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35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自交系NP64为母本,以自交系京24为父本杂交,配制玉米杂交种锦华736。其中NP64是以178与8723杂交后,再与A801杂交,之后连续选单株自交多代育成;自交系京24是以早熟302作母本,以黄野四为父本杂交组配的杂交种,F↓[1]代选择自然开放的抗涝、抗病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经连续6代自交育成而成。该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生物产量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世界上杂种优势利用最早的作物,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 国均把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和推广优良玉米新杂交种,作为提高玉米产量、改良 i米品质的一条重要技术途径。美国1956年已普及了玉米杂交种,我国1987 年玉米杂交种的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选育玉米杂交种主要技术环 节,包括根据育种目标进行自交系选育、亲本选配、杂交新组合的鉴定选择、 不同生态环境的区域试验评价等。世界上玉米育种和生产先进的国家如美国、 法国、德国,为了满足生产和市场的不断需求,及时地选育和推出一代又一代 新品种来更换原有的品种。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从欧美玉米主产国引进大批杂交种用于试验、研究。 至目前,我国的玉米育种研究主要是以选育单交种为主。在已经进行过的四次 品种更新过程中,第四代杂交种在生产中推广了卜余年,亲本自交系的纯度下 降、抗性衰退,杂交种的产量、整齐度已经大不如推广之初,因此选用配合力 高、农艺性状好、基因型纯合的自交系配制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农 民用户期待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新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杂种优势理论,选用高配合力、农艺性状好、基因 型纯合、双亲亲缘关系远的自交系杂交,选育出高产、抗病的玉米杂交种。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包括选育自交系,安全隔离,调节播期,适宜行比,去杂去劣,母本去雄,铲除父本,适时收获,利用自交系NF64 为母本,自交系京24为父本杂交,配制玉米杂交种。其中所述的自交系NF64是用(178 X 8723)与A801杂交组配成三交种,经连 续6代单株自交选育而成。其中所述的自交系京24是是以早熟302与黄野四杂交组配的杂交种,经连 续8代连续选株自交选育而成。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生物材料178、 8723、 A801、早熟302及黄野四均己在非专利 文献中公开,并且上述生物材料在申请人处均有保存,申请人保证自本专利申 请曰起20年内向公众发放。178已在2002年5月1日出版的《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报》2002年第3 期中公告。授权号CAN20000110. 8,品种权证书号第20020087.8723巳在2003年5月1日出版的((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报》2003年 第3期,第5页屮公告。授权号CAN200i0031. 9,品种权证书号第20030295.其中A801已在宋儒,徐福春,杨永华,王景成,郭志有,张雪冬,宋波,刘洋,刘 欢;高配合力多抗自交系A801的选育及利用;辽宁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8-99中公开。其中京24已在范弘伟,陈刚,毛振武,刘秀芝,卢丽红,玉米新品种京玉 7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作物杂志,2007,第5期94-95中公开。本专利技术利用自交系NP64为母本,自交系京24为父本杂交配制的玉米杂交 种锦华736的特征特性该杂交种在河北地区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 种蠡玉16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拱土能力强。苗期生长旺盛、 抗逆性强。株型紧凑,茎杆紫红色。株高280厘米,穗位100厘米。雄穗分枝 数较多,花粉量足;花药紫色,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左右,穗粗5. 5厘米左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8. 5 克左右。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较好,单穗粒重、百粒重高。抗大、小斑病、茎腐 病及锈病,抗倒性强,品质优良。亲本自交系NP64的特征特性NF64在北京地区生育期115天左右。幼苗叶 鞘紫色,叶片绿色。成株株高210厘米,穗位80厘米,叶片半紧凑,叶较长, 茎杆紫红色。雄穗分枝中等,花药紫色,花丝粉红色;叶片21-22,果穗筒型, 籽粒黄色,马齿型,方楔形状,穗轴粉红色。亲本白交系京24的特征特性在北京市春播,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期为100 天左右。植株18 19片叶,叶片上挺,株型紧凑。株高165厘米,穗位60厘 米。雄穗分枝12 14个,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抽雄期为7月17日,7月 18日散粉。雌穗花柱黄绿色,抽丝期为7月21日(注5月8日播种,5月15 曰出苗)。果穗筒型,穗长14厘米,穗行数12,穗粒数310粒,红轴,轴粗 2.6厘米。籽粒黄色,硬粒型,千粒重350 360克,出籽率88%。根系发达, 气生根中等,较抗倒伏。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中等。大斑病和小斑病均为0.5级, 抗矮花叶病毒病和粗縮病,较抗青枯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黑粉病,蜡熟至 完熟期有轻度红叶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1. 产量高,产量超过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5%;2. 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优质指标;3. 抗性强,抗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倒伏,抗旱耐涝 性强;4. 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杂交制种系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h本专利技术杂交种锦华736的具体选育过程母本NF64是P178与8723杂交后,再与A801杂交,之后连续选单株自交6代育成。父本京24为外引系。锦华736杂交种是2004年存在海南用自选系NP64做母本,用京24做父本 组配的杂交种。该杂交种在河北地区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与对照种蠡玉16熟期相当。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拱土能力强。苗期生长旺盛、抗逆性强。株型紧凑, 茎杆紫红色。株高280厘米,穗位100厘米。雄穗分枝数较多,花粉量足;花 药紫色,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左右,穗粗5.5厘米左右。穗行 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8.5克左右。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较好,单穗粒重、百粒重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及 锈病,抗倒性强,品质优良。本专利技术杂交种锦华736于2006年参加产比试验;2007年参加河北省玉米新 组合低密组预备试验,亩产702. lkg,比对照增产14.99%,第3位,7个点全部 增产;2008年参加河北省玉米新组合低密组区域试验。1.品质鉴定200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验结果籽粒含粗 蛋白10. 76%,粗脂肪5. 40%,粗淀粉71. 36%,赖氨酸O. 34%,容重77L 1克(见表l)。6表l. 农华9品质分析检验结果 单位%, G/L.<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2.稳定性2005年辽宁省区试汇总结果标准差117. 51,变异系数20. 27,稳定性参 数l. 13: 2006年辽宁省区试汇总结果标准差65. 48,变异系数8. 94,稳定参 数O. 80; 2006年辽宁省生产试验汇总结果标准差81. 43,变异系数ll. 93,稳 定性参数l. 09。3.抗逆性2005. 2006年辽宁省玉米新组合晚熟组区域试验田间调査汇总结果大斑病 1. 5级,丝黑穗病病株率O. 8. 5%,茎腐病O. 5级,灰斑病l. 3级,弯孢菌叶 斑病l. 5级,倒伏率0. 1. 3%,倒折率0. 3. 3%。 2005. 2006年沈阳农业大 学植物保护学院抗病虫鉴定汇总结果大斑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育自交系,安全隔离,调节播期,适宜行比,去杂去劣,母本去雄,铲除父本,适时收获,其特征在于:利用自交系NP64为母本,自交系京24为父本杂交,配制玉米杂交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崇平赵洪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