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08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包括:杯体,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金属溶液的腔体,且杯体底部具有一与模具的型腔相通的浇注孔;隔断件,其设置在浇注孔中,隔断件具有与型腔相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腔体相通的第二通道;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衔接处设有一垫片,垫片可隔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被配置为当金属溶液浇注至腔体的预设高度时熔化,以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跟随金属溶液一同流入型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拔塞式浇口杯的使用成本更低,省略了拔塞杆的烘烤等前期准备工作,也无需对拔塞杆等部件进行后期维护;浇注过程中借助金属溶液的温度自动熔化,无需借助外力驱动拔塞杆运动以打开浇注孔,过程更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铸造的过程中,将金属溶液浇注到浇口杯内,再由浇口杯底部的浇口经由浇道流至型腔,金属溶液在型腔内冷却成型,以获得预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向浇口杯内浇注金属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由浇口向下流入型腔,并在浇口附近产生漩涡;由于浇注前期浇口杯内的金属溶液的液面较低,漩涡会将浮在金属溶液表面的浮渣等杂质卷入型腔中,导致铸件质量降低。
[0003]为了防止浇注时金属溶液产生的漩涡将浮渣吸入型腔中,现有的方案中,通常采用一拔塞杆堵住浇口,当浇口杯内的液面高度上升至足够高时,即可拉开拔塞杆以打开浇口;此时液面高度较高,漩涡的力量不足以将浮在金属溶液表面的浮渣吸入型腔中,而当液面高度下降后,型腔已经被金属溶液填满,浮渣被吸入浇口并停留在浇道中,不影响铸件质量。
[0004]如公开号为“CN103706782A”,专利标题为“一种座包浇口杯拔塞装置”的专利文献的记载,包括固定架、杠杆机构和塞棒,固定架安装在座包浇口杯的杯口处,杠杆机构安装在固定架上,塞棒上端与杠杆机构之间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杠杆机构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塞棒运动。在浇注前期通过塞棒堵住浇口,当浇口杯的液面高度上升后,通过杠杆机构带动塞棒运动以打开浇口。
[0005]在上述方案中,塞棒的运动需要通过外力驱动,人力驱动时较为危险;而且塞棒与杠杆组合的结构复杂,前期的烘烤及组装工序繁琐,后期的保养维护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拔塞式浇口杯操作存在危险且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包括:
[0008]杯体,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金属溶液的腔体,且所述杯体底部具有一与模具的型腔相通的浇注孔;
[0009]隔断件,其设置在所述浇注孔中,所述隔断件具有与所述型腔相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腔体相通的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衔接处设有一垫片,所述垫片可隔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被配置为当金属溶液浇注至腔体的预设高度时熔化,以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跟随金属溶液一同流入型腔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隔断件一体成型,且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衔接处设有一台阶面,所述垫片可由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进入所述隔断件内并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隔断件包括可分离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处于第
一套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套管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套管内部中部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0012]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以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衔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所述垫片可由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进入所述隔断件内并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为100mm,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为120mm,所述垫片的外径为12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浇注孔的上沿齐平,且所述第二套管的高度为3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中部开设有一引导熔化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熔化孔为通孔或盲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熔化孔的直径为4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垫片被配置为当金属溶液灌满腔体时熔化,以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0019]所述腔体可容纳3吨金属溶液,浇注速度为80kg/s

120kg/s,金属溶液的温度为1340℃

1370℃,所述垫片的厚度为2.5mm。
[0020]进一步地,所述垫片和所述金属溶液为同一材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通过在浇注孔设置一隔断件,隔断件内具有一垫片,在向腔体内浇注金属溶液时前期,垫片以固态形式存在,并起到隔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作用,以避免金属溶液流入型腔中;随着腔体内的液面逐渐升高至预设高度,垫片受热融化,此时即可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垫片熔化所形成的溶液和金属溶液一同流入型腔内成型。在上述过程中,垫片在腔体液面较低时呈固态状,起到阻挡金属溶液的作用,防止金属溶液在液面较低时流动并形成漩涡,将浮渣吸入型腔内;当液面上升至预设高度后,垫片熔化并跟随金属溶液流入型腔成型,此时金属溶液所形成的漩涡的力度不足以将浮在液面上的浮渣吸入;随着金属溶液流入型腔,腔体内的液面高度的下降,直至该漩涡能够将浮渣吸入时,此时型腔内以充满金属溶液,浮渣最多只能流入浇道而无法达到型腔。以此,即可避免浇注前期因浇口杯内液面高度低,漩涡容易将浮渣吸入型腔的问题,进而替换拔塞式的浇口杯。相较于拔塞式的设置,本申请消耗品为垫片,使用成本低,省略了拔塞杆的烘烤等前期准备工作,也无需对拔塞杆等部件进行后期维护;浇注过程中借助金属溶液的温度自动熔化,无需借助外力驱动拔塞杆运动以打开浇注孔,过程更安全。
[0023](2)在垫片的中心位置开设一引导熔化孔,金属溶液由垫片表面流入引导熔化孔,并与引导熔化孔的侧壁接触,而垫片其他部位只有垫片的上表面与金属溶液接触,使得垫片上温度最高的位置为引导熔化孔。以此,引导熔化孔最开始熔化,并逐渐向四周熔化,直至垫片的边缘位置。垫片在熔化过程中,边缘位置始终保持与台阶面的抵接,可有效的防止垫片掉落并堵塞第一通道或浇道造成堵塞。
[0024](3)引导熔化孔在开始熔化时,金属溶液从引导熔化孔处开始流动,并不断冲刷其侧壁,可加快垫片的熔化速度,防止金属溶液已经达到预定高度但垫片未开始熔化,避免金属溶液在腔体内停留过久。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中浇口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中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实施例中隔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实施例中隔断件的剖视图;
[0029]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实施例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00、杯体;110、腔体;120、浇注孔;
[0033]200、隔断件;210、第一套管;211、第一通道;212、台阶面;220、第二套管;221、第二通道;230、垫片;231、引导熔化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5]请参照图1

图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包括:
[0036]杯体100,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金属溶液的腔体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金属溶液的腔体,且所述杯体底部具有一与模具的型腔相通的浇注孔;隔断件,其设置在所述浇注孔中,所述隔断件具有与所述型腔相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腔体相通的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衔接处设有一垫片,所述垫片可隔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被配置为当金属溶液浇注至腔体的预设高度时熔化,以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跟随金属溶液一同流入型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一体成型,且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衔接处设有一台阶面,所述垫片可由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进入所述隔断件内并与所述台阶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口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包括可分离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处于第一套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套管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套管内部中部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以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衔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所述垫片可由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进入所述隔断件内并与所述台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锐蒋帆刘源源张宽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明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