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增益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96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增益放大器,增益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数字电位器、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端和第一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通信增益放大时进行自动调节,增加输入或输出稳定性。输入或输出稳定性。输入或输出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增益放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局域网和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自适应增益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可变增益放大器(VGA)是通信发射器中的一个关键模块,它与反馈环路一起组成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AGC用来处理幅度变化范围很大的输入信号,使输出信号幅度保持恒定或仅在较小范围内变化,不至于因为输入信号太大或太小而使得发射器无法正常工作,高功率效率和高线性是AGC主要的性能要求,而现有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可变增益步长都比较大,到底增益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增益放大器,包括增益模块,所述增益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四数字电位器U4、第一电阻R1、第一PMOS管Q1、第二NMOS管Q2、第一输出端OUT1、第一输入端IN1,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端和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相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H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反相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反相端、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和第一PMOS管Q1栅极、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DIN引脚连接,第一PMOS管Q1漏极和第二NMOS管Q2源极、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CLK引脚连接,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W引脚、L引脚和接地端连接,第二NMOS管Q2的栅极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端连接,第二NMOS管Q2的漏极和第一PMOS管Q1源极连接;第一输入端IN1用于被放大信号输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用于反馈放大,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用于区域反馈,第一输入端IN1输入信号时,信号经第一电阻R1、第四数字电位器U4进行负反馈增益,当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反馈到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反相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同相端用于设置增益输出后的幅值区域阈值,若第一输入端IN1经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馈增益后趋近于最大增益幅值时,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分别反馈到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DIN引脚和第一PMOS管Q1,第一PMOS管Q1截止,若第一输入端IN1经过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馈增益后趋近于最小增益幅值时,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使第二NMOS管Q2导通而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DIN引脚无输入,DIN的引脚状态表为最大增益幅值和最小增益幅值时的调节信号,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CLK引脚和第一PMOS管Q1漏极、第二NMOS管Q2源极引脚连接,第一PMOS管Q1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Q2的漏极和调节信号连接,完成增益信号幅值临近区域时进行自动调节。
[0004]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五运算放大器U5、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第一PMOS管Q1源极、第二NMOS管Q2漏极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
端和第五运算放大器U5反相端、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第五电阻R5一端、第六电阻R6一端、第五运算放大器U5同相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考虑模块化的使用配置,调节信号通过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完成,采用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对第五运算放大器U5进行固定幅值同相增益,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用于第五运算放大器U5同相端初始信号输入,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用于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积分后使第五运算放大器U5跳变,以此循环使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模拟调节信号到第一PMOS管Q1和第二NMOS管Q2。
[0005]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六运算放大器U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六运算放大器U6同相端和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端连接,第六运算放大器U6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另一端和第一PMOS管Q1源极、第二NMOS管Q2漏极、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考虑到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的模拟信号会经第一PMOS管Q1和第二NMOS管Q2的反馈到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次数因第一PMOS管Q1和第二NMOS管Q2的导通门限会出现次数衰减或与预设的调节出现偏差,通过第六运算放大器U6信号转换后进行输出,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分压配置第一PMOS管Q1、第二NMOS管Q2的导通电压参数,第六运算放大器U6输出后经第七电阻R7反馈到第一PMOS管Q1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Q2的漏极,进行调节,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CLK引脚接收信号时,根据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DIN引脚不同状态变化,使W引脚距H或L引脚进行调节,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增益倍数,最终使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钳制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增益幅值区域内,完成自适应变化;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九电阻R9一端、第十电阻R10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九电阻R9另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同相端、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同相端、第十二电阻R12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一端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DIN引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反相端、第十六电阻R16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D1、第三光电三极管Q3、第十七电阻R17,所述第一光电二极管D1阳极和第二NMOS管Q2源极连接,第一光电二极管D1和第三光电三极管Q3耦合封装,第三光电三极管Q3集电极和电源连接,第三光电三极管Q3发射极和第十七电阻R17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第一光电二极管D1阴极和接地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二输入端IN2,所述第二输入端IN2和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CS反引脚连接;
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幅值区域阈值通过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进行设置,也可通过电源模块进行设置,因通过一个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控制第四数字电位器U4的DIN引脚,通过第十四电阻R14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无输出时进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增益放大器,包括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数字电位器、第一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端和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反相端和第一电阻一端、第四数字电位器的H引脚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第三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一PMOS管栅极、第四数字电位器的DIN引脚连接,第一PMOS管漏极和第二NMOS管源极、第四数字电位器的CLK引脚连接,第四数字电位器的W引脚、L引脚和接地端连接,第二NMOS管的栅极和第三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第一PMOS管源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五运算放大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所述第五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二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第一PMOS管源极、第二NMOS管漏极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和第五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和第四电阻一端、第五电阻一端、第六电阻一端、第五运算放大器同相端连接,第五电阻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第一电容另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模块还包括第六运算放大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所述第六运算放大器同相端和第五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第六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一端连接,第七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虎王照新李建伟蔡彩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炎黄国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