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06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包括a.原材料预处理、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c.对铸锭进行锯切和热处理、d.粗加工铸锭得到厚黄铜带、e.厚黄铜带清洗、f.精加工厚黄铜带得到中厚黄铜带、g.中厚黄铜带清洗、h.中厚黄铜带在气垫炉中退火、i.成品轧制,对中厚黄铜带进行轧制得到薄黄铜带即为成品、j.对成品黄铜带进行清洗。通过上述方法使得黄铜晶粒细化,改善了合金性能,可有效的抑制热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黄铜带晶粒度较大,晶界较少,导致材料的塑性变低,在热加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纹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铜带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进步,新材料朝着超高性能、高纯度、高迭代方向发展,对相关产品的集成化、功能化、微型化、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先进铜及铜合金作为核心导体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信息产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国防装备的电子对抗、雷达、大功率微波管,高脉冲磁场导体材料,高速轨道交通用架空导线、大功率调频调速异步牵引电动机导条与端环,新能源汽车用电阻焊电极、电池材料、充电桩弹性材料,冶金工业用连铸机结晶器、电真空器件,电气工程用开关触桥和各种导线等。
[0003]我国铜材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按照包括各种常用铜材在内的总体产量和进口量计算,通用铜材的国内满足度达到了96%。先进铜合金材料与构件在国家安全、重大工程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各种高性能铜产品需求激增,对于铜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现阶段黄铜在连续铸造的过程中易出现晶粒粗大和柱状比例大的问题,材料的塑性下降,挤压困难,在热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开裂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热裂倾向,此外在黄铜的铸造过程中同样存在柱状晶比例高和晶粒粗大,致密性差,热裂倾向大的问题。对现有的技术制备的黄铜带进行观察发现黄铜带晶粒度较大,晶界较少,这导致材料的塑性变低,在热加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纹等问题。
[0004]2019

05

21日公开的中国技术专利CN201821565299公开了一种一种纽扣用黄铜带,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外表面滑动绕接有黄铜带本体,支撑装置包括圆形筒和橡胶圈,圆形筒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圈;黄铜带本体包括黄铜层、钴层、锡层、锰层、电镀层和保护层,黄铜层右端贴合有钴层,黄铜层采用的材料是铜锌二元合金,钴层以钴为主体材料,钴层右端贴合有锡层,锡层以锡为主体材料,锡层右端贴合有锰层,锰层以锰为主体材料,锰层右端贴合有电镀层。但仍然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的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使得黄铜晶粒细化,改善了合金性能,可有效的抑制热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黄铜带晶粒度较大,晶界较少,导致材料的塑性变低,在热加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纹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包括a.原材料预处理、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c.对铸锭进行锯切和热处理、d.粗加工铸锭得到厚黄铜带、e.厚黄铜带清洗、f.精加工厚黄铜带得到中厚黄铜带、g.中厚黄铜带清洗、h.中厚黄铜带在气垫炉中退火、i.成品轧制,对中厚黄铜带进行轧制得到薄黄铜带即为成品、j.对成品黄铜带进行清洗。
[0007]进一步的,所述a.原材料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将各原料加入到熔炼炉中进行熔化,熔炼炉升温,使原料形成熔融状态,熔炼温度为1050C~1200℃;
[0009]S2.将熔融状态的铜水静置10

30分钟进行除气;
[0010]S3.捞取铜水表面的灰渣;
[0011]S4.将铜水转炉至保温炉中,并在保温炉中对铜水进行取样分析;
[0012]S5.若铜水成分不合格则根据要求添加相应的原料,再进行取样分析,直至合格;
[0013]S6.将合格的铜水升温至转炉温度;
[0014]S7.将升温后的铜水转至铸造炉进行铸造。
[0015]进一步的,所述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具体操作为:将铜水转炉至铸造炉中进行铸造,铸造温度为1050℃~1170℃,铸锭速度为100mm/min,一次冷却水设置在结晶器入口处,进水温度为20C~25℃,一次冷却水压0.2MPa~0.4MPa;二次冷却水设置在距离结晶器出口320mm处,二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C~25℃,二次冷却水压0.2MPa~0.4Mpa。
[0016]进一步的,所述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的具体操作还包括:在距离铜水10mm处设置电磁搅拌,电磁搅拌频率为20~25HZ,搅拌使得铜水各部位成分和温度均匀,搅拌时可改变铜水的流动状态和凝固条件,对铜水中初始粗大的柱状晶粒进行破坏,加强细化晶粒,同时可使铜水内的气体向外溢出。
[0017]进一步的,所述c.对铸锭进行锯切和热处理包括锯切和铸锭退火,对铸锭进行锯切,锯切时将铸锭的厚度控制在5500

7000mm;在步进炉中对铸锭进行退火,步进炉的工艺参数为:采用氧化气氛,空燃比为1:11,步进炉的炉压为

20MPa~0MPa,对于黄铜步进炉步进周期的范围值为540s

720s,步进周期的目标值为600s,出炉温度的目标值为810℃

885℃;对于锡黄铜步进炉步进周期的范围值为600s

840s,步进周期的目标值为720s,出炉温度的目标值为870℃。
[0018]进一步的,所述d.粗加工铸锭得到厚黄铜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9]P1.热轧:将退火后的铸锭进行热轧得到铜板带;
[0020]P2.铣面:对铜板带进行铣面处理,单面铣量为0.8

1.0mm,单边铣量为2

4mm,得到铣面板材;
[0021]P3.初轧:对铣面板材进行初轧得到规格为2.5mm
×
650mm
×
L的板材,即厚度为2.5毫米、宽度为650毫米的板材,宽度方向允许公差为
±
2mm;
[0022]P4.切边:对初轧后的板材进行切边,切边后带材的规格为2.5mm
×
640mm
×
L,此处切的是宽度方向的边,沿轧制方向切,宽度方向允许公差为
±
2mm;
[0023]P5.罩式炉退火:在罩式炉内对切边后的板材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550℃,退火时间为8h。
[0024]进一步的,所述f.精加工厚黄铜带得到中厚黄铜带包括对厚黄铜带进行预精轧和精轧,预精轧后黄铜带的规格为0.8mm
×
630mm
×
L,再次精轧后黄铜带的规格为0.284mm
×
630mm
×
L,得到精轧板材,宽度方向允许公差为
±
2mm。
[0025]进一步的,所述h.中厚黄铜带在气垫炉中退火,退火温度为650
±
5℃,退火速度和炉区张力根据板材的不同厚度设置不同的值;所述i.成品轧制,对中厚黄铜带进行轧制得到薄黄铜带即为成品,成品轧制后的规格为0.12mm
×
630mm
×
L。
[0026]进一步的,所述e.厚黄铜带清洗、g.中厚黄铜带清洗和j.对成品黄铜带进行清洗
均包括:碱洗、酸洗、钝化液洗和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原材料预处理、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c.对铸锭进行锯切和热处理、d.粗加工铸锭得到厚黄铜带、e.厚黄铜带清洗、f.精加工厚黄铜带得到中厚黄铜带、g.中厚黄铜带清洗、h.中厚黄铜带在气垫炉中退火、i.成品轧制,对中厚黄铜带进行轧制得到薄黄铜带即为成品、j.对成品黄铜带进行清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原材料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各原料加入到熔炼炉中进行熔化,熔炼炉升温,使原料形成熔融状态,熔炼温度为1050C~1200℃;S2.将熔融状态的铜水静置10

30分钟进行除气;S3.捞取铜水表面的灰渣;S4.将铜水转炉至保温炉中,并在保温炉中对铜水进行取样分析;S5.若铜水成分不合格则根据要求添加相应的原料,再进行取样分析,直至合格;S6.将合格的铜水升温至转炉温度;S7.将升温后的铜水转至铸造炉进行铸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具体操作为:将铜水转炉至铸造炉中进行铸造,铸造温度为1050℃~1170℃,铸锭速度为100mm/min,一次冷却水设置在结晶器入口处,进水温度为20C~25℃,一次冷却水压0.2MPa~0.4MPa;二次冷却水设置在距离结晶器出口320mm处,二次冷却水进水温度为20C~25℃,二次冷却水压0.2MPa~0.4Mp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将原材料铸造成铸锭的具体操作还包括:在距离铜水10mm处设置电磁搅拌,电磁搅拌频率为15~25HZ,搅拌使得铜水各部位成分和温度均匀,搅拌时可改变铜水的流动状态和凝固条件,对铜水中初始粗大的柱状晶粒进行破坏,加强细化晶粒,同时可使铜水内的气体向外溢出。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对铸锭进行锯切和热处理包括锯切和铸锭退火,对铸锭进行锯切,锯切时将铸锭的厚度控制在5500

7000mm;在步进炉中对铸锭进行退火,步进炉的工艺参数为:采用氧化气氛,空燃比为1:11,步进炉的炉压为

20MPa~0MPa,对于黄铜步进炉步进周期的范围值为540s

720s,步进周期的目标值为600s,出炉温度的目标值为810℃

885℃;对于锡黄铜步进炉步进周期的范围值为600s

840s,步进周期的目标值为720s,出炉温度的目标值为87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细晶粒黄铜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粗加工铸锭得到厚黄铜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P1.热轧:将退火后的铸锭进行热轧得到铜板带;P2.铣面:对铜板带进行铣面处理,单面铣量为0.8

1.0mm,单边铣量为2

4mm,得到铣面板材;P3.初轧:对铣面板材进行初轧得到规格为2.5mm
×
650mm
×
L的板材,即厚度为2.5毫米、宽度为6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姚廷鑫朱杨军张曹纪王杰冯丽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科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