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及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99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及成形方法,属于钢板成形领域。针对现有奥氏体钢板晶粒度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的成形方法,包括高温扩散;钢锭锻造;板坯轧制,轧制过程中控制单道次压下量≥16%的次数为5次或5次以上;总轧制道次数≤15次;钢板成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对电渣锭进行高温扩散使保证消除钢锭中铸态枝晶偏析,元素在基体中分布均匀,避免元素偏聚在再结晶阶段出现混晶;其次,通过采用锻造加轧制的方式,对奥氏体钢板中的晶粒度进行控制,批量化制造了晶粒度≥4级、级差≤2级、满足无损检测ASME S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及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板成形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及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四代核电600MW快堆示范工程是我国引领核能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示范快堆堆容器、堆内构件、蒸发器、热交换器等主设备均为国内首套自主化研发、设计的快堆大型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快堆在服役过程中安全运行的基础,其中快堆钢板类产品件,如堆主容器、保护容器用钢板,采用316H奥氏体不锈钢材质,对产品锻件质量及晶粒等级等要求尤为严格,晶粒度不低于4级,级差不大于2级。钢板的传统方法是对连铸钢坯直接轧制,但对于快堆项目钢板,一是由于钢板组织为全奥氏体不锈钢,无法通过热处理相变来细化晶粒,只能在成形工序控制晶粒度,对轧制工艺要求高;其二是该类材质极易发生静态再结晶过程,晶粒粗大及混晶风险极高,因此,对钢板制造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内有该类钢板的制造经验,但钢板产品合格率较低,产品晶粒度控制难度大,其原因在于,钢锭本身存在宏观偏析,影响了轧制后静态再结晶过程,增加了混晶风险,同时,高技术要求降低了钢板制造的工艺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高温扩散:将不锈钢电渣锭加热至1150℃~1240℃,保温60h~160h;S2:钢锭锻造:将经过高温扩散的钢锭进行锻造成所需的轧制板坯,并对轧制板坯进行晶粒度分析和无损检测,满足要求后进行后续步骤;S3:板坯轧制:将轧制板坯进行轧制至目标尺寸,轧制温度为1000℃~1270℃;轧制过程中控制单道次压下量≥16%的次数为5次或5次以上;总轧制道次数≤15次;S4:钢板成形:将经过轧制后的钢板进行固溶热处理和酸洗后得到奥氏体不锈钢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轧制前还包括对轧制板坯进行加热:采用连续炉对轧制板坯进行加热,加热速率为100~200mm/min,其中预热区温度范围500℃~850℃,预热区时间1~3h;加热区温度范围900℃~1200℃,加热区时间1~3h;高温均热区温度范围1230℃~127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奥氏体不锈钢钢板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均热区的保温时间与板坯厚度关系如下:当板坯厚度≤200mm,保温时间2h;当板坯厚度在200mm的基础上每增加50mm,保温时间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银董凯李向艾海昆张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