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006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属于吊顶板安装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包括平接件、连接件、相邻两个吊顶板、调节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个插接部分别插接于连接件上对应的第二插接槽,调节件固定件顶部固定连接于墙顶,根据连接件所处位置将调节固定件上距离墙顶预设距离位置处连接于连接件,在吊顶板的所处高度变化时,则连接件所处位置的高度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将调节固定件上的不同位置连接于连接件,装配式安装,调节固定件通过连接件件将平接件吊起,提高了平接件的稳定性,满足吊顶板的不同高度需求,安装便捷。安装便捷。安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吊顶板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吊顶平接装置中,相邻的两个吊顶板分别连接于连接件,但是并没有对吊顶板的顶部进行止挡,则垃圾容易进入连接件和吊顶板的连接处,给吊顶板造成损伤,同时没有将每个连接件和墙面进行固定连接,连接件受到外力撞击时容易出现晃动,则使得吊顶板的稳定性较差,无法对连接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吊顶板的不同高度需求。
[0003]中国专利CN113668761B、公告日2022

08

09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拆卸装配式吊顶收边平接安装方法,属于装配式吊顶安装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为采用同一种Z型连接件来实现平接和收边,边部吊顶板的一端预先连接第一连接件,安装两侧的墙板,将Z型连接件具有水平朝向开口的第一卡槽的一侧水平卡扣在墙板顶部;设于墙板边部的Z型连接件的第六卡板搭设边部吊顶板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中间的Z型连接件的第一卡槽用于卡接边部吊顶板和中间吊顶板;中间的Z型连接件的第六卡板用于搭设吊顶板,该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可拆卸,实现了一模多用。在上述专利中并没有对吊顶板的顶部进行止挡,则垃圾容易进入连接件和吊顶板的连接处,同时没有将每个连接件和墙面进行固定连接,连接件受到外力撞击时容易出现晃动,则使得吊顶板的稳定性较差,无法对连接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吊顶板的不同高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包括平接件、连接件、相邻两个吊顶板、可调节与连接件的连接处的高度的调节固定件,所述平接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插接槽,所述连接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插接槽,所述平接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插接部;两个所述吊顶板的侧端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一插接槽;每个所述插接部分别插接于所述连接件上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调节固定件顶部固定连接于墙顶,所述调节固定件上距离墙顶预设距离位置处连接于连接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平接件包括基部、用以支撑吊顶板的第一支撑板、用以对吊顶板顶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一限位板分别连接于基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槽由第一限位板、基部、第一支撑板围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平接件还包括用以增大第一限位板强度的第一防撞加强板,所述第一防撞加强板连接于第一限位板远离基部的一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板、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的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插接部底部的第二连接板、两端分别连接
于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于第二限位板的另一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第二限位板的另一侧面的底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部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用以增大两个第二限位板连接强度的连接加强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于第二插接槽的插接板、两端分别连接于插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第四连接板、用以增大第四连接板强度的第二防撞加强板,所述第二防撞加强板连接于第四连接板靠近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用以支撑插接部的第三支撑板、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插接槽由第二支撑板、第三限位板、第三支撑板围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调节固定件包括吊杆、支撑螺母、设置于吊杆上的螺纹部,所述吊杆顶部固定孔并固定连接于墙顶,所述支撑螺母螺接于螺纹部上位于第二支撑板下方的部分,所述支撑螺母顶部抵接于第二支撑板底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件还包括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螺接于螺纹部上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的部分,所述限位螺母底部抵接于第二支撑板顶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于用以增大第二支撑板的强度的第三防撞加强板,所述第三防撞加强板连接于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三限位板的一端。
[0015]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相邻两个吊顶板的侧端分别插接于平接件上的两个第一插接槽,则平接件可以对吊顶板顶部和底部进行收边,对吊顶板进行保护,防止垃圾进入吊顶板和平接件的连接处,两个插接部分别插接于连接件上对应的第二插接槽,调节件固定件顶部固定连接于墙顶,根据连接件所处位置将调节固定件上距离墙顶预设距离位置处连接于连接件,在吊顶板的所处高度变化时,则连接件所处位置的高度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将调节固定件上的不同位置连接于连接件,装配式安装,调节固定件通过连接件件将平接件吊起,提高了平接件的稳定性,满足吊顶板的不同高度需求,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0017]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中的平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吊顶板,2

平接件,21

第一支撑板,22

第一限位板,221

第一防撞加强板,23

第二限位板,24

第一连接板,25

第二连接板,26

第三连接板,27

连接加强板,28

插接板,29

第四连接板,291

第二防撞加强板,3

连接件,31

第二支撑板,32

第三支撑板,33

第三限位板,34

第三防撞加强板,4

调节固定件,41

吊杆,42支撑螺母,43

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接件(2)、连接件(3)、相邻两个吊顶板(1)、可调节与连接件(3)的连接处的高度的调节固定件(4),所述平接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插接槽,所述连接件(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插接槽,所述平接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插接部;两个所述吊顶板(1)的侧端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一插接槽;每个所述插接部分别插接于所述连接件(3)上对应的第二插接槽;所述调节固定件(4)顶部固定连接于墙顶,所述调节固定件(4)上距离墙顶预设距离位置处连接于连接件(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接件(2)包括基部、用以支撑吊顶板(1)的第一支撑板(21)、用以对吊顶板(1)顶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第一限位板(22)分别连接于基部,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22)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插接槽由第一限位板(22)、基部、第一支撑板(21)围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接件(2)还包括用以增大第一限位板(22)强度的第一防撞加强板(221),所述第一防撞加强板(221)连接于第一限位板(22)远离基部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板(23)、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限位板(2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的第一连接板(24)、连接于插接部底部的第二连接板(25)、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5)和第一连接板(24)的第三连接板(26),所述第一限位板(22)连接于第二限位板(23)的另一侧面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板(21)连接于第二限位板(23)的另一侧面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平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项欣雨周东珊林显杨钟亮董陆慧张雅梅魏雪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