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92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养殖废水经格栅池滤除漂浮物,再经化浆池、固液分离机及调节池处理后、再经初沉池、沼气池和中间沉淀池沉淀污泥,上清液进入生化池进行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进入二沉池再次沉淀污泥,上清液进入除磷反应池经添加除磷剂处理后进入终沉池进行最后沉淀,出水达水质要求;而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通过叠螺机压滤后,上清液返回调节池,实现循环处理,且该流程的最终出水水质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外排标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外排标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外排标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工艺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0003]用于废水处理的工艺很多,但由于养殖废水的浓度高和成分复杂,对处理工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现有的处理工艺仅仅只是依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严格的出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废水进入格栅池,通过粗细两道机械格栅机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进入化浆池,经过搅拌后通过固液分离机将粪便与尿液分离,分离后的粪便进行有机堆肥,尿液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
[0005](2)调节池通过泵提升至初沉池,经初次加药反应沉淀,沉淀分离泥水,上清液至沼气池,沼气池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沉淀池,沉淀污泥,上清液进入生化池;
[0006](3)生化池中投加碱以增加水中的碱度,生化池包括一级缺氧、一级好氧、二级缺氧以及二级好氧,其中,一级缺氧处理后进入一级好氧处理,一级好氧处理后部分混合液回流至一级缺氧进行重复处理,其余混合液则进入二级缺氧,二级缺氧处理后进入二级好氧处理,二级好氧处理后部分混合液回流至二级缺氧进行重复处理,其余混合液则进入二沉池;
[0007](4)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一级缺氧处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二沉池出水排入除磷反应池,进行二次加药处理后进入终沉池,沉淀泥水分离,出水经消毒后进入生态塘,存放,达标灌溉。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沼气池、中间沉淀池、二沉池以及终沉池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后通过叠螺机脱水产生污泥贮泥进行泥饼堆肥,而压滤液则返回进入调节池。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初次加药为絮凝剂,步骤(4)中二次加药为除磷剂和絮凝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为PAM,所述除磷剂包括铁盐除磷剂、铝盐除磷剂、钙盐除磷剂以及微生物絮凝剂除磷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采用的消毒液为液氯消毒剂或次氯酸钠。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设置为厌氧状态,以有利于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除磷剂的用量为300g/L,絮凝剂用量为10g/L。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终沉池经沉淀后的出水,其CODcr≤200mg/l,BOD5≤100mg/l,SS≤200mg/l,氨氮≤80mg/l。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对养殖废水进行多级的预先处理以及通过工艺中的泥水分离,再处理等工序将废水的水质处理成符合排放灌溉的要求,且在现有技术的排放水质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废水的处理工艺,其水质排放标准如下:
[0022][0023]养殖废水包括以下几股废水:
[0024]1、畜禽尿液废水,COD2000—5000之间,氨氮大于150;2、猪舍场地冲洗废水水,COD10000—20000之间,;3、员工生活污水,COD500—1000之间,氨氮小于100;本实施例采用畜禽尿液废水,水中的COD浓度最高可达20000mg/l,虽然对于污水来讲可生化性较好,但构成COD浓度污染物成分复杂,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
[0025]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6]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废水进入格栅池,通过粗细两道机械格栅机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进入化浆池,经过搅拌后通过固液分离机将粪便与尿液分离,分离后的粪便进行有机堆肥,尿液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
[0027](2)调节池通过泵提升至初沉池,经初次加药反应沉淀,沉淀分离泥水,上清液至沼气池,沼气池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沉淀池,沉淀污泥,上清液进入生化池;
[0028](3)生化池中投加碱以增加水中的碱度,生化池包括一级缺氧、一级好氧、二级缺氧以及二级好氧,其中,一级缺氧处理后进入一级好氧处理,一级好氧处理后部分混合液回流至一级缺氧进行重复处理,其余混合液则进入二级缺氧,二级缺氧处理后进入二级好氧处理,二级好氧处理后部分混合液回流至二级缺氧进行重复处理,其余混合液则进入二沉池;
[0029](4)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一级缺氧处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二沉池出水排入除磷反应池,进行二次加药处理后进入终沉池,沉淀泥水分离,出水经消毒后进入生态塘,存放,达标灌溉。
[0030]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沼气池、中间沉淀池、二沉池以及终沉池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后通过叠螺机脱水产生污泥贮泥进行泥饼堆肥,而压滤液则返回进入
调节池。
[003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初次加药为絮凝剂,步骤(4)中二次加药为除磷剂和絮凝剂。
[00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采用的消毒液为液氯消毒剂或次氯酸钠。
[003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设置为厌氧状态,以有利于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
[0034]进一步的,所述除磷剂的用量为300g/L,絮凝剂用量为10g/L。
[003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终沉池经沉淀后的出水,其CODcr≤200mg/l,BOD5≤100mg/l,SS≤200mg/l,氨氮≤80mg/l。
[0036]进一步的,絮凝剂为PAM,除磷剂包括铁盐除磷剂、铝盐除磷剂、钙盐除磷剂以及微生物絮凝剂除磷剂一种或多种。
[0037]铁盐除磷剂是指铁系化合物药剂,以聚合硫酸铁、三氯化铁及硫酸亚铁为代表的主要除磷剂,其效果优于其它各类的药剂,其中高分子聚合硫酸铁对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铁盐溶解于水中所生成的铁离子可中和水中的负电胶体颗粒,还可与磷酸盐发生反应生成磷酸铁沉淀物。其次常用除磷剂,其溶解于水中所生成的氧化铁或氢氧化铁具有胶粘作用可对磷酸盐进行吸附沉淀处理,另外聚合硫酸铁作为高聚物溶解于水中形成的多喝氢氧化铁具有强络合混凝性。
[0038]铝盐除磷剂以硫酸铝、聚合氯化铝、氯酸钠为代表,这一类除磷剂的除磷效果绝大部分取决于氢氧化铝的吸附作用,也因此它在除磷上不如铁盐,且由于其除磷后在水中的残留铝离子长期的堆积会使动植物受到严重的危害。
[0039]钙盐除磷剂是以石灰、片碱、复合碱等碱性药剂为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废水进入格栅池,通过粗细两道机械格栅机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然后自流进入化浆池,经过搅拌后通过固液分离机将粪便与尿液分离,分离后的粪便进行有机堆肥,尿液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2)调节池通过泵提升至初沉池,经初次加药反应沉淀,沉淀分离泥水,上清液至沼气池,沼气池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沉淀池,沉淀污泥,上清液进入生化池;(3)生化池中投加碱以增加水中的碱度,生化池包括一级缺氧、一级好氧、二级缺氧以及二级好氧,其中,一级缺氧处理后进入一级好氧处理,一级好氧处理后部分混合液回流至一级缺氧进行重复处理,其余混合液则进入二级缺氧,二级缺氧处理后进入二级好氧处理,二级好氧处理后部分混合液回流至二级缺氧进行重复处理,其余混合液则进入二沉池;(4)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一级缺氧处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二沉池出水排入除磷反应池,进行二次加药处理后进入终沉池,沉淀泥水分离,出水经消毒后进入生态塘,存放,达标灌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河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