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033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此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视觉和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视频采集模块、危险识别模块、结果输出模块、终端控制模块、安全提醒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用的记录仪类型是双摄像头记录仪,包括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中间的向前拍摄第一摄像头和向车内拍摄的第二摄像头。当驾驶员准备启动汽车时,第二摄像头将会对车内乘坐者的安全信息进行采集,检查是否达到驾驶前的基本安全条件,否则终端控制模块将会控制安全提醒模块发出提醒。在驾驶途中,第二摄像头会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信息进行采集,进而判断其是否规范驾驶,第一摄像头将会对前方道路的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做出危险预警,并随时提醒驾驶员。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第一摄像头可以拍摄车辆前方情况,第二摄像头可以拍摄车内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记录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出现的次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视觉
和行车记录仪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必需品,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不过在导航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下,小汽车的位置与速度得到了监管,起到了事前控制的效果,也能帮助发生事故后解决问题,避免纠纷。如果能从事情的源头上改变,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0003]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能很好的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鉴于上述研究现状,首先本专利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检测出行使途中的危险硬物,例如碎石、透明物。避免了一些因肉眼看不出来的物品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其次本专利技术能识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例如是否系安全带、玩手机、握方向盘。减少了因驾驶员驾驶行为不规范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同时也能通过驾驶员的脸部特征识别其是否疲劳驾驶,降低了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记录驾驶过程的同时又能提升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视频采集模块、危险识别模块、结果输出模块、终端控制模块、安全提醒模块。
[0006]进一步,所述的视频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车前方和驾驶员的视频信息;
[0007]进一步,所述的危险识别模块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相连,所述危险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发送的视频信息进行危险识别处理,换而言之其可以对第一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检测出有些肉眼察觉不到的危险飞行物体。其可以对第二摄像机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出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使用手机、抽烟、不系安全带、双手离开方向盘等危险驾驶动作。
[0008]进一步,所述的结果输出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的危险识别模块的输出结果进行处理并输出至终端控制模块。
[0009]进一步,所述的终端控制模块与安全提醒模块相连,所述的终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出结果并根据结果控制安全提醒模块。
[0010]进一步,所述安全提醒模块用于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方面的信息。
[001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第一步:信息采集和预处理
[0013]1‑
1采集摄像机的视频信息。
[0014]1‑
2使用视频处理库读取视频帧,选用3*3大小的滤波器窗口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去噪处理。
[0015]1‑
3利用基于飞行物颜色、纹理等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来分割出第一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中是否有飞行物体。
[0016]1‑
4利用阈值法让驾驶员从图像中分割出来,去除背景。
[0017]第二步:危险识别
[0018]2‑
1检测出飞行物体的区域,通过实时获取车辆速度,结合飞行物体的尺寸、形状等信息,分析其伤害,并把结果输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0019]2‑
2检测出人脸区域,分析其面部表情、眨眼频率,头部姿态。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到并把判断结果输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0020]2‑
3检测出驾驶员身体区域,分析判断其是否系安全带。
[0021]2‑
4检测出驾驶员的手部区域,分析其手部姿势、位置和方向。判断驾驶员是否合理把握方向盘。
[0022]第三步:输出结果
[0023]3‑
1各项检测信息输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0024]3‑
2结果输出模块把信息输送给终端控制模块。
[0025]第四步:执行
[0026]4‑
1终端控制模块对结果进行处理。
[0027]4‑
2终端控制模块发出相应的指令给安全提醒模块。
[0028]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将视频采集模块、危险识别模块、结果输出模块、终端控制模块、安全提醒模块相结合,设计了一款能够识别危险的行车记录仪。在交通行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此专利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驾驶员的不规范驾驶方式,也能降低因为行使途中遇到的飞行物体而引起的交通事故,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了交通堵塞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大家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9]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0]图1为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流程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简单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行车记录仪机身;4、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参见图1,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的其实现方法步骤:
[0035]第一步:信息采集和预处理
[0036]1‑
2采集摄像机的视频信息。
[0037]1‑
2使用视频处理库读取视频帧,选用3*3大小的滤波器窗口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去噪处理。
[0038]1‑
3利用基于飞行物颜色、纹理等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来分割出第一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中是否有飞行物体。
[0039]1‑
4利用阈值法让驾驶员从图像中分割出来,去除背景。
[0040]第二步:危险识别
[0041]2‑
1检测出飞行物体的区域,通过实时获取车辆速度,结合飞行物体的尺寸、形状等信息,分析其伤害,并把结果输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0042]2‑
2检测出人脸区域,分析其面部表情、眨眼频率,头部姿态。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到并把判断结果输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0043]2‑
3检测出驾驶员身体区域,分析判断其是否系安全带。
[0044]2‑
4检测出驾驶员的手部区域,分析其手部姿势、位置和方向。判断驾驶员是否合理把握方向盘。
[0045]第三步:输出结果
[0046]3‑
1各项检测信息输送给结果输出模块。
[0047]3‑
2结果输出模块把信息输送给终端控制模块。
[0048]第四步:执行
[0049]4‑
1终端控制模块对结果进行处理。...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车记录仪危险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视频采集模块、危险识别模块、结果输出模块、终端控制模块、安全提醒模块;所述的视频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车前方和驾驶员的视频信息;所述的危险识别模块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相连,所述危险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发送的视频信息进行危险识别处理;所述的结果输出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结果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的危险识别模块的输出结果进行处理并输出至终端控制模块。所述的终端控制模块与安全提醒模块相连,所述的终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出结果并根据结果控制安全提醒模块。所述安全提醒模块用于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方面的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包括摄像机、处理器。摄像机包括第一摄像机、第二摄像机。第一摄像机位于前挡风玻璃中间,向驾驶方向拍摄,第二摄像机也位于前挡风玻璃中间,朝着驾驶位拍摄,其中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可以随意扭动角度,方便行使时记录视频信息,此处所用摄像机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彦曾涛朱晓林向开琳周晗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