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677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4
本公开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系统,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动力学参数,建立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所述动力学模型,确定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各个自由度的固有频率;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固有频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同步调整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中各悬置(2)的各个方向的刚度,以使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固有频率趋向于满足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商用车行业的发展,车辆的NVH(汽车噪声、振动和舒适性等各项指标)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厂家的重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的振动噪声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传统商用车,还是新兴的新能源车辆,均离不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该系统是连接动力总成和车架、车身的弹性系统,具有支承、限位和隔振的作用。
[0003]为了衰减由不平路面、加减速和制动等复杂工况下引起的瞬态大幅度振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低频时应具有大阻尼刚度的特性。但为降低车内振动噪声水平,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高频时应具有小阻尼低刚度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经研究发现,针对悬置系统固有频率的合理配置和振动模态能量解耦,相关技术中采用能量解耦法进行优化设计。但这种方法存在固有频率配置和模态能量解耦不能兼顾的情况,工程师一般优先保证固有频率配置,牺牲了非关键方向的模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动力学参数,建立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所述动力学模型,确定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各个自由度的固有频率;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固有频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同步调整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中各悬置(2)的各个方向的刚度,以使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固有频率趋向于满足设计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固有频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同步调整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中各悬置(2)的各个方向的刚度,以使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固有频率趋向于满足设计要求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的固有频率不满足设计要求,等比例调整所述悬置(2)的每个方向的刚度,直至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对应的固有频率均处于设计要求的目标频率区间内;其中,各悬置(2)的各个方向的刚度包括各悬置(2)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相互正交的u轴、v轴和w轴方向的刚度,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各个自由度的固有频率包括在广义坐标系下沿相互正交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固有频率以及绕x轴、绕y轴和绕z轴方向的固有频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的固有频率不满足设计要求,等比例调整所述悬置(2)的每个方向的刚度,直至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对应的固有频率均处于设计要求的目标频率区间内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的固有频率小于对应自由度的频率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将所述各悬置(2)的每个方向的刚度乘以同一个比例系数;其中,所述比例系数大于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的固有频率不满足设计要求,等比例调整所述悬置(2)的每个方向的刚度,直至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对应的固有频率均处于设计要求的目标频率区间内的步骤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任一自由度的固有频率大于对应自由度的频率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将所述各悬置(2)的每个方向的刚度乘以同一个比例系数;其中,所述比例系数小于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避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动力学参数建立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动力学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质心位置和各个自由度的转动惯量;根据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质心位置、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的各个自由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严彬陈太荣陈魁俊王敏吴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