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349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属于矿山生产领域。它包括进风联巷、进风井、出风联巷、风墙和风机;所述进风联巷的一端连通中段平巷,另一端连通进风井的其中一端,进风井的另一端连通出风联巷的其中一端,出风联巷的另一端连通斜坡道;所述风墙安装在出风联巷内;所述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穿过风墙连通进风井,出风口连接安装在出风联巷内的风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保证长距离斜坡道的通风效果,且斜坡道持续施工时该通风系统的施工和维护不会影响斜坡道的同时施工,从而提高了斜坡道的施工效率。斜坡道的施工效率。斜坡道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下矿山开采日新月异的发展,地下开采范围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为尽快提升效益,增强矿山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地下矿山需要扩大产能。然而,既要保证正常的地下采矿生产,又要完成扩能建设,对于已形成的竖井开拓系统来说,实施难度非常大。事实表明,斜坡道已成为已具备正常生产能力的地下矿山扩能的重要举措。斜坡道不仅极大提高了地下矿山中段之间的机械设备移动能力和物料运输能力,更是地下矿山的重要安全出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下矿山的本质安全。因此,大部分竖井开拓的地下矿山进行扩能时,都建设直通地表的斜坡道。
[0003]目前,建设直通地表的斜坡道一般采用从地表下山施工,从井下上山施工和地表井下对向施工三种方法。从地表下山施工斜坡道需要在地表建设独立的工业大临设施、费用高,施工过程产生污染和噪音,管理难度大;而从井下上山施工斜坡道,不需要独立的大临设施,施工所需的各个系统同属井下生产系统,相对管理难度小;因此,直通地表的斜坡道大多采用从井下上山施工斜坡道,或地表井下对向施工。
[0004]但是,从井下上山施工通往地表的斜坡道,最大的难度就是通风问题,长距离独头上山容易导致温度高、通风不畅,给上山斜坡道施工带来极大难度。常规的上山斜坡道通风方式就是安装风机利用风筒将新鲜风流压入上山斜坡道掌子面的压入式通风;如果通风效果不佳,再安装一套抽出式风机,同时将掌子面的污风抽出的压、抽混合式通风;为进一步提高通风效果,在压入式通风中间再串联一台风机,增大进风流量。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一方面需要安装较长的风筒和多个风机,设备成本较高,且如果上山斜坡道施工超过一定长度,需要延长风筒和重新拆装抽出式风机时,通风系统需要暂停作业,导致斜坡道掌子面通风不能满足安全标准要求,工人无法正常作业,且通风系统的维护也会与斜坡道的正常掘进施工互相干扰,影响斜坡道的施工效率。
[0005]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207054.0,公开日为:2020年7月10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矿山斜坡道长距离通风系统,采用多级风库机站接替通风结构;多级风库机站接替通风结构包括斜坡道巷道口送风风机、连接风筒、斜坡道巷道内风库接力通风机站;斜坡道巷道内风库接力通风机站设置有若干个,斜坡道巷道口送风风机、若干个斜坡道巷道内风库接力通风机站通过连接风筒依次级联连接,确保新鲜空气最终可靠送至现场作业面;矿山斜坡道长距离通风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连接风筒直径确定、最大需求通风量计算、通风阻力计算、风机规格确定、风库容积室设计。
[0006]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10504838.9,公开日为:2022年8月12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山的大通风量多级通风装置,涉及矿场通风设备领域。包括通风主管道、通风副管道以及回流管道,通风主管道与通风副管道连通,通风主管道上设有第一供风设备,通风主管道与通风副管道连通处设有第二供风设备,通风副管道的输出端上设有用
于引导气流流通的流通组件,回流管道内设有抽气设备,回流管道的输入端设有清理气体的清理组件。在矿场坑道内设置有通风主管道以及与通风管道连通的第一供风设备将外界的新鲜空气大量的引导至坑道的主斜坡道内,然后再通过与通风主管道连通的至少三个通风副管道将外加的空气进行分流引导,并通过第二供风设备加快单位时间通过通风副管道流通气体的流量;继而加快空气的输送效率。
[0007]上述两个方案均为斜坡道的通风装置,但是,二者均为前面所说的在斜坡道内安装的通风系统,虽然在通风能力上有所改进,提高了斜坡道的通风效果,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前面所说的设备成本高,对于长距离斜坡道施工需要延长通风系统和维护时与斜坡道正常施工互相干扰而影响斜坡道施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1、要解决的问题
[0009]针对矿山生产中的长距离斜坡道,现有的斜坡道通风系统存在设备成本高,延长和维护通风系统会影响斜坡道施工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保证长距离斜坡道的通风效果,且斜坡道持续施工时该通风系统的施工和维护不会影响斜坡道的同时施工,从而提高了斜坡道的施工效率。
[0010]2、技术方案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2]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包括进风联巷、进风井、出风联巷、风墙和风机;所述进风联巷的一端连通中段平巷,另一端连通进风井的其中一端,进风井的另一端连通出风联巷的其中一端,出风联巷的另一端连通斜坡道;所述风墙安装在出风联巷内;所述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穿过风墙连通进风井,出风口连接安装在出风联巷内的风筒。
[001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墙上开设有人行门。
[001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墙与出风联巷的连接处填充有砂浆层。
[001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墙上开设有风机口,风机口内设置钢风筒,钢风筒的一端穿过风机口伸至进风井处,另一端连接风机的进风口。
[001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风筒与风机口的连接处填充有砂浆层。
[0017]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井连通进风联巷的一端开设有下硐室。
[0018]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井连通出风联巷的一端开设有上硐室。
[001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风墙为220

250mm厚的砌筑砖墙。
[002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人行门的宽度不大于1000mm,高度不大于2000mm。
[002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段平巷和斜坡道之间开设有多个所述通风系统。
[0022]3、有益效果
[00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在斜坡道之外额外设置一段连接中段平巷和斜坡道的通风通道,从中段平巷进风,沿着进风联巷、进风井、出风联巷至斜坡道的掌子面深处,然后风从斜坡道再返回中段平巷并带走掌子面处的污风,形成完整的一个
通风循环通道,无需过多的风机和风筒设置即可实现通风循环,节约了设备成本,尤其是,当斜坡道继续施工使得需要重新设置通风系统至斜坡道的更深处,或者需要维护通风系统时,通风系统的施工与斜坡道的施工不会互相干扰而影响斜坡道的正常施工,从而有效提高了斜坡道的施工效率;
[0025](2)本技术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风墙上开设有人行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出进行通风系统的维护;
[0026](3)本技术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风墙与出风联巷、钢风筒与风机口的连接处填充有砂浆层,能够防止漏风,保证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通风装置系统布置垂直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联巷(3)、进风井(4)、出风联巷(7)、风墙(8)和风机(11);所述进风联巷(3)的一端连通中段平巷(1),另一端连通进风井(4)的其中一端,进风井(4)的另一端连通出风联巷(7)的其中一端,出风联巷(7)的另一端连通斜坡道(2);所述风墙(8)安装在出风联巷(7)内;所述风机(11)的进风口通过管道穿过风墙(8)连通进风井(4),出风口连接安装在出风联巷(7)内的风筒(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墙(8)上开设有人行门(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墙(8)与出风联巷(7)的连接处填充有砂浆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墙(8)上开设有风机口(10),风机口(10)内设置钢风筒,钢风筒的一端穿过风机口(10)伸至进风井(4)处,另一端连接风机(11)的进风口。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宁胡炳胜王小玉袁锦锋徐青刘康朱宗杰王启明魏福海夏俨臧庆洪伟王兴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