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发光化合物和利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有机化合物和利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更详细而言,涉及电子传输能力优异的化合物以及将其添加于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从而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寿命等特性得到提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0002]以20世纪50年代Bernanose的有机薄膜发光观测为起点,之后进行了针对由1965年利用蒽单晶的蓝色电发光发展出的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元件的研究,随之1987年由唐(Tang)提出了分为空穴层和发光层这两个功能层的层叠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之后,为了制造高效率、高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展出了在元件内导入各个特征有机物层的形态,进而进行了用于此的专用物质的开发。
[000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空穴会从阳极(anode)注入至有机物层,电子会从阴极(cathode)注入至有机物层。当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当该激子跃迁至基态时,会发出光。此时,用于有机物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化合物,其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所述化学式1中,Q1至Q3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6至C10的芳香族环,L为单键或选自由C6~C
18
的亚芳基和原子核数5至18的亚杂芳基组成的组,R1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氘、卤素、氰基、硝基、C1~C
40
的烷基、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个的杂环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个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3~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磷烷基、C6~C
60
的单芳基氧膦基、C6~C
60
的二芳基氧膦基、C6~C
60
的芳基胺基、C5~C
60
的芳基杂芳基胺基和原子核数5至60个的杂芳基胺基组成的组,A为以下化学式a所表示的取代基,[化学式a]所述化学式a中,*的含义是与化学式1结合的部分,Y为S或O,X1至X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H或N,其中,X1至X4中的至少2个为N,Ar1和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硝基、C1~C
40
的烷基、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个的杂环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个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3~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磷烷基、C6~C
60
的单芳基氧膦基、C6~C
60
的二芳基氧膦基、C6~C
60
的芳基胺基、C5~C
60
的芳基杂芳基胺基和原子核数5至60个的杂芳基胺基组成的组,a至d以及n各自为0至3的整数,
所述L的亚芳基、亚杂芳基、R1至R4、以及Ar1和Ar2的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硼基、芳基硼基、芳基磷烷基、单芳基氧膦基、二芳基氧膦基、芳基胺基、芳基杂芳基胺基和杂芳基胺基各自独立地可以被选自由氘、卤素、氰基、硝基、C1~C
40
的烷基、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的杂环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1~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膦基、C6~C
技术研发人员:朴正根,严玟植,沈载依,金度植,
申请(专利权)人:索路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