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托、弹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17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托、弹体组件,涉及火药发射技术领域,以解决单对称面弹体无有效弹托进行稳定飞行姿态试验的技术问题。该弹托包括套筒以及设在套筒内的承托件,承托件具有容置弹体至少部分部位的第二腔体;套筒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具有圆形的第一腔段以及靠近开口的锥形的第二腔段,第二腔段沿着远离开口的方向截面减小,其中,承托件与第一腔段过盈配合;套筒具有与开口相对的底壁,套筒由三个相同的瓣体围合而成,底壁由各个瓣体具有的子底壁组成,弹体的底面在各个子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无扰动或微扰动的弹体与弹托的分离,保证单对称面弹体的稳定的飞行姿态。的稳定的飞行姿态。的稳定的飞行姿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托、弹体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药发射
,尤其涉及一种弹托、弹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单对称面弹体的气动布局的典型特征是其截面多由上下曲率不同的曲线组合、包络而成。相对于传统的回转体圆形截面弹体及其衍生弹体具有多个对称面,此类单对称面弹体仅有一个对称面。
[0003]在该类单对称面弹体终点效应的研究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采用缩比弹体进行试验。缩比弹体通过发射器平台使用火药燃气加载以获得一定的飞行姿态。在加载过程中,由于弹体直径小于发射器平台的发射管的口径,需要采用次口径发射技术,即将弹体置入到相适配的弹托中进行发射。
[0004]相关技术中,弹托通过多瓣结构组合而成,弹托中间开设有与弹体外形相同的盲孔内腔。受限于此类弹托风阻分离方式对内腔形状的要求,其仅适用于发射传统的旋转对称弹体,用于单对称面弹体会对其飞行姿态产生极大扰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托,以解决单对称面弹体无有效弹托进行稳定飞行姿态试验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托,用于次口径发射器中弹体的承托,所述弹体包括单对称面弹体,所述弹托包括套筒以及设在所述套筒内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具有容置所述弹体至少部分部位的第二腔体;所述套筒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圆柱形的第一腔段以及靠近所述开口的锥形的第二腔段,所述第二腔段沿着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截面减小,其中,所述承托件与所述第一腔段过盈配合;所述套筒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套筒由三个相同的瓣体围合而成,所述底壁由各个所述瓣体具有的子底壁组成,所述弹体的底面在各个所述子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弹体的至少部分部位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腔体为类圆柱形的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横截面恒定;所述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所述承托件的中心轴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大于0
°
;或者,所述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所述承托件的中心轴重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承托件外壁还具有沿轴向设置的三个切割槽,所述套筒具有各个所述瓣体形成的三个连接面,每个所述切割槽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面相对;
各个所述切割槽与所述第二腔体贯通。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三个切割槽中的一个切割槽的中心面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单对称面内。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腔体沿着所述承托件的轴向贯通所述承托件;或者,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套筒的底壁的一端为封闭的端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所述弹体的面等分轴相同,所述弹体的面等分轴是指:在所述弹体恒定的横截面上设置三条相交于面等分点的射线,三条射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其中一条射线与所述横截面的对称轴重合,且所述横截面各个所述射线分割为三个等面积的部分,所述面等分轴穿过所述面等分点,并且所述面等分轴平行于所述弹体的轴线;其中,所述弹体的轴线是指:所述弹体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具有几何中心,垂直于所述弹体的底面且通过所述几何中心的线。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弹托还包括用于连接各个所述瓣体的紧固件,各个所述瓣体与所述开口相对的端部与所述紧固件螺纹连接;或者,各个所述瓣体粘接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与各个所述瓣体螺纹连接的部分的外侧壁形成有多个预裂槽,各个所述预裂槽沿着所述紧固件周向分布。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材质密度大于所述承托件和/或所述紧固件的材质密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承托件和/或所述紧固件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乙烯或尼龙66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套筒的材质为7A04铝合金。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背离各个所述瓣体的端部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材质密度大于所述紧固件的材质密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外壁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与所述发射器的口径适配;或者,所述套筒的外壁为圆柱体,且所述套筒的外壁轴向的中间部分具有减重部。
[0017]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中,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8](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承托件容置单对称面弹体,承托件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放置在套筒的第一腔段内,套筒采用三个相同的瓣体结构围合而成,而套筒的开口端具有锥形的第二腔段。当承托弹托以及弹体整体飞出次口径发射器的发射管时,三个相同的瓣体结构在径向不再受发射管约束,锥形的第二腔段在高速气流中受到径向的气动力作用,三个瓣体沿径向飞散。相对于将套筒与第一腔体作为一体结构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弹托通过气动力作用,实现无扰动或微扰动的弹体与弹托的分离,保证单对称面弹体的稳定飞行姿态。
[0019](2)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套筒与承托件之间、弹体与承托件的第二腔体之间均为过盈配合的关系,并且弹体的底面在各个子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可以使得单对称面弹体受力均匀,各个结构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当弹体以及弹托在发射器的发射管内
的运动阶段可以保持完整的配合关系,从而保证了单对称面弹体飞出发射管后具有稳定的飞行姿态。由于受力均匀,而且三个瓣体均相同,使得弹托自分离时不会造成弹体的扰动。
[0020](3)进一步地,当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承托件的中心轴之间预设夹角为0
°
时,放置在第二腔体中的单对称面弹体会以0攻角进行发射;而当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承托件的中心轴之间预设夹角大于0
°
时,单对称面弹体会以预设夹角的攻角进行发射,从而可以通过承托件的更换,实现单对称面弹体的初始攻角的设定,实现单对称面弹体的带攻角发射。因此,可以满足更多的科学研究需求。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弹体组件,包括弹体以及第一方面提供的弹托。
[0022]所述弹体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第一方面提供的弹托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单对称面弹体横截面示意图;图1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单对称面弹体横截面示意图;图1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单对称面弹体横截面示意图;图2A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分瓣式弹托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分瓣式弹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弹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套筒结构示意图;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瓣体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托,其特征在于,用于次口径发射器中弹体的承托,所述弹体为单对称面弹体,所述弹托包括套筒以及设在所述套筒内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具有容置所述弹体至少部分部位的第二腔体;所述套筒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圆形的第一腔段以及靠近所述开口的锥形的第二腔段,所述第二腔段沿着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截面减小,其中,所述承托件与所述第一腔段过盈配合;所述套筒还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套筒由三个相同的瓣体围合而成,所述底壁由各个所述瓣体具有的子底壁组成,所述弹体的底面在各个所述子底壁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弹体的至少部分部位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腔体的横截面恒定;所述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所述承托件的中心轴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大于0
°
;或者,所述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所述承托件的中心轴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外壁还具有沿轴向设置的三个切割槽,所述套筒具有各个所述瓣体形成的三个连接面,每个所述切割槽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面相对;各个所述切割槽与所述第二腔体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切割槽中的一个切割槽的中心面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单对称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面等分轴与所述弹体的面等分轴相同,所述弹体的面等分轴是指:在所述弹体恒定的横截面上设置三条相交于面等分点的射线,三条射线之间的角度为120
°
,其中一条射线与所述横截面的对称轴重合,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锋时振清刘彦黄风雷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