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919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进水管、排泥井、隔板、左消能板、异向斜板、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消能板、同向斜板、右排泥口、右排泥管、左抽吸管、右抽吸管、出水管、观察井、上清渣泵接管、带式除油机接管、下清渣泵接管的设置进行油水分离操作,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后通过左消能板、异向斜板的阻挡消能,流速降低,通过隔板阻隔,流速再次减弱,右消能板、同向斜板的设置可再次减弱污水流速,污水在外池体内静置,油水分离后被分离后的油浮于液面,通过带式吸油毡除油机适时清除,底部沉积的污泥,通过污泥井及排泥管道系统由泵排除,油水分离效果良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店、餐厅、宾馆业随之增加,厨余污水排放中的油污,由于没有得到分离回收,直接排入周边的江河湖泊,容易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由此可见,分离收集厨房排水中的污油,是水资源免遭污染重要措施;现有技术中,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油水分离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进水管、排泥井、隔板、左消能板、异向斜板、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消能板、同向斜板、右排泥口、右排泥管、左抽吸管、右抽吸管、出水管、观察井、上清渣泵接管、带式除油机接管、下清渣泵接管的设置进行油水分离操作,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后通过左消能板、异向斜板的阻挡消能,流速降低,通过隔板阻隔,流速再次减弱,右消能板、同向斜板的设置可再次减弱污水流速,污水在外池体内静置,油水分离后被分离后的油浮于液面,通过带式吸油毡除油机适时清除,底部沉积的污泥,污泥从外池体底部的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排泥口、右排泥管排出,通过污泥井及排泥管道系统由泵排除,油水分离效果良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外池体、进水管、排泥井、隔板、左消能板、异向斜板、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消能板、同向斜板、右排泥口、右排泥管、左抽吸管、右抽吸管、出水管、观察井、上清渣泵接管、带式除油机接管、下清渣泵接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外池体左侧,排泥井设置在外池体内部,隔板设置外池体内部,左消能板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异向斜板与左消能板连接,左排泥口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左排泥管与左排泥口连通、右消能板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同向斜板与右消能板连接、右排泥口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右排泥管与右排泥口连通,左抽吸管设置在外池体左侧,右抽吸管设置在外池体右侧,出水管设置在外池体右侧,观察井设置在外池体顶部,所述上清渣泵接管设置在外池体顶部、带式除油机接管设置在外池体顶部,所述下清渣泵接管设置在外池体底部。
[0006]所述隔板为网格板,外池体内部设置有两个隔板,排泥井由两个隔板分隔而成。
[0007]所述左消能板、异向斜板位于排泥井左侧,异向斜板斜向左消能板的左侧设置,右消能板、同向斜板位于排泥井左侧,同向斜板斜向左消能板的右侧设置。
[0008]所述左排泥口为内部中空的方形体,排泥口的顶面及四个侧面均设置有圆形孔,右排泥口的结构与左排泥口结构相同。
[0009]所述左排泥管、右排泥管、左抽吸管、右抽吸管连接有抽吸泵。
[0010]所述观察井设置有两个,两个观察井与外池体的连接口位于排泥井的左右两侧。
[0011]所述出水管设置有两根。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进水管、排泥井、隔板、左消能板、异向斜板、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消能板、同向斜板、右排泥口、右排泥管、左抽吸管、右抽吸管、出水管、观察井、上清渣泵接管、带式除油机接管、下清渣泵接管的设置进行油水分离操作,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后通过左消能板、异向斜板的阻挡消能,流速降低,通过隔板阻隔,流速再次减弱,右消能板、同向斜板的设置可再次减弱污水流速,污水在外池体内静置,油水分离后被分离后的油浮于液面,通过带式吸油毡除油机适时清除,底部沉积的污泥,污泥从外池体底部的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排泥口、右排泥管排出,通过污泥井及排泥管道系统由泵排除,油水分离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外池体、2

进水管、3

排泥井、4

隔板、5

左消能板、
[0015]6‑
异向斜板、7

左排泥口、8

左排泥管、9

右消能板、10

同向斜板、11

右排泥口、12

右排泥管、13

左抽吸管、14

右抽吸管、15

出水管、16

观察井、17

上清渣泵接管、18

带式除油机接管、19

下清渣泵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
[0017]如图1所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外池体1、进水管2、排泥井3、隔板4、左消能板5、异向斜板6、左排泥口7、左排泥管8、右消能板9、同向斜板10、右排泥口11、右排泥管12、左抽吸管13、右抽吸管14、出水管15、观察井16、上清渣泵接管17、带式除油机接管18、下清渣泵接管19,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外池体1左侧,排泥井3设置在外池体1内部,隔板4 设置外池体1内部,所述隔板4为网格板,外池体1内部设置有两个隔板 4,排泥井3由两个隔板4分隔而成,左消能板5设置在外池体1内部,异向斜板6与左消能板 5连接,左排泥口7设置在外池体1内部,左排泥管8与左排泥口7连通、右消能板9设置在外池体1内部、同向斜板10与右消能板9连接,所述左消能板5、右消能板9为方形板,左消能板5及右消能板9的侧面与外池体1的内部连接,异向斜板6,左消能板5、异向斜板6位于排泥井3左侧,异向斜板6 斜向左消能板5的左侧设置,右消能板9、同向斜板10位于排泥井3左侧,同向斜板10斜向左消能板5的右侧设置,右排泥口11设置在外池体1内部,右排泥管12 与右排泥口11连通,所述左排泥口7为内部中空的方形体,左排泥口7的顶面及四个侧面均设置有圆形孔,右排泥口11的结构与左排泥口7结构相同,左抽吸管13 设置在外池体1左侧,右抽吸管14 设置在外池体1右侧,所述左排泥管8、右排泥管12、左抽吸管13、右抽吸管14连接有抽吸泵,出水管15设置在外池体1右侧,出水管 15设置有两根,观察井16设置在外池体1顶部,所述上清渣泵接管 17 设置在外池体1顶部、带式除油机接管18设置在外池体1顶部,所述下清渣泵接管19设置在外池体1底部,所述观察井16 设置有两个,两个观察井16与外池体1的连接口位于排泥井3的左右两侧。
[0018]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进水管22、排泥井3、隔板4、左消能板5、异向斜板6、左排泥口7、左排泥管8、右消能板9、同向斜板10、右排泥口11、右排泥管12、左抽吸管13、右抽吸管
14、出水管15、观察井16、上清渣泵接管、带式除油机接管、下清渣泵接管的设置进行油水分离操作,污水从进水管22 进入后通过左消能5、异向斜板6的阻挡消能,污水流经左消能板5、异向斜板6流速降低,流经排泥井3通过隔板4 阻隔,流速再次减弱,流经右消能板9、同向斜板10的设置可再次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外池体、进水管、排泥井、隔板、左消能板、异向斜板、左排泥口、左排泥管、右消能板、同向斜板、右排泥口、右排泥管、左抽吸管、右抽吸管、出水管、观察井、上清渣泵接管、带式除油机接管、下清渣泵接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外池体左侧,排泥井设置在外池体内部,隔板设置外池体内部,左消能板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异向斜板与左消能板连接,左排泥口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左排泥管与左排泥口连通、右消能板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同向斜板与右消能板连接、右排泥口设置在外池体内部,右排泥管与右排泥口连通,左抽吸管设置在外池体左侧,右抽吸管设置在外池体右侧,出水管设置在外池体右侧,观察井设置在外池体顶部,所述上清渣泵接管设置在外池体顶部、带式除油机接管设置在外池体顶部,所述下清渣泵接管设置在外池体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油水分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慧聪黄剑海龙江王忠明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海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