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69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拆卸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解决了目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时,使用锤击提环的方式导致受力不均造成堵塞或提环报废的技术问题。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包括支承座、带把手的螺母以及提环;所述支承座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开口端面内壁呈限位台阶结构,筒状结构的底部中心沿支承座轴向开有孔;提环由与螺母内螺纹相配合的螺杆以及安装在螺杆顶部的圆环组成;所述螺杆能够穿过筒状结构底部中心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保证双密封圈堵塞拔出过程受力合理、平稳,有效保护产品及辅具螺纹,降低产品、辅具报废风险,同时大大提高了堵塞拆卸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堵塞拆卸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堵塞拆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拆卸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

技术介绍

[0002]双密封圈堵塞,是在两端均设有密封圈的结构件,随整体产品磨合、试验、检修等过程中,均需反复拆解,清理并更换密封圈。拆解过程中,提环拧入双密封圈堵塞用螺纹孔,沿轴向向上提起,直至堵塞拔出。堵塞及提环结构见附图2。堵塞安装在圆形壳体内部,堵塞一端面中心开有螺纹孔用于拧入提环。
[0003]在实际操作时,堵塞上的两处密封圈自身压缩量较大,在长时间存放和浸油工况下,密封圈变粗,与壳体内孔摩擦力成倍增加,需拔出堵塞的力度更大,更多情况是将提环拧到位后,因徒手拔出困难,只能通过用紫铜棒锤击提环圆环,直至堵塞拔出。这种操作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弊端如下:
[0004]1.由于锤击过程中受力不匀,螺纹孔会出现螺纹掉扣、滑丝情况,造成堵塞和提环报废,尤其在拆卸过程出现掉扣后,堵塞需采取机加手段才能取出。
[0005]2.受力方向与堵塞定位孔轴线方向不一致,会造成拆卸力度大大增加,同时有可能造成堵塞卡死在装配孔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解决目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时,使用锤击提环的方式导致受力不均造成堵塞或提环报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
[0007]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包括支承座、带把手的螺母以及提环;所述支承座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开口端面内壁呈限位台阶结构,筒状结构的底部中心沿支承座轴向开有孔;提环由与螺母内螺纹相配合的螺杆以及安装在螺杆顶部的圆环组成;所述螺杆能够穿过筒状结构底部中心孔。
[0008]本技术设计了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有效解决了拆卸过程中受力不匀,拆卸力与拆卸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拆卸时,支承座以壳体外圆定位,支承座开口处的限位台阶卡在壳体外缘且两端面贴合,操作时,将支承座安放在壳体上,带把手的螺母通过螺纹与提环结合,并将带把手的螺母旋转至一定高度,提环穿过支撑座内孔,拧入双密封圈堵塞螺纹孔,一手固定提环,另一手转动带把手的螺母手柄,使把手的螺母端面与支承座底部端面贴合。之后一手固定支承座,另一手继续转动带把手的螺母手柄(手柄转动方向与之前是一个方向),带动提环升起,将双密封圈堵塞缓缓提起,直到双密封圈堵塞底部基本高出壳体配合孔端面,固定带把手的螺母通过把手就可以将双密封圈堵塞拽出(连同支承座一起)。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保证双密封圈堵塞拔出过程受力合理、平稳,有效保护产品及辅具螺纹,降低产品、辅具报废风险,同时大大提高了堵塞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技术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 使用提环拆卸双密封堵塞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1‑
壳体,2

双密封圈的堵塞,3

挡圈,4

提环,5

带把手的螺母,6

支承座,61

限位台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0013]如图1所示,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由支承座6、带把手的螺母5以及提环4组成;所述支承座6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开口端面内壁呈限位台阶结构61,筒状结构的底部中心沿支承座6轴向开有孔;提环4由与螺母内螺纹相配合的螺杆以及安装在螺杆顶部的圆环组成;所述螺杆能够穿过筒状结构底部中心孔;支承座6底部到限位台阶的间距不小于待拆卸双密封圈堵塞2的高度,这样能够保证双密封圈堵塞底部在拆卸时能够完全高出壳体配合孔端面。
实施例2
[0014]带把手的螺母5由螺母以及安装在螺母径向侧壁上的把手组成;把手的长度大于支承座6的宽度。这样在转动把手时更加方便且省力。
[0015]支撑座大小、开口尺寸、限位台阶结构根据壳体内外径尺寸来设置。实际应用时,支承座6以壳体1外圆定位,且两端面贴合,支承座6高度要确保双密封圈堵塞2能被拉出壳体1。操作时,将支承座6安放在壳体1上,带把手的螺母5通过螺纹与提环4结合,并将带把手的螺母5旋转至一定高度,提环4穿过支撑座6内孔,拧入双密封圈堵塞2螺纹孔,一手固定提环4,另一手转动带把手的螺母5手柄,使把手的螺母5端面与支承座5端面贴合。一手固定支承座5,继续转动带把手的螺母5手柄,带动提环4升起,将双密封圈堵塞2缓缓提起,直到双密封圈堵塞2底部高出壳体1配合孔端面,固定带把手的螺母5,拧出(取出)双密封圈堵塞2。实际应用中,支承座6底部到限位台阶的间距不小于待拆卸双密封圈堵塞2的高度,这样的距离设定已经能够保证双密封圈堵塞2底部高出壳体1配合孔端面,双密封圈堵塞2顶部与支承座内底面之间的依然有一定的间距,确保了双密封圈堵塞2从壳体孔内被完全取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密封圈堵塞拆卸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座(6)、带把手的螺母(5)以及提环(4);所述支承座(6)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开口端面内壁呈限位台阶结构(61),筒状结构的底部中心沿支承座(6)轴向开有孔;提环(4)由与螺母内螺纹相配合的螺杆以及安装在螺杆顶部的圆环组成;所述螺杆能够穿过筒状结构底部中心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密封圈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云飞殷建生杨雄伟李秀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