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71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其方法包括:通过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和汛期月有效雨量;依据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将年度降雨量与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拟合得到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将汛期月降雨量与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拟合得到第二类拟合关系式;通过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和第二类拟合关系式对年度预测雨量进行计算得到年度和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本年度和各月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了定量预测,实现了年度、月度突发地质灾害工作安排量化的目标,提高了地质灾害安排工作效率。地质灾害安排工作效率。地质灾害安排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预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降雨是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0003]每一年度,为了实现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科学管理,年度工作计划方案中需要对年度突发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安排年度工作部署。目前采用的预测方法是根据年度降雨量进行一个趋势性预测,比如与过去十年平均数值偏低、偏高或者持平等预测结论,该预测结论基本是定性结论,并没有明确的数量,对于年度灾害在各月的发生情况,更是无从提及,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年度工作安排的针对性和科学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其解决了目前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没有量化预测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包括:
[0009]对获取的历史的年降雨量和汛期月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和汛期月有效雨量;
[0010]依据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
[0011]将获取的年度降雨量与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拟合,得到年降雨量与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第一类拟合关系式;
[0012]将求取的汛期月降雨量与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拟合,得到汛期月降雨量与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第二类拟合关系式;
[0013]通过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和第二类拟合关系式对获取的年度预测雨量进行计算,得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和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
[0014]可选地,对获取的历史的年降雨量和汛期月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和汛期月有效雨量包括:
[0015]通过年度有效折算公式对获取的历史的年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
[0016]通过汛期月度有效折算公式对获取的历史的汛期月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汛期月有效雨量;
[0017]其中,
[0018]年度有效折算公式为:
[0019][0020]式(1)中,q
n
为年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有效化数量,Q
n
为年降雨量,为99年的平均汛期雨量百分比;
[0021]汛期月度有效折算公式为:
[0022][0023]式(2)中,q
y
为汛期各月有效雨量,为99年的汛期各月平均降雨量,为99年的平均年降雨量。
[0024]可选地,处于6

9月的汛期的各月的月有效雨量分别为:
[0025]6月的有效雨量为:
[0026]q6=Q
n
·
0.1177;
ꢀꢀꢀꢀꢀꢀꢀꢀꢀꢀꢀꢀꢀꢀꢀꢀꢀꢀꢀ
(3)
[0027]7月的有效雨量为:
[0028]q7=Q
n
·
0.3489;
ꢀꢀꢀꢀꢀꢀꢀꢀꢀꢀꢀꢀꢀꢀꢀꢀꢀꢀꢀ
(4)
[0029]8月的有效雨量为:
[0030]q8=Q
n
·
0.2854
ꢀꢀꢀꢀꢀꢀꢀꢀꢀꢀꢀꢀꢀꢀꢀꢀꢀꢀꢀꢀ
(5)
[0031]9月的有效雨量为:
[0032]q9=Q
n
·
0.0917
ꢀꢀꢀꢀꢀꢀꢀꢀꢀꢀꢀꢀꢀꢀꢀꢀꢀꢀꢀꢀ
(6)
[0033]式(3)

(6)中,q6、q7、q8、q9分别为6月、7月、8月、9月的有效雨量。
[0034]可选地,依据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包括:
[0035]求取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即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在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占比;
[0036]依据求取得到的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获取的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
[0037]可选地,
[0038]所述第一类拟合关系式为:
[0039]N
n
=0.222Q
n

97.63
ꢀꢀꢀꢀꢀꢀꢀꢀꢀꢀꢀꢀꢀꢀꢀꢀ
(7)
[0040]式(7)中,N
n
为第n年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Q
n
为第n年年降雨量;
[0041]所述第二类拟合关系式为:
[0042][0043]式(8)中,分别为第n年的6、7、8、9月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Q
n
为年降雨量。
[0044]可选地,通过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和第二类拟合关系式对获取的年度预测雨量进行计算,得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和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之后,还包括:
[0045]通过主导率公式计算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所对应的各类地质灾害的主导率和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所对应的各类地质灾害的主导率;
[0046]通过第三类拟合公式对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以及所对应的各类地质灾害的主导率进行拟合,得到年度地质灾害预警指数;
[0047]通过第三类拟合公式对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以及所对应的各类地质灾害的主导率进行拟合,得到汛期月度地质灾害预警指数;
[0048]其中,
[0049]所述主导率公式为:
[0050][0051][0052]式(9)和式(10)中,P
N
为年度主导率,为历史上第n年i类地质灾害的主导率,N
n
为第n年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P
Y
为汛期月度主导率;
[0053]所述第三类拟合公式为:
[0054]I
N
=α1P
N
N
n
+β1N
n
ꢀꢀꢀꢀꢀꢀꢀꢀꢀꢀꢀꢀꢀꢀ
(11)
[0055][0056]式(11)和式(12)中,I
N
为年度地质灾害预警指数,I
Y
为汛期月度地质灾害预警指数,α1、β1、α2、β2均为常数。
[0057]可选地,通过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和第二类拟合关系式对获取的年度预测雨量进行计算,得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和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之后,
还包括:
[0058]依据求取得到的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获取的历史的年降雨量和汛期月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和汛期月有效雨量;依据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将获取的年度降雨量与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拟合,得到年降雨量与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将求取的汛期月降雨量与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进行拟合,得到汛期月降雨量与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第二类拟合关系式;通过第一类拟合关系式和第二类拟合关系式对获取的年度预测雨量进行计算,得到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和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获取的历史的年降雨量和汛期月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和汛期月有效雨量包括:通过年度有效折算公式对获取的历史的年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激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年有效雨量;通过汛期月度有效折算公式对获取的历史的汛期月降雨量进行有效化折算,得到汛期月有效雨量;其中,年度有效折算公式为:式(1)中,q
n
为年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有效化数量,Q
n
为年降雨量,为99年的平均汛期雨量百分比;汛期月度有效折算公式为:式(2)中,q
y
为汛期各月有效雨量,为99年的汛期各月平均降雨量,为99年的平均年降雨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6

9月的汛期的各月的月有效雨量分别为:6月的有效雨量为:q6=Q
n
·
0.1177; (3)7月的有效雨量为:q7=Q
n
·
0.3489; (4)8月的有效雨量为:q8=Q
n
·
0.2854 (5)9月的有效雨量为:
q9=Q
n
·
0.0917 (6)式(3)

(6)中,q6、q7、q8、q9分别为6月、7月、8月、9月的有效雨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包括:求取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即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在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占比;依据求取得到的汛期月有效雨量在年有效雨量的占比和获取的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得到汛期月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拟合关系式为:N
n
=0.222Q
n

97.63 (7)式(7)中,N
n
为第n年年度突发地质灾害数量,Q
n
为第n年年降雨量;所述第二类拟合关系式为:式(8)中,分别为第n年的6、7、8、9月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Q
n
为年降雨量。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芝南赟胡福根于淼张翊超赵娜娜韩建超孙旭吕晓波李孟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