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烟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19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烟具,发热组件包括发热载体和发热丝,发热丝绕设于发热载体的外侧,发热丝具有延伸方向和垂直于延伸方向并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各近端沿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直线或螺旋线,各远端沿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螺旋线,远端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轴线与近端形成的直线重合,或者与近端形成的螺旋线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热组件及电子烟具,可以有效增大发热丝与发热载体的接触面积,使发热丝加热面积明显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和增强其加热效果,进而有效提高采用这种发热组件的电子烟具的雾化效率。的雾化效率。的雾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烟具


[0001]本技术涉及发热组件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烟具用发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气雾发生装置包括虚拟香烟、电子烟,蒸汽烟等等,主要是用于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模拟吸烟感觉,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
[0003]发热组件是气雾发生装置的核心组件,其中发热组件中的发热丝是电热转化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加热雾化液产生烟雾。目前电子烟雾化器的发热丝主要分为棉芯式和陶瓷芯式,其中棉芯式又可分为横芯式和竖芯式。横芯式发热丝为采用单根发热丝以一定的螺距缠绕在棉绳载体上,竖芯式发热丝是用网片式发热片贴附在无纺布等棉麻载体上。横芯式发热丝由于其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但横芯式发热丝多采用单根发热丝,其与棉绳载体的接触面较小,导致雾化效率较低,因此其雾化效率不如竖芯而只能用于小容量的电子烟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其旨在增大与载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电子烟具的雾化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0006]发热载体;
[0007]发热丝,绕设于所述发热载体的外侧,所述发热丝具有延伸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并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各所述近端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直线或螺旋线,各所述远端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螺旋线,所述远端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近端形成的直线重合,或者与所述近端形成的螺旋线同轴。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延伸方向的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位于所述矩形相对的两边上。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菱形,所述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中,较长的所述对角线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圆形任一直径的两端点为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的两个顶点分别为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与所述发热载体过盈配合。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呈等螺距缠绕于所述发热载体的外侧。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载体由棉制成。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设有两个并平行设置。
[001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
[0017]本技术提供的发热组件及电子烟具,通过将发热丝绕设于发热载体的外侧,并使发热丝具有延伸方向和垂直于延伸方向并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各近端沿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直线或螺旋线,各远端沿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螺旋线,远端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轴线与近端形成的直线重合,或者与近端形成的螺旋线同轴,可以有效增大发热丝与发热载体的接触面积,使发热丝加热面积明显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和增强其加热效果,进而有效提高采用这种发热组件的电子烟具的雾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延伸方向的的横截面为矩形或菱形的发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采用图1的发热丝的发热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3为延伸方向的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采用图3发热丝的发热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或图3中发热载体被发热丝箍紧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6为图1中发热丝的横截剖面示意图。
[0024]图7为图3中发热丝的横截剖面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发热载体10;发热丝20,近端21,远端22;电极引线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照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
[0029]发热载体10;
[0030]发热丝20,绕设于发热载体10的外侧,发热丝20具有延伸方向和垂直于延伸方向并相对设置的近端21和远端22,各近端21沿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直线或螺旋线,各远端22沿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螺旋线,远端22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轴线与近端21形成的直线重合,或者与近端21形成的螺旋线同轴。
[003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丝为金属丝,并经加捻工艺形成。加捻是利用回转运动,把金属丝像洗脸时绞毛巾一样加以扭转,以使金属丝内部的纵向联系固定起来的过程。金属丝绕本身轴心扭转一周,叫做加上一个“捻回”。加捻利用金属丝的弯曲和扭转,弯曲可造成卷绕,扭转会形成捻回。金属丝如果一端固定,另一端扭转,有一定张力,就产生捻回。如果没有张力,则金属丝的扭转有可能转化为弯曲,金属丝会扭结成小辫子状。
[0032]金属丝加捻时,将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回转,金属丝绕自身轴心旋转,其外侧扭曲而呈螺旋状,内侧由于两端的固定而维持直线状态。本实施例中,远端22为横截面上距离旋转轴线的最远的点,近端21为横截面上距离旋转轴线最近的点。请参照图6或图7,远端22位于外侧,近端21位于内侧。
[0033]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丝在加捻的过程中,内侧也可能发生些许的扭曲,而使近端21
的连线呈小幅度的螺旋状(请参照图6或图7,近端21偏离旋转中心,图中位于内部的虚线的圆形为各近端21的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这个情况下,远端22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近端21形成的螺旋线同轴,且远端22形成的螺旋线和所述近端21形成的螺旋线在各截面的距离相等。
[0034]由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发热丝20经过加捻后呈现“麻花”状的扭曲,这一扭曲形态与发热载体10接触,可以有效增大发热丝20与发热载体10接触面积,使发热丝20加热面积明显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和增强其加热效果。
[003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发热丝20沿延伸方向的的横截面为矩形,近端21和远端22位于矩形相对的两边上。
[0036]具体地,发热丝20选用初始状态截面为矩形的金属丝时,对矩形截面发金属丝进行加捻为将其一端握持住,另一端回转,使其呈现扭曲形态,以增大发热丝20的外表面积从而增大发热丝20加热面积。对金属丝进行加捻后,加捻后的金属丝的截面多为矩形,不过如果捻回数量较多的话,金属丝的形变也会较大,而金属丝的横截面也会由矩形形变呈菱形。
[0037]其中,当加捻后的金属丝的横截面为矩形时,近端21和远端22位于矩形相对的两边上。而当加捻后的金属丝的横截面为菱形时,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中,较长的对角线的两端分别为近端21和远端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载体;发热丝,绕设于所述发热载体的外侧,所述发热丝具有延伸方向和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并相对设置的近端和远端,各所述近端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直线或螺旋线,各所述远端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连接而呈螺旋线,所述远端形成的螺旋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近端形成的直线重合,或者与所述近端形成的螺旋线同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位于所述矩形相对的两边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菱形,所述菱形的两个对角线中,较长的所述对角线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刘光烜李雪林云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