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磨床及其装配方法及控制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4717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磨床及其装配方法及控制方法。所述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磁性吸附组件提供有磁吸区域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限位组件的定位基座,且使得所述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调整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偏离方向与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压力方向有关。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通过轴承内圈与打磨机构的自适应,打磨机构将轴承内圈压至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从而对处于打磨位置处的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极大提高了打磨精度。大提高了打磨精度。大提高了打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圈磨床及其装配方法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轴承内圈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内圈磨床及其装配方法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从而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0003]在对轴承内圈的沟道进行打磨时,需要固定轴承内圈,然后使用打磨机构进行打磨。但是,现有技术存在着对轴承内圈打磨尺寸精度控制差、质量稳定性差、对设备精度要求高等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磨床包括磁性吸附组件、机械臂组件、限位组件和打磨机构,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用于吸附轴承内圈的磁吸区域,且受控地转动,所述机械臂组件用于将轴承内圈移动至所述磁吸区域处,所述限位组件靠近所述磁吸区域且与所述磁吸区域具有间距,所述打磨机构用于将处于所述磁吸区域处的轴承内圈压至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并对处于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的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所述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有磁吸区域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所述限位组件的定位基座,且使得所述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调整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偏离方向与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压力方向有关。
[0005]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有磁吸区域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所述限位组件的定位基座,且使得所述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包括如下步骤:定位出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转动轴心;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转动轴心处安装支撑杆件,使得所述支撑杆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在所述支撑杆件的远离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一端安装角度检测装置;使得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受控地转动,根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角度调整所述镂空部的中心以及圆度,直至所述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固定所述定位基座,且拆卸所述支撑杆件和所述角度检测装置。
[0006]可选地,所述使得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受控地转动,根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角度调整所述镂空部的中心以及圆度,直至所述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
的步骤中,根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角度调整装配于所述定位基座上的紧固件的高度,从而调整所述镂空部的中心以及圆度。
[0007]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具有夹角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调整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所述压力方向确定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布置姿态;根据所述轴承内圈的尺寸以及目标中心位置调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磁吸区域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磁吸区域之间的间距,所述目标中心位置为预设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所在位置,所述目标中心与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之间具有间距;将所述限位组件固定在所述定位基座上。
[0008]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所述压力方向确定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布置姿态的步骤中,将所述压力方向分解为竖向方向和水平方向,根据所述压力方向确定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一轴线方向与所述竖向方向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二轴线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的夹角,从而确定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布置姿态。
[0009]可选地,所述调整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还包括如下步骤:使得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用于抵触所述轴承内圈的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竖向方向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且使得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用于抵触所述轴承内圈的第二限位面与所述水平方向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范围在44

46
°
中任一值;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范围在6
‑8°
中任一值。
[0011]可选地,所述机械臂组件包括用于将待打磨的轴承内圈从进料装置移动至所述磁吸区域处的第一机械臂和用于将已打磨的轴承内圈移动至下料装置的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包括用于插入轴承内圈的第一插入端部,所述第二机械臂包括用于插入轴承内圈的第二插入端部,所述装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机械臂转动至第一目标位置,将所述第一插入端部的中心调整至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机械臂将待打磨的所述轴承内圈移动至所述磁吸中心时所处位置;将所述第二机械臂转动至第二目标位置,将所述第二插入端部的中心调整至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二机械臂在所述磁吸中心加载已打磨的所述轴承内圈时所处位置。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如前述的装配方法装配获得的轴承内圈磨床,包括:磁性吸附组件,提供用于吸附轴承内圈的磁吸区域,且受控地转动;机械臂组件,用于将轴承内圈移动至所述磁吸区域处;
所述限位组件,靠近所述磁吸区域且与所述磁吸区域具有间距;所述打磨机构用于将处于所述磁吸区域处的轴承内圈压至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并对处于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的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偏离方向与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压力方向有关;定位基座,用于安装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有磁吸区域的一侧,所述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前述的轴承内圈磨床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从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中选择出一种控制模式的选择操作;在选择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控制机械臂组件的第一机械臂卸载所述轴承内圈后再对所述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操作;在选择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式时,控制第一机械臂在加载所述轴承内圈的状态下对所述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操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通过将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磁吸区域的中心,根据镂空部的中心调整限位组件在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磁吸区域的中心,偏离方向与打磨机构施加至轴承内圈上的压力方向有关。因此,本专利技术方案必须要先将镂空部的中心对准磁吸区域的中心,然后再调整限位组件在定位基座上的位置,如此调整之后,可以实现将轴承内圈首先放置在磁吸区域中,然后通过轴承内圈与打磨机构的自适应,打磨机构将轴承内圈压至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从而对处于打磨位置处的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打磨精度非常高。可以理解的是,机械臂组件将轴承内圈移动至磁吸区域时,该机械臂组件在移动过程即便存在细微偏差,也不会对轴承内圈的精度影响非常大,通过磁性吸附组件的吸附,就可以将轴承内圈吸附至磁吸区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磨床包括磁性吸附组件、机械臂组件、限位组件和打磨机构,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用于吸附轴承内圈的磁吸区域,且受控地转动,所述机械臂组件用于将轴承内圈移动至所述磁吸区域处,所述限位组件靠近所述磁吸区域且与所述磁吸区域具有间距,所述打磨机构用于将处于所述磁吸区域处的轴承内圈压至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并对处于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打磨位置处的轴承内圈进行打磨,所述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有磁吸区域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所述限位组件的定位基座,且使得所述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调整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偏离方向与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压力方向有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提供有磁吸区域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所述限位组件的定位基座,且使得所述定位基座的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包括如下步骤:定位出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转动轴心;在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转动轴心处安装支撑杆件,使得所述支撑杆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在所述支撑杆件的远离所述磁性吸附组件的一端安装角度检测装置;使得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受控地转动,根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角度调整所述镂空部的中心以及圆度,直至所述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固定所述定位基座,且拆卸所述支撑杆件和所述角度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得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受控地转动,根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角度调整所述镂空部的中心以及圆度,直至所述镂空部的中心对准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的步骤中,根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角度调整装配于所述定位基座上的紧固件的高度,从而调整所述镂空部的中心以及圆度。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具有夹角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调整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位置,使得所述限位组件限定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偏离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所述压力方向确定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布置姿态;根据所述轴承内圈的尺寸以及目标中心位置调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磁吸区域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磁吸区域之间的间距,所述目标中心位置为预设的所述打磨位置的中心所在位置,所述目标中心与所述磁吸区域的中心之间具有间距;将所述限位组件固定在所述定位基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打磨机构施加至所述轴承内圈上的所述压力方向确定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布置姿态的步骤中,将所述压力方向分解为竖向方向和水平方向,根据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庆华陆亚军吴雄顾征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