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超高层建筑竖向预变形控制的精细化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面向超高层建筑竖向预变形控制的精细化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度超过300m的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控制竖向预变形的需求。混凝土核心筒在自重、压力荷载以及收缩徐变等因素影响下,会出现较大的竖向变形,导致其最终层高和标高均无法达到设计值,在不采取预先竖向变形补偿的情况下,超高层建筑实际施工完成的顶部高程与设计高度相差约50cm左右;同时,由于包围在混凝土核心筒外部的钢结构外框架(其作为超高层建筑的外部围护,一般用于承载幕墙)自重较低且不存在收缩徐变的情况,因此,钢结构外框架相对于混凝土核心筒会产生较大的竖向差异变形,导致两者之间横向桁架层的横向联系杆件存在较大的次内力,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0003]为减少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之间的竖向差异变形,进行科学、合理的竖向预变形补偿是有价值且有必要的。然而,目前对于竖向差异变形补偿机理的研究尚不明确,工程人员无法有效确认竖向预变形补偿在横向联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超高层建筑竖向预变形控制的精细化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建立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核心筒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混凝土核心筒受自重、混凝土材料收缩徐变两个因素引起的竖向变形的理论补偿值之和;设超高层建筑具有n个横向桁架层,将底层至第一横向桁架层之间的各楼层设为第一监测单元,第二横向桁架层和第三横向桁架层之间的各楼层设为第二监测单元,
…
,依次类推,n个横向桁架层将超高层建筑划分为n+1个监测单元;S2:根据步骤S1得出的竖向变形的理论补偿值,由下至上对第一监测单元的各楼层进行竖向变形补偿,第一横向桁架层内所有横向联系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铰接连接,在混凝土核心筒受自重引起的竖向变形充分发挥之后,实时监测第一横向桁架层的高程,以及横向联系杆件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应力变化,将横向联系杆件的两端与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的连接节点进行临时固定,以横向联系杆件的弯曲内力指标最接近零的时刻作为其最优封闭固结时间;S3:在竖向变形的理论补偿值较大的情况下,横向联系杆件整体呈现向下弯曲的状态,将横向联系杆件与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架的连接节点的临时固定转为永久封闭固结;在竖向变形的理论补偿值较小的情况下,横向联系杆件整体呈现向上弯曲的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一鸣,房霆宸,吴联定,贾宝荣,李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