,扭力扳手扭矩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9控制静衔铁10上的线圈11得电,产生的电磁力向后拉动动衔铁15,抽出顶针8,扭矩传递中止,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微型电动推杆直接作用于顶针,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动作。
[0021]优选地,所述控制器9包括控制芯片、触摸屏18,主控芯片采用ATMEGA8A

AU处理芯
片,主控芯片通过HY2.0

4P接线方式与应力贴片连接,控制芯片通过电磁驱动电路与电磁线圈联通,电磁驱动电路通过排线与控制芯片的IO接口相连接,为该电磁线圈11提供电力与信号,触摸屏用于设定和显示扭矩状态,主控芯片通过供电电路与电源14连接,向静衔铁10的线圈以及控制器各芯片供电,电源14集成在轴套尾部,控制芯片与电量检查电路、供电电路、通信装置、存储器相连接,控制芯片通过供电电路与电源14相连接,如图3所示的电路原理图,供电电路采用芯片SSP7603P50M,电量检测电路采用芯片SSP6206

30NR,其功能是定比例采集电源电压,然后在触摸屏上显示,通信装置采用Zigbee、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装置或者是LoRa、SigFox、3GPP支持的2/3/4G蜂窝等广域网通信装置,根据需求选定即可,最佳采用LoRa组网方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的低功耗、超远距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扭矩传动器,包括控制器、扭矩传递轴、前端盖、圆锥滚子轴承、轴套,所述扭矩传递轴的头部为扭矩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轴的尾部为扭矩传动端,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轴套内,扭矩传动端设有扭矩中心孔,扭矩中心孔内壁设有一组沉孔,沉孔的轴向沿扭矩中心孔的径向设置,沉孔内装配复位弹簧、圆柱卡键,所述轴套的内壁沿周向开设一圈圆槽,所述圆槽用于与圆柱卡键配合,所述扭矩中心孔内设有一个顶针,顶针通过直线轴承固定在轴套内,顶针与驱动机构连接,轴套的后端面上设有应力贴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扭矩传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输出端设有一个磁性接头,用于连接螺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峰乔慧君李秋成刘晓民满忠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