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41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利用实测密度剖面计算得到本征模态解;依据温度链观测结果获取当前密度剖面条件下水下目标水下波动场的垂直位移、水平传播速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形态级数解项拟合级数解系数,整理得到最终的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采用解析和实际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融合海上实测数据对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进行仿真,在复原水下目标航行扰动特性的基础上即降低了数值计算量,又提高了仿真结果精度。又提高了仿真结果精度。又提高了仿真结果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目标探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下目标在海面上产生的水动力尾迹主要有表面波、伯努利峰丘、漩涡以及V型内波。其中V型内波尾迹是发生在密度稳定层化的水体内部的一种波动,其周期长、影响范围广,存留时间长,基于V型内波尾迹的水下目标遥感探测具有探测范围广的优势,其机理、传播特征研究是流体力学研究热点之一。尾迹预报方法主要是解析方法和粘流数值预报方法,粘流数值预报结果精度较高,而遥感探测尾迹研究将覆盖10~20公里,范围大大扩展,粘流数值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其计算域要求,而解析方法可实现广域内波尾迹远场快速预报,但仿真结果精度依赖于等效的移动质量源,为了提升仿真精度,急需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采用解析和实际观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意在对水下目标V型尾迹进行仿真时,在复原水下目标航行扰动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数值计算量的降低,并提高仿真结果精度。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海上实测的CTD观测数据,提取参与求解模态级数的实测密度剖面,并进行深度分层形成映射数据,获取在当前密度剖面和水下目标航深条件下的本征模态解;基于温度链观测结果,获取在不同密度剖面及海深、航速条件下的波动场的第一参数,同时获取水下目标的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所述波动场的垂直位移、水平传播速度,所述第二参数包括所述水下目标的长度、半径和航深;基于所述本征模态解,依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获取所述第一参数的形态级数解项,并根据温度链观测深度波动信息时间离散数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取级数解系数;将所述级数解系数,带入到形态级数解,对所述水下目标的V型内波尾迹进行仿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映射数据的过程中,对所述CTD观测数据进行深度校正和滤波处理后,进行拉格朗日插值后,将所述实测密度剖面进行深度分层,形成K维*2维的所述映射数据,其中,K表示密度剖面深度分层数,2表示映射数据为深度和密度2列长度为K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本征模态解的过程中,所述本征模态解表示为:其中,φ
m
(z)和ω
m
均表示本征模态解,β即β
m
为1,2,

,K,m表示级数项,z表示水下目标航深,H表示海深,N表示浮频率,即z深度上浮频率N(z)的简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本征模态解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映射数据,获取所述浮频率,其中,所述浮频率表示为:其中,ρ0(z)表示为指定z深度的密度值,

z表示为深度间距,ρ0(z+Δz)表示为z+

z深度的密度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融合海上实测数据的水下目标V型内波尾迹仿真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标秦锋于振涛王丹余路陶荣华李婷婷许素芹陈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