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18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及使用方法,属于食用菌农业用具技术领域,该硬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上盖和底盖,使用前先在外壳主体里填满填料,然后盖上上盖,扣好卡扣,再从下面盖上底盖,将组装好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高压灭菌,使用时将底盖摘掉,立即将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钝角向下将外壳主体按压到土壤表面,使设有若干个孔的外壳主体底部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与土壤紧密贴合。该硬质外壳可高温灭菌、可回收、装填方便、使用方便,能使外源营养包与土面紧密贴合的外源营养包外壳,取代以往的软塑料皮。取代以往的软塑料皮。取代以往的软塑料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农业用具
,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源营养包是栽培羊肚菌必需的(参见专利ZL201510532171.3),现有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是用软质塑料外皮内装谷壳、麦粒、玉米芯等填料制成的。但是存在几个问题:1.软质塑料外皮不结实,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时容易因胀袋而破裂。2.塑料外皮制造时容易有肉眼难以发现的孔洞,导致跟外界连通漏气,灭菌后外界杂菌从孔洞侵入,造成感染杂菌。3.塑料外皮不结实,灭菌、包装、运输过程容易被金属等坚硬和尖锐物品刺破,甚至因挤压而破裂。4.传统的塑料外皮的外源营养包放置时需要用钉板打孔,必需有钉板工具(专利ZL201620030851.5),使用不便。5.传统的外源营养包外皮软,内容物也较软,因此整体较软,放置到坚硬的土壤表面时,有时会因为地面起伏而无法与土面紧密贴合,即使用力按压外源营养包,也无法使之与土面贴合。6.外源营养包放到田里后,老鼠和鸟类容易咬破塑料外皮偷吃其中的麦粒。尤其是在西北贫瘠土壤地区,土地里没有其他吃的,鼠害鸟害尤其严重,7.外源营养包使用结束后,塑料外皮没有回收价值,因此被随意丢弃,造成塑料污染,甚至崩解成微塑料颗粒进入土壤和水体。
[0003]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可高温灭菌、可回收、装填方便、使用方便的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及使用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包括外壳主体、上盖和底盖,上述外壳主体为直五棱柱形,上述直五棱柱的底面形状由一个矩形和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组成,上述直五棱柱的顶部第一侧面设有开口一,上述直五棱柱的底部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均设有若干个孔,上述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形成上述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钝角;
[0007]上述上盖为底部设有开口二的长方体壳体,上述开口二的内壁尺寸与开口一的外周尺寸相适配;
[0008]上述底盖为顶部设有开口三的长方体壳体,上述开口三的内壁尺寸与开口二的外周尺寸相适配;
[0009]上述上盖内壁的高度与上述直五棱柱的底面中矩形的宽度相等;上述底盖内壁的高度与上述上盖外壁的高度和上述直五棱柱的底面中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高度总和相等。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可回收、装填方便、使用方便,将外壳主体按压到土壤表面,因为外壳主体下部钝角的存在,形成一
个较钝的楔形,能像斧头刃一样切入土壤,使外壳主体的下部有孔的两个面与土壤紧密贴合,能使外源营养包与土面紧密贴合的外源营养包外壳,取代以往的软塑料皮。
[0011]进一步,上述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钝角为120~160度,优选为150度。
[0012]进一步,上述直五棱柱的底面中矩形的宽度和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高度总和为6~10cm,优选为6cm,上述开口一的外周的长为20~30cm,优选为20cm,开口一的外周的宽为12~15cm,优选为12cm。
[0013]进一步,上述外壳主体、上盖和底盖的壁厚均为1~2mm,优选为1.5mm。
[0014]进一步,上述外壳主体、上盖和底盖的材质均为耐123℃高温的材料。
[0015]更进一步,上述外壳主体、上盖和底盖的材质均为聚丙烯或特氟龙。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壁厚和材质能抗长时间高温,能多次重复使用和灭菌,且抗开裂。
[0017]进一步,上述上盖底部边缘设有卡扣,上述外壳主体外壁设有卡块与卡扣相适配。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进一步保证上盖与外壳主体结合紧密,不容易轻易拆开,卡扣也可成为拆开外壳主体和上盖的机械手着力点。
[0019]进一步,上述底盖外壁和上盖外壁均设有机械手着力点。
[0020]进一步,上述底盖和上盖各自的4个外侧面每个侧面中心有一个1.5~2.5cm长、2~3mm宽、0.2~0.3mm深的凹槽作为机械手着力点。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机械手着力点可以用生产线自动将上盖、外壳主体和底盖进行扣合与拆开的动作。
[0022]进一步,上述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均设有3~5排孔,优选为5排孔,每排设有10~20个孔,孔径为4mm,孔间距为大于等于1cm。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预先开好了孔,免去了软塑料皮的羊肚菌外源营养袋需要的额外打孔操作,且打孔数量和位置与软塑料皮的羊肚菌外源营养袋用打孔钉板打出的效果相似。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使用前先在外壳主体里填满填料,然后盖上上盖,扣好卡扣,再从下面盖上底盖,将组装好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高压灭菌,使用时将底盖摘掉,立即将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钝角向下按压到土壤表面,使设有若干个孔的外壳主体底部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与土壤紧密贴合。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方法装填方便、使用方便。
[0027]更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时将底盖摘掉,将底盖从上面反扣在外壳主体和上盖上。
[0028]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反扣是为了让底盖与其他部分始终在一起,防止遗落丢失。
[0029]更进一步,上述填料为麦粒和谷壳。
[0030]更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结束后,回收外源营养包,用生产线拆开各部件,倒出剩余内容物,自动清洗,以备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组装后爆炸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组装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使用时爆炸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使用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的外壳主体仰视图。
[0036]图中:
[0037]1‑
外壳主体,2

上盖,3

底盖,4

直五棱柱的底面,5

第一侧面,6

第二侧面,7

第三侧面,8

卡扣,9

卡块,10

机械手着力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上盖和底盖,所述外壳主体为直五棱柱形,所述直五棱柱的底面形状由一个矩形和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组成,所述直五棱柱的顶部第一侧面设有开口一,所述直五棱柱的底部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均设有若干个孔,所述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形成所述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钝角;所述上盖为底部设有开口二的长方体壳体,所述开口二的内壁尺寸与开口一的外周尺寸相适配;所述底盖为顶部设有开口三的长方体壳体,所述开口三的内壁尺寸与开口二的外周尺寸相适配;所述上盖内壁的高度与所述直五棱柱的底面中矩形的宽度相等;所述底盖内壁的高度与所述上盖外壁的高度和所述直五棱柱的底面中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高度总和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钝角为120~16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五棱柱的底面中矩形的宽度和钝角等腰三角形的高度总和为6~10cm,所述开口一的外周的长为20~30cm,开口一的外周的宽为12~1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羊肚菌外源营养包的硬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昊刘天海余洋王勇彭卫红常伟张生银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