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及“斜巷+导硐”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37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包括回风巷、运输巷和安装硐室,运输巷和开切眼区域之间布置N条沿煤层走向的近水平导硐,开切眼区域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有N条缓倾斜的斜巷,每条斜巷均与对应的导硐末端连通,形成煤炭运输、行人和通风的通道。“斜巷+导硐”施工工法:导硐和斜巷采用小断面一次掘进成巷,钻爆法施工;从上而下扩刷斜巷形成开切眼,扩刷产生的煤炭沿斜巷、导硐运至运输巷。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整个开切眼设计为多段施工,再由上而下扩刷,大大减小了急倾斜煤层煤炭高速滚动的冲击力,减少飞矸伤人事故,“斜巷+导硐”充分保障通风安全。风安全。风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及“斜巷+导硐”施工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切眼
,尤其涉及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及“斜巷+导硐”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0002]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2022年煤炭产量45.6亿。急倾斜、大倾角煤层储量约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20%,且我国西部急倾斜、大倾角煤层占50%,一半为优质焦煤和无烟煤,工业利用价值高,因此开采急倾斜、大倾角煤层对保障煤炭供给意义重大。
[0003]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开切眼为大断面的矩形巷道,与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开切眼施工相比,急倾斜煤层开切眼施工特别困难。因急倾斜煤层开切眼落差很高,沿着煤层倾斜方向从下向上掘进,需解决独眼通风、减小人员作业劳动强度、掘进和扩刷巷道过程中大量煤炭高空坠落、飞矸伤人、片帮、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为了保障开切眼施工安全,解决以上难题,需开发新的开切眼巷道结构及施工工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急倾斜煤层开切眼从下向上掘进时,所存在的独眼通风、掘进和扩刷巷道过程中大量煤炭高空坠落、飞矸伤人、片帮、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包括回风巷、运输巷和安装硐室,所述运输巷和开切眼区域之间布置N条沿煤层走向的近水平导硐,开切眼区域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有N条缓倾斜的斜巷,每条斜巷均与对应的导硐末端连通,形成煤炭运输、行人和通风的通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硐和斜巷均为小断面的矩形断面,采用工字钢与两排单体支柱联合支护。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的“斜巷+导硐”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导硐和斜巷采用小断面一次掘进成巷,钻爆法施工;
[0010]从上而下扩刷斜巷形成开切眼,扩刷产生的煤炭沿斜巷、导硐运至运输巷。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相比现有急倾斜煤层的真倾斜开切眼施工,其落差很高,从下向上掘进容易出现煤炭高空坠落、产生大量飞矸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将整个开切眼设计为多段施工,再由上而下扩刷,大大减小了急倾斜煤层煤炭高速滚动的冲击力,结合工字钢与两排单体支柱联合支护方式,能减少飞矸,将行人、溜煤有效分隔,作业环境更为安全,还能减轻煤炭下落冲击对已有支护的损坏、击倒,做到溜煤可控;分段施工导硐后也可增加开切眼进风通道,保障通风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开切眼支护断面图。
[00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回风巷;2、运输巷;3、安装硐室;4、导硐;5、斜巷。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
[0018]以四川煤业集团石洞沟煤矿为例,该矿采用平硐+斜井开拓方式,矿井生产能力300kt/a,属低瓦斯矿井,主石门以东为32采区,走向长2300m,以西为31采区,走向长2000m。矿区地质构造为简单单斜构造。
[0019]31111采煤工作面为智能化综采面,为K10、K11煤层合层开采,煤层倾角55
°‑
68
°
,平均采高为3.6m,开采难度高,属于典型的急倾斜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
[0020]如图1所示,该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包括回风巷1、运输巷2和安装硐室3。采用钻爆法施工,小断面一次起爆成巷,在运输巷2和开切眼区域之间布置两条沿煤层走向的近水平的导硐4,掘进导硐4时采用回柱绞车运支柱和材料,同样采用钻爆法施工,小断面一次起爆成巷,从导硐4的末端掘进缓倾斜的斜巷5。然后从上而下扩刷斜巷5,扩刷产生的煤炭沿斜巷5、导硐4运至运输巷2。其中,1号斜巷扩刷总长26m(真倾斜),1号导硐总长78.5m,2号斜巷长22m,2号导硐长48.5m。斜巷和导硐均为矩形断面,采用工字钢与两排单体支柱联合支护,支柱间距800mm,排距1000mm。开切眼采用钻爆法扩刷施工,开切眼扩刷断面形状设计为矩形断面,锚网索注全断面支护,其布置如图2所示:6为φ22.4mm中空注浆锚索,长8.0m,间排距1.8m;7为φ22mm锚杆,长2.4m,间排距0.9m;8为φ20mm全螺纹锚杆,长1.8m,排距0.9m,间距1.1m;支护顶板锚网选用φ6mm的钢筋加工而成,网孔规格长
×
宽=100mm
×
100mm,网片尺寸为长
×
宽=2000mm
×
1000mm;支护煤壁锚网采用10号铅丝网,网格为80mm
×
80mm,网片宽度为1.0m,长度≥20m;采用七排DW40

25/110TL或DW45

20/110TL单体液压支柱戴木柱帽进行加强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排距1.0m,柱距0.9m。开切眼扩刷净宽度为8500mm≥支架长度7438mm+支架前端头至巷帮安全距离500mm+支架尾端头至巷帮安全距离560mm。开切眼扩刷净高度为(顺煤层掘进,随棚就底)3500mm>支架高度1700mm+道床高度218mm。开切眼专门设置行人通道,材料通道每隔5m设置一组挡矸隔栏。
[0021]开切眼斜巷和导硐施工时间为2022年6月24日~2022年7月8日、2022年7月18日~2022年8月2日,实际生产天数为20天。平均每班进度为5m/班,施工效率高。开切眼扩刷施工时间为2022年8月17日~2022年9月30日,其中因检查、预警撤人等影响5天,综合计算有效扩刷时间约为35天,扩刷效率能达到2.1m/天,扩刷效率高。
[00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倾斜煤层开切眼巷道结构,包括回风巷(1)、运输巷(2)和安装硐室(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巷(2)和开切眼区域之间布置N条沿煤层走向的近水平导硐(4),开切眼区域沿煤层倾斜布置有N条缓倾斜的斜巷(5),每条斜巷(5)均与对应导硐(4)的末端连通,形成煤炭运输、行人和通风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倾斜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勇姜永东杨启军刘华君罗洪彬谢成龙桂涛李腾冯伟王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