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31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工业污水顺次进行氧化处理、水解酸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工业污水,之后将生活污水与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混合进行调节处理,得到混合污水;最后将混合污水顺次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泥水分离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处理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各分点进水量配比,解决混合污水中由于工业污水较多导致的碳源不足问题,保证了A2O工艺的处理效果,同时降低处理能耗和成本。通过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混合污水中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地大分子有机物,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芬顿工艺技术是利用高级氧化原理来分解污水相关的有害化学物质,其芬顿反应试剂主要由亚铁盐和过氧化氢组成,在一定的pH值条件时,在催化剂三价铁离子的作用下,双氧水被催化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使污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成分污染物发生如加成、取代、断键、开环、电子转移等一系列的有机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高分子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分解为易被微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处理难以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例如采用少量芬顿反应试剂对工业污水进行预处理,将污水中的难以降解高分子有机物氧化一部分,使污水的溶解性、混凝沉淀性和可生化降解性能发生较大改变,这样利于污水后续处理。
[0003]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与回流污泥先进入厌氧池完全混合,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未分解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释放;接下来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的氨态氮通过硝化反应生成硝态氮,同时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以能量,微生物从水中吸收磷,磷进入细胞组织,富集在微生物内,经沉淀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
[0004]目前,针对二级生物处理基础上进一步深度处理出水中氮的去除,常采用的工艺有深床滤池、活性炭吸附法以及膜分离工艺。
[0005]深床滤池滤料层在缺氧环境下运行,通过反硝化反应和颗粒滤料的截留悬浮物的作用,降低出水浊度,能够同时去除SS、TN、TP。活性炭吸附工艺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而去除的过程,同时可以有效的去除臭味和色度。活性炭吸附技术对于一些难以通过生物法和化学法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膜分离技术是指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力下,进行分离、提纯以及浓缩富集的技术。与传统的过滤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可以在不依靠其它设备的情况下以不同的速度在混合物中分离不同物质。
[0006]目前在处理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时,由于工业污水的水质水量冲击,造成混合污水可生化性较低且碳源不足,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效果较差,同时由于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在碳源需求上的矛盾与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同时高效脱氮和除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与稳定性。
[0007]因此,研究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同时高效脱氮和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和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将工业污水顺次进行氧化处理、水解酸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工业污水;
[0012](2)将生活污水与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混合进行调节处理,得到混合污水;
[0013](3)将混合污水顺次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泥水分离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处理即可;
[0014]所述脱磷除氮处理在生物反应池中进行,生物反应池采用分点进水方式,进水点分别为厌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厌氧区和缺氧区进水配比为3~4:6~7,外回流比为60~100%,内回流比为150~250%。
[00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氧化处理采用芬顿试剂,芬顿试剂中双氧水和亚铁离子的摩尔比为4~6:1,其中双氧水的投加量为15~25mL/L。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水解酸化处理时水力停留时间为6~10h。
[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调节处理时水力停留时间为6~10h。
[00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泥水分离处理时顺次通过二沉池和高效沉淀池,其中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h,高效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15min。
[00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深度处理在MBR滤池中进行,MBR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6h。
[00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消毒处理时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通过分析工业污水来源,工业污水水质水量,并查阅大量文献,本专利技术选择适合的预处理工艺,切实有效地提高工业污水可生化性。
[0023](2)通过调整各分点进水量配比,解决混合污水中由于工业污水较多导致的碳源不足问题,保证了A2O工艺的处理效果,同时降低处理能耗和成本。
[0024](3)通过MBR滤池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混合污水中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地大分子有机物,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1)将工业污水顺次进行氧化处理、水解酸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工业污水;
[0028](2)将生活污水与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混合进行调节处理,得到混合污水;
[0029](3)将混合污水顺次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泥水分离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处理即可;
[0030]所述脱磷除氮处理在生物反应池中进行,生物反应池采用分点进水方式,进水点分别为厌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厌氧区和缺氧区进水配比为3~4:6~7,外回流比为60~100%,内回流比为150~250%。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工业污水在进行氧化处理前优选依次通过细格栅、提升泵房,其中细格栅的栅条间隙为8~12mm,优选为9~11mm,进一步优选为10mm。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氧化处理采用芬顿试剂,芬顿试剂中双氧水和亚铁离子的摩尔比为4~6:1,优选为4.5~5.5:1,进一步优选为5:1;其中双氧水的投加量为15~25mL/L,优选为17~23mL/L,进一步优选为20mL/L。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水解酸化处理时水力停留时间为6~10h,优选为7~9h,进一步优选为8h。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生活污水与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混合前优选依次通过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其中粗格栅的栅条间隙为18~22mm,优选为19~21mm,进一步优选为20mm;细格栅的栅条间隙为4~6mm,优选为5mm;沉砂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0~50s,优选为35~45s,进一步优选为40s。
[003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可生化性并优化碳源分配的混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工业污水顺次进行氧化处理、水解酸化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工业污水;(2)将生活污水与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混合进行调节处理,得到混合污水;(3)将混合污水顺次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泥水分离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处理即可;所述脱磷除氮处理在生物反应池中进行,生物反应池采用分点进水方式,进水点分别为厌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厌氧区和缺氧区进水配比为3~4:6~7,外回流比为60~100%,内回流比为150~2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处理采用芬顿试剂,芬顿试剂中双氧水和亚铁离子的摩尔比为4~6:1,其中双氧水的投加量为15~25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斐王童袁建伟李向明张栋年朱浩吴天明杨志懋蔚静雯孔春才李春立毛娟贺明武王竟全王景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