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010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立柱,立柱两两对称设置;第一加强管,第一加强管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第二加强管,第二加强管垂直于第一加强管方向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加载梁,加载梁设置在立柱的上端;底座,底座设置在立柱的下端;测量辅助框,测量辅助框设置在立柱的侧壁;量尺,量尺与测量辅助框相连;第一承载梁,第一承载梁设置在一侧立柱上;第二承载梁,第二承载梁设置在另一侧立柱上;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立柱上。具有集束装配后的四联筒体满足装填、运输、维护的精度要求,便于集束装配高效进行。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体积小、易装卸的优点。易装卸的优点。易装卸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和辅助装配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四联筒体集束基本都采用手工装配方式进行,集束结构安装孔位为深孔,即保证不影响外形尺寸,又能保证集束力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施加力矩时,容易产生扭转变形,往往一侧紧固以后,其余三个方向已经产生了位移,使得装配精度难以保证;另由于集束后的四联筒体的三维空间结构,使得空间形位尺寸的测量变得复杂,不易通过卡尺等简易工具进行测量。
[0003]综上所述,存在如下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4]采用手工装配方式进行,集束结构安装孔位为深孔,即保证不影响外形尺寸,又能保证集束力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施加力矩时,容易产生扭转变形,往往一侧紧固以后,其余三个方向已经产生了位移,使得装配精度难以保证;
[0005]集束后的四联筒体的三维空间结构,使得空间形位尺寸的测量变得复杂,不易通过卡尺等简易工具进行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装配方式进行,集束结构安装孔位为深孔,即保证不影响外形尺寸,又能保证集束力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施加力矩时,容易产生扭转变形,往往一侧紧固以后,其余三个方向已经产生了位移,使得装配精度难以保证;集束后的四联筒体的三维空间结构,使得空间形位尺寸的测量变得复杂,不易通过卡尺等简易工具进行测量至少一个技术问题。r/>[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包括:
[0008]立柱,所述立柱两两对称设置;
[0009]第一加强管,所述第一加强管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
[0010]第二加强管,所述第二加强管垂直于第一加强管方向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
[0011]加载梁,所述加载梁设置在立柱的上端;
[0012]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立柱的下端;
[0013]测量辅助框,所述测量辅助框设置在立柱的侧壁;
[0014]量尺,所述量尺与测量辅助框相连;以及
[0015]第一承载梁,所述第一承载梁设置在一侧立柱上;
[0016]第二承载梁,所述第二承载梁设置在另一侧立柱上;
[0017]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立柱上。
[0018]优选的,所述立柱数量包括四根,四根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管数量包括四根,四根第一加强管两两对称平行设置在立柱上。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管和立柱连接处设有挡板。
[002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与万向轮的螺柱配合。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为四联筒体的支撑结构与下部基准面。
[0022]优选的,所述加载梁上端设有吊扣,吊扣结构为一大一小两个螺母,一个与小螺母配套的长螺钉,按照吊挂处宽度用钢筋折弯U型环,两个螺母焊接在U型环顶部。
[0023]优选的,所述加载梁位于立柱顶部,封堵上端开口,通过螺钉对四联筒体的垂直方向提供加载力,使其在集束装配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满足四联筒体垂直方向的精度要求,配合承载结构的U型焊接框架内侧面的水平方向限位,使四联筒体垂直、水平方向的精度满足集束装配精度要求。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四联筒体的水平位置,在装入筒体时,拆下一个螺钉,使其向外转出,为筒体进入留出空间,完全装入后,旋转回来,作为限位面,第二限位块位于U型焊接框架的中间位置,第二限位块与框架的通过销钉定位,第二限位块为磁吸贴合的可拆卸结构,第二限位块用于集束装配过程中导轨的定位,当筒体装入与吊出时第二限位块拆卸掉。
[0025]优选的,所述量尺检测安装到位后的四联筒体长度。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0027]步骤1:拆下加载梁,将第一限位块的旋转朝向外侧,将第二限位块拆下;
[0028]步骤2:放置筒体,将筒体按照装配的前后以及象限关系要求,放置在集束装置上;
[0029]步骤3:开始集束,将第一限位块中上部的两个旋转朝向内侧,将筒体向后推,使筒体对接面与第一限位块的对接面贴合,将加载梁安装,使用集束件与标准件将四联筒体集束装配,使用卡尺测量各个尺寸,使用量尺沿前后开口测量前后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0030]步骤4:按照步骤1将加载梁拆下,将第一限位块上部的两个旋转朝向外侧,将集束后的筒体向前推动至便于拆下第二限位块,将集束装配完成的四联筒体使用吊扣吊出,恢复装置状态后完成集束装配过程。
[0031]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2]通过采用框架限位、限位块限位、加载梁压紧等操作,使得集束装配后的四联筒体满足装填、运输、维护等的精度要求,便于集束装配过程的高效进行。此外,通过适当的尺寸选取,使得本专利技术既能保证良好的额压紧效果,又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装置体积小、易装卸、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3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4]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主视图;
[0036]图3示出了图1中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左视图;
[0037]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俯视图;
[0038]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仰视图;
[0039]图6示出了图1中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的右视图;
[004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1]立柱1;第一承载梁2;加载梁3;第一加强管4;吊扣5;测量辅助框6;量尺7;第二承载梁8;底座9;挡板11;第二加强管12;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3]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两两对称设置;第一加强管4,所述第一加强管4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1之间;第二加强管12,所述第二加强管12垂直于第一加强管4方向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1之间;加载梁3,所述加载梁3设置在立柱1的上端;底座9,所述底座9设置在立柱1的下端;测量辅助框6,所述测量辅助框6设置在立柱1的侧壁;量尺7,所述量尺7与测量辅助框6相连;第一承载梁2,所述第一承载梁2设置在一侧立柱1上;第二承载梁8,第二承载梁8设置在另一侧立柱1上;第一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两两对称设置;第一加强管,所述第一加强管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第二加强管,所述第二加强管垂直于第一加强管方向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加载梁,所述加载梁设置在立柱的上端;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立柱的下端;测量辅助框,所述测量辅助框设置在立柱的侧壁;量尺,所述量尺与测量辅助框相连;以及第一承载梁,所述第一承载梁设置在一侧立柱上;第二承载梁,所述第二承载梁设置在另一侧立柱上;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立柱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数量包括四根,四根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管数量包括四根,四根第一加强管两两对称平行设置在立柱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管和立柱连接处设有挡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与万向轮的螺柱配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为四联筒体的支撑结构与下部基准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梁上端设有吊扣,吊扣结构为一大一小两个螺母,一个与小螺母配套的长螺钉,按照吊挂处宽度用钢筋折弯U型环,两个螺母焊接在U型环顶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四联筒体集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梁位于立柱顶部,封堵上端开口,通过螺钉对四联筒体的垂直方向提供加载力,使其在集束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利李彤铁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